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马》,关于《真善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什么电影有写东西的欲望了,去年看《宝岛一村》,很受震动,但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家国、情动毕竟都离我太遥远,我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而心绪起伏,却难以真正对他们的情感感同深受。而《战马》不同,它构筑了一个如此美好的图景,在战争这个永恒的残酷的背景下绘上一抹真善美的暖色。这种暖色是我怎样也抗拒不了与之深切共鸣的东西。
以Joey踏上战场为界,电影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电影开场,是广袤的英伦平原,阳光从遥远的天际落下来,整个世界都是暖色的。一双澄澈湛蓝的眼睛见证了一个生命的诞生,Albert用各种方法接近小马驹,母马的防范让我感动,我知道这很俗套,但我似乎永远无法抵挡这种温情。再后来,到戏剧性地被买回来,一点一点被养大,终于套上辔头,站在砾石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其实Albert的鼓励呵斥都很烂俗,典型的“美国梦”式的励志方式,但是怎么办呢,当我看到在大雨倾盆中,犁刀深深地插入地里,翻出黑色的耕土,劈开坚硬的砾石,将杂草碾作碎末的时候,我还是难以抑制地血脉贲张。当我看到一场雨后,整片荒地都成沃土,一人一马精疲力竭地站在土地中心的时候,我还是难以抑制为之热血沸腾。
之后就是迫于无奈的踏上战场。电影下部分的开始,从汤姆·希德勒斯顿饰演的温和上尉起、逃兵兄弟、艾米丽、养马的下士、穿越半个无人区救了Joey的英国士兵乃至中士和军医,这些所有的人,都是在那场无义倾轧的战争中的暖色,或许这也是这部电影匠气太重的地方。这么多不放弃真善美的人,一个接一个那样巧合地出现在Joey四年的战场生涯里,幸运地让人难以置信。这幸运一直持续到和Albert见面,艾米丽的爷爷最后抓着缰绳对Albert说:“And this。”,一人一马在铺天盖地的暖黄色里走向他们的家。电影院里真的有抽泣声此起彼伏,听声音有男有女。我想,不只是为他们的情谊和勇敢,更为了他们的回归。当他们历尽劫波,生死擦肩之后,还能回到最初的地方。这句话已经被说到烂俗了:如果这世上,还有什么地方,不论你变作何种模样还依然欢迎你的地方,那就是家。 这句话虽然烂俗,即是简单,但对于一个疲惫的灵魂来说,是多么值得感激而充满希望的存在。不论是Albert&Joey,还是在荧幕外泪盈于睫的我们,谁都难以免俗。我想这就是这部匠气略重的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吧,这一人一马(勉强算作两个主人公)的幸运之处何止在波云诡谲的战场上宿命般找到彼此,而是他们都拥有一个足以安心栖居的心灵家园,于Joey那个地方是Albert所在的地方;于Albert而言,就是有Joey在的家。
而要细数起来,电影里触动我的点,其实不少。那皮特和柯林,直接折射出一场荒谬的战役下士兵的无奈,他们为各自的祖国捐躯,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受难者,却永远不会是战后分赃的直接受益者。我不想说诸如如果没有这场战役,俩人可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类的话。人类始终用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区分彼此,并付出难以计数的代价不断强化彼此间的区别,直到筑起难以击破的隔阂。所以,柯林和皮特,俩人之间没有恨意,没有怨愤,平淡甚至幽默,不因为别的,是两人都明白——立场不同而已。再有,就是Joey和那匹神骏的黑马了,Joey教他套辔头在前,替他去拉载大炮在后,俩匹马在战火硝烟中一直并肩而行,那是生死相依的伙伴,所以当黑马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当Joey越过坦克一路狂奔的时候,他或许是疯狂地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个充斥着死亡、恐惧和欲望的地方,但是他逃不了,被卷入那场局的人谁也逃不了,不顾一切试图冲出桎梏的结果就是被更密集地束缚和更直接的伤害。 两个逃兵兄弟是这样,狂奔而去被铁索缠到难以动弹的Joey亦是。但是难道因为这样人们就只有承受和忍受吗?我迄今没有答案。
其实剧里,我最爱的角色是Albert的妈妈Rose,拥有一个女性所应拥有的全部美好:持家有道、包容、支持、理解、理智、坚强、勇敢、对家人的爱。我的分类并不好,但足以表达出我对她的所有褒扬,所以不难理解家之于游子的意义了,是一个永远对你敞开的地方和一个永远愿意包容和理解你的心。
