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故事的区别吧。

我的姨妈孟书娟一直在找一个人。准确地说,在找一个女人。找着找着,她渐渐老了,婚嫁大事都让她找忘了。
这是原著里很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当读完正本书的时候。
电影很美,秦淮河的女子妩媚而风情,泼辣而自我,这是环境赋予她们的品性,冲进教堂的时候,没有想过分食了不多的食物和隐藏的危险所带来的困扰,勾引神父是为了拯救自己,指责她们自私的人,很多是因为她们的身份,从骨子里就轻看了这一条条生命,其实除了举止有些轻浮,实在没看出哪一个做法是不符合人性的。
只是电影对于女学生和女子之间的冲突表现的不够丰满,这个可以归结于时间的有限,也可以归结于对于视觉吸引的需要,因为这样一个题材,只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一波接一波的心理刺激,才更有可能收到好的收视率,但换个角度讲,也是因为国内的导演,没有斯皮尔伯格的功力,去演绎一个辛德勒名单似的故事。一样可以说是用苦难和悲怆去吸引商业,但格调明显高出很多。
而神父,貌似是因为要冲奥吧,一个二流子似的人物,渐渐转变成一个高尚的人,这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设定,讨巧,适宜,只是对于编剧和导演的能力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因为这样的人物满地都是。现在对于这个人物,能记得的是他是蝙蝠侠,一声感叹之后就会被忽略,即使是作为穿起故事的配角,也更像打酱油的,甚至还没有身边那个小男孩来的让人记忆深刻。
从书改编成电影,好处很明显,可以有一个好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作为基础(虽然不是每部都成功),需要做很大的改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只是我想,中国的电影人如果想拍出好的片子,是不是不要每次把重点都放在一些浅显的东西上,例如浩瀚的战争场面,例如激烈的强暴,对于战争里人,所需要关注的,不应该也不需要是这些东西。
不过有两场戏个人很喜欢,一个是佟大为的角色,单论情节是一个相对俗套的历程,但还是震到心里很柔软的地方,另一场是玉墨他们唱歌,透过彩色的窗子款款走来,真的很美。
回到书中,读的时候脑海里没有生出这样忧伤唯美的画面,倒是一句普通的话,勾起了心底深深的悲怆。这就是故事和故事的区别吧。
这是原著里很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当读完正本书的时候。
电影很美,秦淮河的女子妩媚而风情,泼辣而自我,这是环境赋予她们的品性,冲进教堂的时候,没有想过分食了不多的食物和隐藏的危险所带来的困扰,勾引神父是为了拯救自己,指责她们自私的人,很多是因为她们的身份,从骨子里就轻看了这一条条生命,其实除了举止有些轻浮,实在没看出哪一个做法是不符合人性的。
只是电影对于女学生和女子之间的冲突表现的不够丰满,这个可以归结于时间的有限,也可以归结于对于视觉吸引的需要,因为这样一个题材,只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一波接一波的心理刺激,才更有可能收到好的收视率,但换个角度讲,也是因为国内的导演,没有斯皮尔伯格的功力,去演绎一个辛德勒名单似的故事。一样可以说是用苦难和悲怆去吸引商业,但格调明显高出很多。
而神父,貌似是因为要冲奥吧,一个二流子似的人物,渐渐转变成一个高尚的人,这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设定,讨巧,适宜,只是对于编剧和导演的能力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因为这样的人物满地都是。现在对于这个人物,能记得的是他是蝙蝠侠,一声感叹之后就会被忽略,即使是作为穿起故事的配角,也更像打酱油的,甚至还没有身边那个小男孩来的让人记忆深刻。
从书改编成电影,好处很明显,可以有一个好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作为基础(虽然不是每部都成功),需要做很大的改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只是我想,中国的电影人如果想拍出好的片子,是不是不要每次把重点都放在一些浅显的东西上,例如浩瀚的战争场面,例如激烈的强暴,对于战争里人,所需要关注的,不应该也不需要是这些东西。
不过有两场戏个人很喜欢,一个是佟大为的角色,单论情节是一个相对俗套的历程,但还是震到心里很柔软的地方,另一场是玉墨他们唱歌,透过彩色的窗子款款走来,真的很美。
回到书中,读的时候脑海里没有生出这样忧伤唯美的画面,倒是一句普通的话,勾起了心底深深的悲怆。这就是故事和故事的区别吧。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