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可圈可点的宫斗戏

一般而言我是不愿意看长辫子的清宫戏,正剧尚且还可以,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以及台词神马容易将我雷到,更尤其不愿花时间看后宫一帮女子争宠的乌七八糟的宫斗戏,但76集的《甄嬛传》算是个例外了。花了好长的时间将这部戏追完,觉得不写得评述都有点对不起自己的时间。首先声明,我是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因此,全部评价只针对电视剧本身。
首先,这部戏的台词可算严谨,没有出现某电视剧那种唐朝官员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雷人台词,也不像某名著新编里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这种让人无语的台词;作为有历史背景的戏,我个人还是希望里面的人物说话风格能尊重历史,不要随便穿越,搞语出惊人之举。这部戏唯一让我觉得甚是纠结的台词就是,四十多岁的陈建斌捧着甄嬛的手说,以后,我叫你嬛嬛,好不好?嬛嬛!这么肉麻的称呼,第一次出现,真心让我鸭梨很大,尤其是一个冷面冷眼的陈建斌……若是《步步惊心》吴奇隆,二十多岁雍正说,也许我可以接受……嬛儿我觉得尚且还好,可是无奈很多集以后,我竟然也习惯并接受了这个嬛嬛……
接下来,我想说下,有关故事的时代背景。我虽未看过原著,但是听说原著时代设置是在个架空的朝代,作者流潋紫本人喜欢的唐朝,而导演郑晓龙最终选择了雍正时期。总体而言,这个时代选择还算差强人意,但是,作为一个标准雍正迷,我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雍正,胤禛,我的四爷,你肿么了,肿么了!!!当年我看《雍正王朝》书+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位面冷心热的四爷,可从未曾想过你如今这么火这么忙啊!也许是我个人对胤禛的偏爱,我觉得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极其勤勉的皇帝,后宫的妃嫔数量是极其少的,导致儿子也只有三个而已(好在还有个成器的弘历)。而这片子里却写他儿子少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勤于政事,而是后宫争斗把皇嗣都害死了,这真心让我觉得有点夸张。哪个后宫不争斗,就说雍正的老爸康熙吧,存活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之多,不要说女儿和那些夭折已经未出娘胎就挂了的孩纸。难道康熙的后宫就不争斗吗?是康熙的孩儿都命大,还是康熙的皇后水平比较高,还是说康熙本人对后宫管理的好呢?嗯,也许是康熙的奶奶孝庄比较厉害吧,所以后宫风气正也不得而知,O(∩_∩)O哈哈~(以上内容纯属吐槽,各位看官切勿当真)。好了扯远了,回到正题,总体而言,为什么我说时代背景选择还可以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导演和编剧的神来之笔,将二次进宫的甄嬛赐大姓钮祜禄,并且将弘历作为她的儿子,最后也让弘历登基,钮祜禄氏成为太后,也算是比较完美的贴近了真实的历史。
下来扯一点对几个人物的感受。
首先不得不说这个皇帝,重要男猪脚,雍正(四郎)。其实刚才说嬛嬛雷,四郎这个称呼也蛮肉麻,不过,当时女猪脚爱得算蛮深,我就勉强接受一下这个“四郎”。陈建斌这个演员的选择还算可以吧,但不是我心目中的上乘人选,主要是表情太单一。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感觉太好色了,看到个漂亮的女孩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小姨子,总容易产生想法,这放在别的皇帝身上还可以接受,放在雍正身上,我真心觉得委屈了我那位为江山为社稷励精图治的四爷。再一点不好就是之前四十集感觉和嬛嬛情深意重你侬我侬,感觉对甄嬛也是真爱,突然嬛嬛穿错了纯元一件衣服,就天威震怒,一点情面也不留,这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前面那四十多集的那些用心,蜀锦的鞋子,椒房的专宠,说的每句话都留心尽然都只是别人的替代品???是,如果我是甄嬛,看到那个纵得菀菀类卿,也会五内俱裂,从此萧郎成故人的。总之感觉前面皇上太过情重,后来却太过情薄。
