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师的烂尾楼?《金陵十三钗》短评

这是大师的烂尾楼?《金陵十三钗》短评
首先,感谢豆瓣网,感谢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宣传团队,感谢北京国贸百丽宫电影院,搞了这次点映活动,使我有机会在公映之前看到了全片。
如题,我看完之后就是这么问自己的。这个片子我只能给三颗星,三颗半就是感恩回馈了。
由于最近缺觉,身体不适,我就来做一下简短的评价吧。
首先,开场就是慢镜头和旁白。
我特不明白,你用画面已经讲明白故事了为什么还要加旁白?
我学过一点电影,我最喜欢上视听语言课程。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说,用画面表达清晰的就一定不要用旁白,旁白用不好就是败笔的,而且加字在胶片上是很花钱的,看来大师真的不差钱啊!看来大师的老师真的没教过他,或者大师觉得我们的理解力有问题,看不懂画面?着实费解。
前几年对白极少而画面极棒获得盛誉的莫过于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空房间》,此乃题外话。
其次,我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老是哭。
那些女孩哭情有可原,因为她们还小,害怕,哭是天性使然。
妓女们哭也是可以理解,因为她们害怕,她们同情别人,因为她们是女人。但是哭的多了有的地方我就觉得假,香兰玉秀死之后,她们一起哭,我就觉得演员们在使劲挤眼泪,也许我哭得太少吧!
可是佟大为哭、贝尔哭我就觉得不对劲了。
贝尔这个人物,理胡子之前跟之后完全感觉是两个人,人物衔接是很失败的。前面是一个好色好酒爱财的殡葬师。突然由于日本人的到来就变得英勇了许多,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这一点就感觉像是中国以前的老片子,大喊着要牺牲一样,难免有点假。
有朋友在一号厅见到了佟大为,他说自己的老婆也在,她把他的袖子都哭湿了,他也想哭。可是朋友说,我一点也不觉得想哭。我只能说,他也许是为了配合宣传吧,拿人钱财,嘴软一下总是没问题吧。或者他真的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吧。可是他只是想哭,没真哭出来。我的感觉就是在电影中也让他痛,痛彻心扉,然后哭不出来,或者没哭出来,那他妈才好看,不知各位赶脚是不是这样......
再次,拍摄手法。拍摄手法极为学习好莱坞,我朋友对我这样说,我也感觉是很像。佟大为一个人枪战那一段,我恍然看到了《兵临城下》、《全金属外壳》的影子。尤其是窗户上有个大铁帽那个镜头。咱学就学呗,学精髓啊,别直接学了人家的镜头不行吗?
我想问:我们在《兵临城下》、《全金属外壳》、《拯救大兵瑞恩》乃至国产巨制《集结号》都可以看到的开场战争场面,你再给我们呈现一遍,至于么?宣传的时候说这个场景全是搭建的,花了很多很多钱,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花这么多钱呢?再重复一次的话,不如跟小刚哥要《集结号》开场枪战的地址得了,很省钱哦,大师,可是,可是您真的不差钱!!!
再次,故事。网上有报道说床戏手后来加的,我就想可能会出现断裂。果然还是有点断裂的。床戏就十几秒,音乐刚起来情绪然后虚化到女一号的新发型,我以为还会再切回去,来回剪切,将他们的爱意推向高潮,结果他妈床戏已经完了。大失所望,不是为了床戏,是为了起来还没到高潮的好音乐。
再再次,大片格局。让我搭顺风车的哥们看完后跟我说,中国电影让李安给害了。他的一部《卧虎藏龙》开启了中国大片的格局。从此之后,这些导演都搞大片了,《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话真有对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搞不搞大片也不是李安说了算,你搞的了,你就搞呗,搞不了就放下,别介打肿脸充胖子啊。而且某些人一定要做大片冲击奥斯卡,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但是我知道,他们占据了很多资源,然而很多青年导演却因找不到投资而郁闷的要死。由此我们还是要非常感谢刘德华的。他为我们推出了宁浩导演。他为我们的新星导演们投资,并且不求回报,不要他们一定高票房。他还投资了《打擂台》跟《桃姐》让我们的好导演有了投资,有了好老板。所有有觉得《疯狂的石头》《打擂台》值得看,《桃姐》值得期待、值得看的人都该向他致敬。华仔必然成为里程碑式的超级英雄,低调的的救世主。
说起李安我倒想说。李安拿了奥斯卡,李安引领潮流,但是他有自己的创作。《卧虎藏龙》之后,他很明智的、理智的继续创作。国内都在玩大片,抢票房,但是李大师依然稳如泰山,拍自己想拍的,这个人定力尤好,令人钦佩。当然了,电影可以赚钱,可以大片,可以自己决定,我发发牢骚,您看过就忘了吧!
