用优雅温化卑污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也许你曾经醉心于法宾斯德荧屏里阴冷孤傲风骨潇潇的女性群像,也许你曾经唏嘘于阿尔莫多瓦镜头下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的女子命运,也许你曾经关注于阿涅丝·瓦尔达先声浪潮里复杂独特的女性表达,也许你曾经惊叹于乔治·顾柯舞台上时髦可爱的好莱坞女明星莺歌燕舞时的婀娜多姿。也许你曾经沉溺于关锦鹏电影里女人们深深浅浅的文艺悲歌,也许你曾经倾慕于许鞍华作品中带着中性低调色彩的女子柔情。其实,拍摄以女人做主角的电影,并不是女性导演的专利,擅长用女性视角窥探世界,用女性题材抨击现实的男导演并不在少数。不是女人,心思却足够细致入微,比女人更懂女人,英格玛·伯格曼便是其中一位。
在日本,有一位笔者,他被视为迄今为止日本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叫做三岛由纪夫。三岛生于1925年,是位短命的鬼才作家,他的作品,就如他最后选择的结束生命的方式——破腹自杀,同样般的决绝惨烈,哀恸淋漓。在瑞典,有一位电影人叫做英格玛·伯格曼,他的镜头下,女性形象优秀如金子般的存在。伯格曼使他的女主人公遭遇沉默和孤独,再而碎裂爆发,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法,将女人们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这样两位艺术大师的珠联璧合,便成就了这一部电影——《萨德侯爵夫人》。
伯格曼1989年拍摄,由三岛由纪夫原著改编的舞台剧《萨德侯爵夫人》,于1990年在东京全球剧院展映,以此纪念三岛由纪夫逝世20周年。故事发生的时间跨越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间——法国大革命。由于电影用的是瑞典语,观众们通过耳机听取日文的同声传译。在影片《萨德侯爵夫人》中,伯格曼发现了三岛由纪夫对法国新浪潮(尤其是法国古典戏剧的领军人物让·拉辛)以及日本能剧(日本古典剧)的浓厚兴趣。尽管伯格曼看到了两者之间明确的相似之处:18世纪法国仪式化的人际关系,过分花哨的服装装饰,以及日本人同样严格规范遵循传统的行为礼仪,伴随那些繁文缛节和华美盛装,至此方方面面,两者都呈现出不少的共同点。但伯格曼还是认为,三岛由纪夫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写出了一部现代日本古典剧。
《萨德侯爵夫人》的电影篇幅不长,故事脉络也比较清晰,原著作者曾称此剧为“女性的萨德论”,因为全剧的出场人物就只是仅有的几位女性。但是它所表现的内容远远不止人物数量上的如此单一。故事的主角原本应该是作为事件发生导火索的萨德侯爵,但是直至电影结束,他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之上。他的行为、性格、事态的发展完全通过登场的几个女人之间的谈话,一一透露给观众。对于伯格曼来说,《萨德侯爵夫人》可谓是《女人的期待》(1952)和秋天奏鸣曲(1978) 的姊妹篇,通过表现萨德侯爵夫人与她的丈夫,母亲以及姐妹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给予所有观众一种痛苦情绪的释放。
主人公萨德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他可谓是SM领域和性文学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可以说,这位拥有常人难以理解行径的SM大师,已经作为一个文化或艺术或人类学现象存在了两百多年。他似乎已经超脱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到底应该是被给予谩骂还是褒扬的冠名,个中繁杂难以说清。但是纵观整个人类文明思想史,尤其是性方面的发展史,他的思想意义仍旧是相当非凡的。
理解萨德侯夫人露涅的情感逻辑,就理解了电影的创作动机。一位家庭女性,以她自身立场的想象力去理解她的丈夫。生活里,爱情里,充斥的尽是皮鞭,绳索,血。她脑海中的想象波涛汹涌,孤独的阿方斯站在海水中捡拾贝壳,它是一只高昂着两颗头颅的双头鹰:来自罪恶的人类本性的头颅,来自高贵的血统的优雅的头颅。阿方斯与罪恶一体同心,他的温柔与残暴接合完美,没有一丝罅隙,面对这样一位“素手金发的执鞭者”,她不满足于做一个理解者,保护者,而是要积极地强大地与之比肩而立:“我为丈夫策划越狱,幻想做他的贞淑的妻子,以治愈他的傲慢之心。”