甄嬛本人这个第一女猪脚不想多说,孙俪演技不错,确实让人有孙俪之后,再无甄嬛之感。甄嬛太过于美丽,太聪明,也善良,当然后面也变得腹黑,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反而让人无特别的感受。皇后这个猪脚也不想多说,感觉也是前半部塑造的温良淑德形象过于成功,后来看到如此腹黑,有点惊愕。但是蔡少芬演技确实不错,也很敬业,赞一个。
华妃。华妃这个人物塑造的蛮成功。一开始的时候,就看到她的飞扬跋扈,看到她的独断专行,看到她的心狠手辣,当然也看到她的妩媚深情,总之人物个性非常鲜明。一开始看她干那些坏事儿心里很痛恨她,希望她赶紧受到应有的处罚,结果四十多集她一死,反而感觉失去了这个人物的后宫,变得有些索然无味了。她对皇上的那份爱那份深情让人动容,可是她却得到了什么?哥哥的赐死,独制的“欢宜香”,曾以为那是你对我爱最真实的触碰,可是到最后,却只是妾情深意重,蒲苇韧如丝,君却如此冷酷无情,心心念念的算计我!皇上,你害的世兰好苦,你误了世兰一生!
沈眉庄。印象深刻的她的戏有一场是她第一次侍寝时,看着皇上的那个眼神,那个笑容,眼波流转,脉脉生情,相信那个时候的她是真心的憧憬未来的生活,真心的觉得这个男人能给她依靠,谁料他竟是如此薄情!被禁足后又复位的眉庄,每天都是一样的表情,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话语,再没有从前那种惊心动魄的美,没有那种对生活的憧憬之情。当然对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是,温实初温太医。每次我听着她故作淡定的对温太医说,你来了,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甚是压抑。是的,她明知温太医对甄嬛的一往情深,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只能拼命去压抑自己内心喷涌的情感,那么深刻的思念和爱恋,到嘴边,却只能是三个字:你来了……多么的让人难过伤怀!纵然后来情感爆发,可惜美好的记忆却只有那一晚,和临死前他的表白!眉庄走后,温太医自愿去守护她,可是佳人已不再,徒增伤悲罢了!错错错!莫莫莫!
安陵容。是我太腹黑了吗,安陵容一出场,我就知道她以后必然会对不起甄嬛她们,结果果然!这个人物甚是可悲,谈不上多恨她,却对她充满了深深的叹息!
果郡王。自然十七爷是完美的,但是总觉得他跟甄嬛的情感铺垫太过于单薄,甚至不如皇上和甄嬛感觉来的情深意重。两人之前只是见过两次,而且那两次甄嬛和他的对话,在我听来,觉得甄嬛索然无味,根本不是个可爱的女子,和她当时荡秋千第一次遇着皇上两人之间的情投意合相差甚远。也许只有一种解释吧,美貌。从他看到甄嬛小像开始他就把这个香囊一直拿在身上,那时候都没见着本人,能是爱她的温柔善解人意,能是爱她的聪明多情吗?显然是美貌。也许我这么说有点极端,但是电视剧给我这个感觉有点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两人真的倾心相爱,总觉得这份爱恋,之间差了点什么感觉,也没觉得多么感动……
瑾汐和苏培盛。是我口味重吗,这么非主流的情感反而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虽然瑾汐一开始是为了利用苏培盛,但是当我看到苏培盛给她送那些衣服,看到苏培盛为了保全瑾汐的名声遭受折磨却不肯吐一字的时候,我反正是感动了。是的,也许苏培盛在某种意义上不是“男人”,但是在我心里,他内心深处深沉的爱,他做的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能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其他的一些配角也有亮点,剪秋的忠心护主,流朱的惊世一撞,颂芝的妩媚愚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浣碧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女人,甚至超过了安陵容,她的那些心计你可以说是为了爱,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总之,不喜欢这个角色。
好了,就吐槽到这里吧,一不小心写了这么一大堆,仅供娱乐,总之,《甄嬛传》还算是一步可圈可点的宫斗戏,各位看官有时间有兴趣不妨一观。