说起《卧虎藏龙》我想到: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感情是那么的含蓄,他们到死才流泪。表白的时候才摸一下手,那份含蓄而暗流汹涌让人不禁侧目。可是这片子动不动就掉眼泪,实在让我不忍继续,我看的时候有几个女孩的哭泣声自半场就开始不断传来,你这是要复制《唐山大地震》的煽情套路么?
影片从开始放广告,我就觉得豆瓣网6年多的努力没白费,6年风雨兼程,打造这个社区不容易,今天可以一次让500人来点映实在是号召力非常之大。特别感谢豆瓣网!
可是呢,片前广告大概10分钟,我朋友甚至说感觉有20分钟,实在是让人受不住啊!而我有个哥们说,这个片前广告招商案是他写的,我真得恭喜他,不知道他有没有赚到很多提成。
结束之后跟朋友一起坐地铁,我们不禁回忆起一年前的《让子弹飞》。《让子弹飞》我们都看了两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值得,可是这片子,我们看过了,就让它过去了。好电影观众看完缓不过神来,看完全场鼓掌,看完口口相传,看完再看一遍。《让子弹飞》做到了,可是这个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效果。
《让子弹飞》编剧人数很多,他的前后衔接感觉顺畅自然,即使他是有夸张成分的。这一点好像很多国产大片都做不到。
《让子弹飞》之后,今年的两部大片都选在了16号上映,姜文先生应该跟他们收风水钱哦,哈哈哈。
说些题外话:
话说现在是12月16日凌晨00:55,一年前的今天《让子弹飞》上映。我还记得那天我们去看的时候观众爆满。那天的很多事情,心情,情绪我还记得,那些朋友和故人我也都记得,那是我还在重庆,绝没想到今天在国贸百丽宫看这场电影。可是一年转瞬即逝了。来不及感叹,来不及珍惜,只能告诉自己,好好把握当下吧。
下一部期待:《龙门飞甲》。但愿徐大侠让我觉得打四颗星是没问题的。
由于最近缺觉,身体不适,短评到此结束,剩下的感想和评论不一定会再写,劳您费神,感谢观看。
本文仓促,如有错别字,敬请原谅。
本文系属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套用一句话,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吓唬你玩一下,哈哈哈。
写在最后,还是感谢豆瓣网,感谢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宣传团队,感谢北京国贸百丽宫电影院,搞了这次点映活动,使我有机会在公映之前看到了全片。
张清涛
2011年12月16日凌晨,此致敬礼!!!
首先,感谢豆瓣网,感谢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宣传团队,感谢北京国贸百丽宫电影院,搞了这次点映活动,使我有机会在公映之前看到了全片。
如题,我看完之后就是这么问自己的。这个片子我只能给三颗星,三颗半就是感恩回馈了。
由于最近缺觉,身体不适,我就来做一下简短的评价吧。
首先,开场就是慢镜头和旁白。
我特不明白,你用画面已经讲明白故事了为什么还要加旁白?
我学过一点电影,我最喜欢上视听语言课程。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说,用画面表达清晰的就一定不要用旁白,旁白用不好就是败笔的,而且加字在胶片上是很花钱的,看来大师真的不差钱啊!看来大师的老师真的没教过他,或者大师觉得我们的理解力有问题,看不懂画面?着实费解。
前几年对白极少而画面极棒获得盛誉的莫过于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空房间》,此乃题外话。
其次,我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老是哭。
那些女孩哭情有可原,因为她们还小,害怕,哭是天性使然。
妓女们哭也是可以理解,因为她们害怕,她们同情别人,因为她们是女人。但是哭的多了有的地方我就觉得假,香兰玉秀死之后,她们一起哭,我就觉得演员们在使劲挤眼泪,也许我哭得太少吧!
可是佟大为哭、贝尔哭我就觉得不对劲了。
贝尔这个人物,理胡子之前跟之后完全感觉是两个人,人物衔接是很失败的。前面是一个好色好酒爱财的殡葬师。突然由于日本人的到来就变得英勇了许多,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这一点就感觉像是中国以前的老片子,大喊着要牺牲一样,难免有点假。
有朋友在一号厅见到了佟大为,他说自己的老婆也在,她把他的袖子都哭湿了,他也想哭。可是朋友说,我一点也不觉得想哭。我只能说,他也许是为了配合宣传吧,拿人钱财,嘴软一下总是没问题吧。或者他真的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吧。可是他只是想哭,没真哭出来。我的感觉就是在电影中也让他痛,痛彻心扉,然后哭不出来,或者没哭出来,那他妈才好看,不知各位赶脚是不是这样......
再次,拍摄手法。拍摄手法极为学习好莱坞,我朋友对我这样说,我也感觉是很像。佟大为一个人枪战那一段,我恍然看到了《兵临城下》、《全金属外壳》的影子。尤其是窗户上有个大铁帽那个镜头。咱学就学呗,学精髓啊,别直接学了人家的镜头不行吗?
