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不改,信念不衰——致敬杨奶奶

从小就看这部电视剧,不过直到最近重看,才想到要去了解杨洁的身世,很好奇,一个什么样的女导演,可以拍出这样一部将童心、信念、奇幻融为一体的电视剧。
去查了她的资料,才知道,她的爸爸是烈士,1949年12月被屠杀于成都。她在1945年时就被爸爸托朋友送到延安,后来转赴张家口,进入华北联合大学,还参加了解放军,是文工团的演员,后来在解放区的各个地方做过播音员,在青岛解放的当天,第一个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发出“青岛解放”的消息。解放后1958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1961年开始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80年开始导演电视剧。
看了这些,真的很震撼。她之前的经历是如此的不寻常,其中一些又是那么沉重。可她所执导的《西游记》中,却充满了童心、乐观和向往光明的信念。这些不止体现在剧情里,更体现在一些电视剧中的细节上,有些是书里没有的,很明显是出自导演的处理。然后我明白,原来,对于一些心灵来说,童心和信念是不能被泯灭的,好像是团永远燃烧的火焰,再颠沛的生活,再沉重的现实,都扑灭不了。就像西游记中的悟空,永远向着光明,永远笑对苦难,被天宫欺骗,被烈火焚烧,五百年的囚禁,失去自由的折磨……他从没有绝望,从没有堕落,仍旧向着光明,后来也始终向着光明——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也许那是种更好的方式——他先前的抗争,是为自己在天地间光明地存在;他后来的艰辛,是为将光明带给更广阔的世界。前者靠天性,后者靠汗水。从这个角度来讲,杨奶奶是真正理解了悟空,也真正走过了悟空的心路历程的罢。
曾经有一阵子很迷《悟空传》,但现在看来,倒不大喜欢这种解读方式。虽然作者只是借个躯壳来衍生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现在觉得,那位作者肯定是没有真正读懂《西游记》,也没有真正理解悟空的,只是在借悟空发一些现代人在信念缺失的心态下不知所措的感慨罢了。
《西游记》最精髓的地方,正在于它对待人生苦难与束缚的态度——失去形式上的自由并不可怕,失去心灵上的自由才是可怕的,而心灵上的自由不是任心猿意马放肆驰骋,也并不能凭空获得,人生中的苦难、束缚与煎熬都是必经的修行之路,如果能凭借一颗不死的心,一个不灭的信念走过它们,有一天,自由自然而然地就会与心灵相伴,这一层自由,比前一层更广阔,更深厚。《西游记》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强调人生之不自由,而不是如《悟空传》一样充满悲观。虽然作为从这个时代走过的人,我理解《悟空传》作者的写作心态,也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某些感受,但今天看来,我还是更喜欢原书的主题——我想那才是中国文化里最美、最坚韧、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电视剧虽然在情节上多有改动,但始终保存着这种精神。
如此看来,也许正是有过一番人生经历和磨难的杨奶奶,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到悟空的精神和《西游记》中最感人的因素,才可能明白童心与信念之不可泯灭,并用自己那不能被苦难岁月所消磨的童心与信念,将这些感动表达出来。相比之下,今天看来,《悟空传》真是把悟空看低了,看浅了,也看得太脆弱了。向杨奶奶致敬。
去查了她的资料,才知道,她的爸爸是烈士,1949年12月被屠杀于成都。她在1945年时就被爸爸托朋友送到延安,后来转赴张家口,进入华北联合大学,还参加了解放军,是文工团的演员,后来在解放区的各个地方做过播音员,在青岛解放的当天,第一个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发出“青岛解放”的消息。解放后1958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1961年开始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80年开始导演电视剧。
看了这些,真的很震撼。她之前的经历是如此的不寻常,其中一些又是那么沉重。可她所执导的《西游记》中,却充满了童心、乐观和向往光明的信念。这些不止体现在剧情里,更体现在一些电视剧中的细节上,有些是书里没有的,很明显是出自导演的处理。然后我明白,原来,对于一些心灵来说,童心和信念是不能被泯灭的,好像是团永远燃烧的火焰,再颠沛的生活,再沉重的现实,都扑灭不了。就像西游记中的悟空,永远向着光明,永远笑对苦难,被天宫欺骗,被烈火焚烧,五百年的囚禁,失去自由的折磨……他从没有绝望,从没有堕落,仍旧向着光明,后来也始终向着光明——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也许那是种更好的方式——他先前的抗争,是为自己在天地间光明地存在;他后来的艰辛,是为将光明带给更广阔的世界。前者靠天性,后者靠汗水。从这个角度来讲,杨奶奶是真正理解了悟空,也真正走过了悟空的心路历程的罢。
曾经有一阵子很迷《悟空传》,但现在看来,倒不大喜欢这种解读方式。虽然作者只是借个躯壳来衍生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现在觉得,那位作者肯定是没有真正读懂《西游记》,也没有真正理解悟空的,只是在借悟空发一些现代人在信念缺失的心态下不知所措的感慨罢了。
《西游记》最精髓的地方,正在于它对待人生苦难与束缚的态度——失去形式上的自由并不可怕,失去心灵上的自由才是可怕的,而心灵上的自由不是任心猿意马放肆驰骋,也并不能凭空获得,人生中的苦难、束缚与煎熬都是必经的修行之路,如果能凭借一颗不死的心,一个不灭的信念走过它们,有一天,自由自然而然地就会与心灵相伴,这一层自由,比前一层更广阔,更深厚。《西游记》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强调人生之不自由,而不是如《悟空传》一样充满悲观。虽然作为从这个时代走过的人,我理解《悟空传》作者的写作心态,也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某些感受,但今天看来,我还是更喜欢原书的主题——我想那才是中国文化里最美、最坚韧、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电视剧虽然在情节上多有改动,但始终保存着这种精神。
如此看来,也许正是有过一番人生经历和磨难的杨奶奶,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到悟空的精神和《西游记》中最感人的因素,才可能明白童心与信念之不可泯灭,并用自己那不能被苦难岁月所消磨的童心与信念,将这些感动表达出来。相比之下,今天看来,《悟空传》真是把悟空看低了,看浅了,也看得太脆弱了。向杨奶奶致敬。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