首先,这部戏的台词可算严谨,没有出现某电视剧那种唐朝官员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雷人台词,也不像某名著新编里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这种让人无语的台词;作为有历史背景的戏,我个人还是希望里面的人物说话风格能尊重历史,不要随便穿越,搞语出惊人之举。这部戏唯一让我觉得甚是纠结的台词就是,四十多岁的陈建斌捧着甄嬛的手说,以后,我叫你嬛嬛,好不好?嬛嬛!这么肉麻的称呼,第一次出现,真心让我鸭梨很大,尤其是一个冷面冷眼的陈建斌……若是《步步惊心》吴奇隆,二十多岁雍正说,也许我可以接受……嬛儿我觉得尚且还好,可是无奈很多集以后,我竟然也习惯并接受了这个嬛嬛……
接下来,我想说下,有关故事的时代背景。我虽未看过原著,但是听说原著时代设置是在个架空的朝代,作者流潋紫本人喜欢的唐朝,而导演郑晓龙最终选择了雍正时期。总体而言,这个时代选择还算差强人意,但是,作为一个标准雍正迷,我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雍正,胤禛,我的四爷,你肿么了,肿么了!!!当年我看《雍正王朝》书+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位面冷心热的四爷,可从未曾想过你如今这么火这么忙啊!也许是我个人对胤禛的偏爱,我觉得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极其勤勉的皇帝,后宫的妃嫔数量是极其少的,导致儿子也只有三个而已(好在还有个成器的弘历)。而这片子里却写他儿子少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勤于政事,而是后宫争斗把皇嗣都害死了,这真心让我觉得有点夸张。哪个后宫不争斗,就说雍正的老爸康熙吧,存活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之多,不要说女儿和那些夭折已经未出娘胎就挂了的孩纸。难道康熙的后宫就不争斗吗?是康熙的孩儿都命大,还是康熙的皇后水平比较高,还是说康熙本人对后宫管理的好呢?嗯,也许是康熙的奶奶孝庄比较厉害吧,所以后宫风气正也不得而知,O(∩_∩)O哈哈~(以上内容纯属吐槽,各位看官切勿当真)。好了扯远了,回到正题,总体而言,为什么我说时代背景选择还可以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导演和编剧的神来之笔,将二次进宫的甄嬛赐大姓钮祜禄,并且将弘历作为她的儿子,最后也让弘历登基,钮祜禄氏成为太后,也算是比较完美的贴近了真实的历史。
下来扯一点对几个人物的感受。
首先不得不说这个皇帝,重要男猪脚,雍正(四郎)。其实刚才说嬛嬛雷,四郎这个称呼也蛮肉麻,不过,当时女猪脚爱得算蛮深,我就勉强接受一下这个“四郎”。陈建斌这个演员的选择还算可以吧,但不是我心目中的上乘人选,主要是表情太单一。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感觉太好色了,看到个漂亮的女孩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小姨子,总容易产生想法,这放在别的皇帝身上还可以接受,放在雍正身上,我真心觉得委屈了我那位为江山为社稷励精图治的四爷。再一点不好就是之前四十集感觉和嬛嬛情深意重你侬我侬,感觉对甄嬛也是真爱,突然嬛嬛穿错了纯元一件衣服,就天威震怒,一点情面也不留,这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前面那四十多集的那些用心,蜀锦的鞋子,椒房的专宠,说的每句话都留心尽然都只是别人的替代品???是,如果我是甄嬛,看到那个纵得菀菀类卿,也会五内俱裂,从此萧郎成故人的。总之感觉前面皇上太过情重,后来却太过情薄。
甄嬛本人这个第一女猪脚不想多说,孙俪演技不错,确实让人有孙俪之后,再无甄嬛之感。甄嬛太过于美丽,太聪明,也善良,当然后面也变得腹黑,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反而让人无特别的感受。皇后这个猪脚也不想多说,感觉也是前半部塑造的温良淑德形象过于成功,后来看到如此腹黑,有点惊愕。但是蔡少芬演技确实不错,也很敬业,赞一个。
华妃。华妃这个人物塑造的蛮成功。一开始的时候,就看到她的飞扬跋扈,看到她的独断专行,看到她的心狠手辣,当然也看到她的妩媚深情,总之人物个性非常鲜明。一开始看她干那些坏事儿心里很痛恨她,希望她赶紧受到应有的处罚,结果四十多集她一死,反而感觉失去了这个人物的后宫,变得有些索然无味了。她对皇上的那份爱那份深情让人动容,可是她却得到了什么?哥哥的赐死,独制的“欢宜香”,曾以为那是你对我爱最真实的触碰,可是到最后,却只是妾情深意重,蒲苇韧如丝,君却如此冷酷无情,心心念念的算计我!皇上,你害的世兰好苦,你误了世兰一生!