我想问:我们在《兵临城下》、《全金属外壳》、《拯救大兵瑞恩》乃至国产巨制《集结号》都可以看到的开场战争场面,你再给我们呈现一遍,至于么?宣传的时候说这个场景全是搭建的,花了很多很多钱,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花这么多钱呢?再重复一次的话,不如跟小刚哥要《集结号》开场枪战的地址得了,很省钱哦,大师,可是,可是您真的不差钱!!!
再次,故事。网上有报道说床戏手后来加的,我就想可能会出现断裂。果然还是有点断裂的。床戏就十几秒,音乐刚起来情绪然后虚化到女一号的新发型,我以为还会再切回去,来回剪切,将他们的爱意推向高潮,结果他妈床戏已经完了。大失所望,不是为了床戏,是为了起来还没到高潮的好音乐。
再再次,大片格局。让我搭顺风车的哥们看完后跟我说,中国电影让李安给害了。他的一部《卧虎藏龙》开启了中国大片的格局。从此之后,这些导演都搞大片了,《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话真有对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搞不搞大片也不是李安说了算,你搞的了,你就搞呗,搞不了就放下,别介打肿脸充胖子啊。而且某些人一定要做大片冲击奥斯卡,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但是我知道,他们占据了很多资源,然而很多青年导演却因找不到投资而郁闷的要死。由此我们还是要非常感谢刘德华的。他为我们推出了宁浩导演。他为我们的新星导演们投资,并且不求回报,不要他们一定高票房。他还投资了《打擂台》跟《桃姐》让我们的好导演有了投资,有了好老板。所有有觉得《疯狂的石头》《打擂台》值得看,《桃姐》值得期待、值得看的人都该向他致敬。华仔必然成为里程碑式的超级英雄,低调的的救世主。
说起李安我倒想说。李安拿了奥斯卡,李安引领潮流,但是他有自己的创作。《卧虎藏龙》之后,他很明智的、理智的继续创作。国内都在玩大片,抢票房,但是李大师依然稳如泰山,拍自己想拍的,这个人定力尤好,令人钦佩。当然了,电影可以赚钱,可以大片,可以自己决定,我发发牢骚,您看过就忘了吧!
说起《卧虎藏龙》我想到: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感情是那么的含蓄,他们到死才流泪。表白的时候才摸一下手,那份含蓄而暗流汹涌让人不禁侧目。可是这片子动不动就掉眼泪,实在让我不忍继续,我看的时候有几个女孩的哭泣声自半场就开始不断传来,你这是要复制《唐山大地震》的煽情套路么?
影片从开始放广告,我就觉得豆瓣网6年多的努力没白费,6年风雨兼程,打造这个社区不容易,今天可以一次让500人来点映实在是号召力非常之大。特别感谢豆瓣网!
可是呢,片前广告大概10分钟,我朋友甚至说感觉有20分钟,实在是让人受不住啊!而我有个哥们说,这个片前广告招商案是他写的,我真得恭喜他,不知道他有没有赚到很多提成。
结束之后跟朋友一起坐地铁,我们不禁回忆起一年前的《让子弹飞》。《让子弹飞》我们都看了两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值得,可是这片子,我们看过了,就让它过去了。好电影观众看完缓不过神来,看完全场鼓掌,看完口口相传,看完再看一遍。《让子弹飞》做到了,可是这个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效果。
《让子弹飞》编剧人数很多,他的前后衔接感觉顺畅自然,即使他是有夸张成分的。这一点好像很多国产大片都做不到。
《让子弹飞》之后,今年的两部大片都选在了16号上映,姜文先生应该跟他们收风水钱哦,哈哈哈。
说些题外话:
话说现在是12月16日凌晨00:55,一年前的今天《让子弹飞》上映。我还记得那天我们去看的时候观众爆满。那天的很多事情,心情,情绪我还记得,那些朋友和故人我也都记得,那是我还在重庆,绝没想到今天在国贸百丽宫看这场电影。可是一年转瞬即逝了。来不及感叹,来不及珍惜,只能告诉自己,好好把握当下吧。
下一部期待:《龙门飞甲》。但愿徐大侠让我觉得打四颗星是没问题的。
由于最近缺觉,身体不适,短评到此结束,剩下的感想和评论不一定会再写,劳您费神,感谢观看。
本文仓促,如有错别字,敬请原谅。
本文系属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套用一句话,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吓唬你玩一下,哈哈哈。
写在最后,还是感谢豆瓣网,感谢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宣传团队,感谢北京国贸百丽宫电影院,搞了这次点映活动,使我有机会在公映之前看到了全片。
张清涛
2011年12月16日凌晨,此致敬礼!!!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