《战马》不可掩盖的弱点就是匠气太重,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吃这一套,我就是相信真善美,哪怕有人抨击它的欺骗性,但是那又怎样呢。 我丝毫不因为长到现在,还相信童话还是能有幸福结局之后的幸福,相信这些真善美东西而感到丝毫难堪,就让我这么傻缺着吧,不然,我以后的人生将会变得多么可悲。
以Joey踏上战场为界,电影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电影开场,是广袤的英伦平原,阳光从遥远的天际落下来,整个世界都是暖色的。一双澄澈湛蓝的眼睛见证了一个生命的诞生,Albert用各种方法接近小马驹,母马的防范让我感动,我知道这很俗套,但我似乎永远无法抵挡这种温情。再后来,到戏剧性地被买回来,一点一点被养大,终于套上辔头,站在砾石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其实Albert的鼓励呵斥都很烂俗,典型的“美国梦”式的励志方式,但是怎么办呢,当我看到在大雨倾盆中,犁刀深深地插入地里,翻出黑色的耕土,劈开坚硬的砾石,将杂草碾作碎末的时候,我还是难以抑制地血脉贲张。当我看到一场雨后,整片荒地都成沃土,一人一马精疲力竭地站在土地中心的时候,我还是难以抑制为之热血沸腾。
之后就是迫于无奈的踏上战场。电影下部分的开始,从汤姆·希德勒斯顿饰演的温和上尉起、逃兵兄弟、艾米丽、养马的下士、穿越半个无人区救了Joey的英国士兵乃至中士和军医,这些所有的人,都是在那场无义倾轧的战争中的暖色,或许这也是这部电影匠气太重的地方。这么多不放弃真善美的人,一个接一个那样巧合地出现在Joey四年的战场生涯里,幸运地让人难以置信。这幸运一直持续到和Albert见面,艾米丽的爷爷最后抓着缰绳对Albert说:“And this。”,一人一马在铺天盖地的暖黄色里走向他们的家。电影院里真的有抽泣声此起彼伏,听声音有男有女。我想,不只是为他们的情谊和勇敢,更为了他们的回归。当他们历尽劫波,生死擦肩之后,还能回到最初的地方。这句话已经被说到烂俗了:如果这世上,还有什么地方,不论你变作何种模样还依然欢迎你的地方,那就是家。 这句话虽然烂俗,即是简单,但对于一个疲惫的灵魂来说,是多么值得感激而充满希望的存在。不论是Albert&Joey,还是在荧幕外泪盈于睫的我们,谁都难以免俗。我想这就是这部匠气略重的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吧,这一人一马(勉强算作两个主人公)的幸运之处何止在波云诡谲的战场上宿命般找到彼此,而是他们都拥有一个足以安心栖居的心灵家园,于Joey那个地方是Albert所在的地方;于Albert而言,就是有Joey在的家。
而要细数起来,电影里触动我的点,其实不少。那皮特和柯林,直接折射出一场荒谬的战役下士兵的无奈,他们为各自的祖国捐躯,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受难者,却永远不会是战后分赃的直接受益者。我不想说诸如如果没有这场战役,俩人可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类的话。人类始终用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区分彼此,并付出难以计数的代价不断强化彼此间的区别,直到筑起难以击破的隔阂。所以,柯林和皮特,俩人之间没有恨意,没有怨愤,平淡甚至幽默,不因为别的,是两人都明白——立场不同而已。再有,就是Joey和那匹神骏的黑马了,Joey教他套辔头在前,替他去拉载大炮在后,俩匹马在战火硝烟中一直并肩而行,那是生死相依的伙伴,所以当黑马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当Joey越过坦克一路狂奔的时候,他或许是疯狂地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个充斥着死亡、恐惧和欲望的地方,但是他逃不了,被卷入那场局的人谁也逃不了,不顾一切试图冲出桎梏的结果就是被更密集地束缚和更直接的伤害。 两个逃兵兄弟是这样,狂奔而去被铁索缠到难以动弹的Joey亦是。但是难道因为这样人们就只有承受和忍受吗?我迄今没有答案。
其实剧里,我最爱的角色是Albert的妈妈Rose,拥有一个女性所应拥有的全部美好:持家有道、包容、支持、理解、理智、坚强、勇敢、对家人的爱。我的分类并不好,但足以表达出我对她的所有褒扬,所以不难理解家之于游子的意义了,是一个永远对你敞开的地方和一个永远愿意包容和理解你的心。
《战马》不可掩盖的弱点就是匠气太重,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吃这一套,我就是相信真善美,哪怕有人抨击它的欺骗性,但是那又怎样呢。 我丝毫不因为长到现在,还相信童话还是能有幸福结局之后的幸福,相信这些真善美东西而感到丝毫难堪,就让我这么傻缺着吧,不然,我以后的人生将会变得多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