三岛由纪夫在创作原剧本时就赋予了几位女性主角不同的象征意义,英格玛·伯格曼也在电影中通过镜头将其含蓄地讲述出来。首先是萨德夫人露涅,她代表贞淑,露涅的贞淑本身就是故事发展下去的动力,她母亲的家庭正代表着法律。其后,孟特勒伊夫人代表道德。西米阿纳夫人代表神,西米阿纳夫人不断地在胸前划着十字架象征着全权。另外,圣丰夫人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出了她在情感生活上的放纵,她代表肉欲。安娜代表天真,她的天真显露于她的言行。夏洛特代表民众,像她一样的底层人民。她们像行星一样交错运转,几乎只用对话支配着舞台,理念的冲突形成了戏剧得高潮。这些人物的象征意义在电影中潜藏在人物的台词,神情,体态之中,多加体会也能揣摩出一二,便能更深入地体会创作者的用意。
剧中最大的一个悬念,或者称为“挑战观众”的地方,再或者说是导演在电影中最着力的刻画的地方,大概就是最后萨德侯爵被释放回家。在狂欢般的告白中,人们迎来了让呼吸骤停的结尾:萨德终获自由,他站在门外,衣衫褴褛,又老又蠢。高贵与尊严不复存在,人格被践踏殆尽。侯爵夫人的胜利来得太过轻易,对于她来说,这几乎等同于一种侮辱,于是她对自己的失败说:“侯爵夫人绝不会见你。” 一直以来保持贞淑的妻子却不再愿意见他。可以说萨德夫人最后对于萨德侯爵的避而不见,算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虽然原著作者是位亚洲人,但是电影中人物的语言也非常具有欧洲文学的感觉。日本作家写法国剧,三岛秉承来自拉辛的法国古典戏剧传统,以最典雅的语言写色情卑污,台词读来只觉自然,清逸。人物之间娴熟的对话技巧,让你仿佛依稀间看到了莫泊桑、福楼拜剧作的影子,甚至能通过语言看到中学课本上类似于马蒂尔德小姐这样的人物形象出现,可以说这离不开三岛由纪夫精湛的语言技术和浓厚的文学底蕴,以及导演伯格曼改编时的匠心独运。
萨德侯夫人用以抵御和抗衡邪恶的,也许是她脑海中打的幻想和诗。尽管拥有圣女般的坚定意志,她最终还是承认了这种徒劳:“他和我的界限,是我无法逾越的界限,如同我和神之间的界限……” 最终她从孤芳自赏的寂寞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毅然拒绝。也许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过阿方斯,也终究有一日会轰然崩塌。
发表于《看电影》2012年“天地街66号”,禁止转载。
公众号:抛开书本
也许你曾经醉心于法宾斯德荧屏里阴冷孤傲风骨潇潇的女性群像,也许你曾经唏嘘于阿尔莫多瓦镜头下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的女子命运,也许你曾经关注于阿涅丝·瓦尔达先声浪潮里复杂独特的女性表达,也许你曾经惊叹于乔治·顾柯舞台上时髦可爱的好莱坞女明星莺歌燕舞时的婀娜多姿。也许你曾经沉溺于关锦鹏电影里女人们深深浅浅的文艺悲歌,也许你曾经倾慕于许鞍华作品中带着中性低调色彩的女子柔情。其实,拍摄以女人做主角的电影,并不是女性导演的专利,擅长用女性视角窥探世界,用女性题材抨击现实的男导演并不在少数。不是女人,心思却足够细致入微,比女人更懂女人,英格玛·伯格曼便是其中一位。
在日本,有一位笔者,他被视为迄今为止日本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叫做三岛由纪夫。三岛生于1925年,是位短命的鬼才作家,他的作品,就如他最后选择的结束生命的方式——破腹自杀,同样般的决绝惨烈,哀恸淋漓。在瑞典,有一位电影人叫做英格玛·伯格曼,他的镜头下,女性形象优秀如金子般的存在。伯格曼使他的女主人公遭遇沉默和孤独,再而碎裂爆发,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法,将女人们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这样两位艺术大师的珠联璧合,便成就了这一部电影——《萨德侯爵夫人》。
伯格曼1989年拍摄,由三岛由纪夫原著改编的舞台剧《萨德侯爵夫人》,于1990年在东京全球剧院展映,以此纪念三岛由纪夫逝世20周年。故事发生的时间跨越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间——法国大革命。由于电影用的是瑞典语,观众们通过耳机听取日文的同声传译。在影片《萨德侯爵夫人》中,伯格曼发现了三岛由纪夫对法国新浪潮(尤其是法国古典戏剧的领军人物让·拉辛)以及日本能剧(日本古典剧)的浓厚兴趣。尽管伯格曼看到了两者之间明确的相似之处:18世纪法国仪式化的人际关系,过分花哨的服装装饰,以及日本人同样严格规范遵循传统的行为礼仪,伴随那些繁文缛节和华美盛装,至此方方面面,两者都呈现出不少的共同点。但伯格曼还是认为,三岛由纪夫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写出了一部现代日本古典剧。
