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生命宛如恶疾》选择死亡并非是绝望

★★★★☆
片名就是最好的诠释,显然,这部影片是深沉严肃而富有哲学意味的,却又不乏导演真切的对生命的关怀,这也正是波兰大师级导演的特点,同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样,扎努西擅长观察,并且身临其境的体会普通人最原始的痛苦和孤独。而这部片子也一样,顽疾成为主人公生命的终结点,也是他最后的对世间一切包括自己的思考,在他忍受着痛苦和身为垂死之人的孤独感之时,他已经触摸到了死亡,而他是否是悲观的?或许并不能这么说,在他和很多人对白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赴死的观念,这也是很多老人迟暮之年所面临的困境,只是在这部片子中,这种观念被病痛折磨的更为沉重。
他已明确感觉到了死亡,他已经做好了迎接尘土和未知天堂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死亡,是他在完成了对生与死思考之后自己选择的结果。
影片中用了大量的象征性事物来隐喻生命和情感。病榻旁日渐枯萎的白色花朵。午夜窗外意外飘起的几片雪。在梦境和虚幻中见到的修道士身影。以及最后一个非常可贵的细节,清晨,在主人公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忍受了一整夜病痛过后,一只麻雀意外地从窗户闯入病房,导演通过镜头切换和视觉位置的关系让我们看到,这只雏鸟在高处振翅着与主人公目光相对,(导演有意的让这个画面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又飞出窗外,这个时候,护士打开房门,主人公立刻要求关掉窗户。或许正是这个细节暗示了我们影片的结局,这位孤苦的老人已经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已经无法和这些新鲜的生命共同存在,等待他的,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惩罚结果(影片中提到,上帝为了惩罚亚当而给人类安排了疾病和死亡),只需接受这个结果一切皆可结束。
但这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悲观。死亡并非是绝望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成就的一对年轻恋人让他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他的思考也终于抵达了最后的宁静。
片名就是最好的诠释,显然,这部影片是深沉严肃而富有哲学意味的,却又不乏导演真切的对生命的关怀,这也正是波兰大师级导演的特点,同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样,扎努西擅长观察,并且身临其境的体会普通人最原始的痛苦和孤独。而这部片子也一样,顽疾成为主人公生命的终结点,也是他最后的对世间一切包括自己的思考,在他忍受着痛苦和身为垂死之人的孤独感之时,他已经触摸到了死亡,而他是否是悲观的?或许并不能这么说,在他和很多人对白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赴死的观念,这也是很多老人迟暮之年所面临的困境,只是在这部片子中,这种观念被病痛折磨的更为沉重。
他已明确感觉到了死亡,他已经做好了迎接尘土和未知天堂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死亡,是他在完成了对生与死思考之后自己选择的结果。
影片中用了大量的象征性事物来隐喻生命和情感。病榻旁日渐枯萎的白色花朵。午夜窗外意外飘起的几片雪。在梦境和虚幻中见到的修道士身影。以及最后一个非常可贵的细节,清晨,在主人公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忍受了一整夜病痛过后,一只麻雀意外地从窗户闯入病房,导演通过镜头切换和视觉位置的关系让我们看到,这只雏鸟在高处振翅着与主人公目光相对,(导演有意的让这个画面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又飞出窗外,这个时候,护士打开房门,主人公立刻要求关掉窗户。或许正是这个细节暗示了我们影片的结局,这位孤苦的老人已经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已经无法和这些新鲜的生命共同存在,等待他的,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惩罚结果(影片中提到,上帝为了惩罚亚当而给人类安排了疾病和死亡),只需接受这个结果一切皆可结束。
但这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悲观。死亡并非是绝望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成就的一对年轻恋人让他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他的思考也终于抵达了最后的宁静。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