沈眉庄。印象深刻的她的戏有一场是她第一次侍寝时,看着皇上的那个眼神,那个笑容,眼波流转,脉脉生情,相信那个时候的她是真心的憧憬未来的生活,真心的觉得这个男人能给她依靠,谁料他竟是如此薄情!被禁足后又复位的眉庄,每天都是一样的表情,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话语,再没有从前那种惊心动魄的美,没有那种对生活的憧憬之情。当然对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是,温实初温太医。每次我听着她故作淡定的对温太医说,你来了,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甚是压抑。是的,她明知温太医对甄嬛的一往情深,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只能拼命去压抑自己内心喷涌的情感,那么深刻的思念和爱恋,到嘴边,却只能是三个字:你来了……多么的让人难过伤怀!纵然后来情感爆发,可惜美好的记忆却只有那一晚,和临死前他的表白!眉庄走后,温太医自愿去守护她,可是佳人已不再,徒增伤悲罢了!错错错!莫莫莫!
安陵容。是我太腹黑了吗,安陵容一出场,我就知道她以后必然会对不起甄嬛她们,结果果然!这个人物甚是可悲,谈不上多恨她,却对她充满了深深的叹息!
果郡王。自然十七爷是完美的,但是总觉得他跟甄嬛的情感铺垫太过于单薄,甚至不如皇上和甄嬛感觉来的情深意重。两人之前只是见过两次,而且那两次甄嬛和他的对话,在我听来,觉得甄嬛索然无味,根本不是个可爱的女子,和她当时荡秋千第一次遇着皇上两人之间的情投意合相差甚远。也许只有一种解释吧,美貌。从他看到甄嬛小像开始他就把这个香囊一直拿在身上,那时候都没见着本人,能是爱她的温柔善解人意,能是爱她的聪明多情吗?显然是美貌。也许我这么说有点极端,但是电视剧给我这个感觉有点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两人真的倾心相爱,总觉得这份爱恋,之间差了点什么感觉,也没觉得多么感动……
瑾汐和苏培盛。是我口味重吗,这么非主流的情感反而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虽然瑾汐一开始是为了利用苏培盛,但是当我看到苏培盛给她送那些衣服,看到苏培盛为了保全瑾汐的名声遭受折磨却不肯吐一字的时候,我反正是感动了。是的,也许苏培盛在某种意义上不是“男人”,但是在我心里,他内心深处深沉的爱,他做的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能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其他的一些配角也有亮点,剪秋的忠心护主,流朱的惊世一撞,颂芝的妩媚愚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浣碧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女人,甚至超过了安陵容,她的那些心计你可以说是为了爱,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总之,不喜欢这个角色。
好了,就吐槽到这里吧,一不小心写了这么一大堆,仅供娱乐,总之,《甄嬛传》还算是一步可圈可点的宫斗戏,各位看官有时间有兴趣不妨一观。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