《萨德侯爵夫人》的电影篇幅不长,故事脉络也比较清晰,原著作者曾称此剧为“女性的萨德论”,因为全剧的出场人物就只是仅有的几位女性。但是它所表现的内容远远不止人物数量上的如此单一。故事的主角原本应该是作为事件发生导火索的萨德侯爵,但是直至电影结束,他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之上。他的行为、性格、事态的发展完全通过登场的几个女人之间的谈话,一一透露给观众。对于伯格曼来说,《萨德侯爵夫人》可谓是《女人的期待》(1952)和秋天奏鸣曲(1978) 的姊妹篇,通过表现萨德侯爵夫人与她的丈夫,母亲以及姐妹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给予所有观众一种痛苦情绪的释放。
主人公萨德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他可谓是SM领域和性文学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可以说,这位拥有常人难以理解行径的SM大师,已经作为一个文化或艺术或人类学现象存在了两百多年。他似乎已经超脱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到底应该是被给予谩骂还是褒扬的冠名,个中繁杂难以说清。但是纵观整个人类文明思想史,尤其是性方面的发展史,他的思想意义仍旧是相当非凡的。
理解萨德侯夫人露涅的情感逻辑,就理解了电影的创作动机。一位家庭女性,以她自身立场的想象力去理解她的丈夫。生活里,爱情里,充斥的尽是皮鞭,绳索,血。她脑海中的想象波涛汹涌,孤独的阿方斯站在海水中捡拾贝壳,它是一只高昂着两颗头颅的双头鹰:来自罪恶的人类本性的头颅,来自高贵的血统的优雅的头颅。阿方斯与罪恶一体同心,他的温柔与残暴接合完美,没有一丝罅隙,面对这样一位“素手金发的执鞭者”,她不满足于做一个理解者,保护者,而是要积极地强大地与之比肩而立:“我为丈夫策划越狱,幻想做他的贞淑的妻子,以治愈他的傲慢之心。”
三岛由纪夫在创作原剧本时就赋予了几位女性主角不同的象征意义,英格玛·伯格曼也在电影中通过镜头将其含蓄地讲述出来。首先是萨德夫人露涅,她代表贞淑,露涅的贞淑本身就是故事发展下去的动力,她母亲的家庭正代表着法律。其后,孟特勒伊夫人代表道德。西米阿纳夫人代表神,西米阿纳夫人不断地在胸前划着十字架象征着全权。另外,圣丰夫人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出了她在情感生活上的放纵,她代表肉欲。安娜代表天真,她的天真显露于她的言行。夏洛特代表民众,像她一样的底层人民。她们像行星一样交错运转,几乎只用对话支配着舞台,理念的冲突形成了戏剧得高潮。这些人物的象征意义在电影中潜藏在人物的台词,神情,体态之中,多加体会也能揣摩出一二,便能更深入地体会创作者的用意。
剧中最大的一个悬念,或者称为“挑战观众”的地方,再或者说是导演在电影中最着力的刻画的地方,大概就是最后萨德侯爵被释放回家。在狂欢般的告白中,人们迎来了让呼吸骤停的结尾:萨德终获自由,他站在门外,衣衫褴褛,又老又蠢。高贵与尊严不复存在,人格被践踏殆尽。侯爵夫人的胜利来得太过轻易,对于她来说,这几乎等同于一种侮辱,于是她对自己的失败说:“侯爵夫人绝不会见你。” 一直以来保持贞淑的妻子却不再愿意见他。可以说萨德夫人最后对于萨德侯爵的避而不见,算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虽然原著作者是位亚洲人,但是电影中人物的语言也非常具有欧洲文学的感觉。日本作家写法国剧,三岛秉承来自拉辛的法国古典戏剧传统,以最典雅的语言写色情卑污,台词读来只觉自然,清逸。人物之间娴熟的对话技巧,让你仿佛依稀间看到了莫泊桑、福楼拜剧作的影子,甚至能通过语言看到中学课本上类似于马蒂尔德小姐这样的人物形象出现,可以说这离不开三岛由纪夫精湛的语言技术和浓厚的文学底蕴,以及导演伯格曼改编时的匠心独运。
萨德侯夫人用以抵御和抗衡邪恶的,也许是她脑海中打的幻想和诗。尽管拥有圣女般的坚定意志,她最终还是承认了这种徒劳:“他和我的界限,是我无法逾越的界限,如同我和神之间的界限……” 最终她从孤芳自赏的寂寞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毅然拒绝。也许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过阿方斯,也终究有一日会轰然崩塌。
发表于《看电影》2012年“天地街66号”,禁止转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刘小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