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子的故事,小人物最后的疯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当我在出品人一栏看到贾樟柯的名字的时候就预感到这必将不会是一部容易解读的电影。
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群中的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个小人物生活在旧框架被新力量破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之中,自导自演着自己的剧情,然而当现实泼醒了他的白日梦时他却迷失在了自我幻想、自我崩溃的远方。
关于树。
他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内心绝不甘心的那种人。
他行为异常,双手总是向后张着,用自认为很艺术的举止代替正常人的动作,总说我要办点事儿。他无时无刻不在吸着烟,左手小指上带着个戒指,不知从哪里来的,片中从未交待但却无时无刻不刺着观众的眼睛。终于最后他完成了他矫揉造作的最后一步——买了一副无框眼镜。
树这个人可能与顽强两个字无缘,这部电影与大多数类似题材的不同之处就是,主人公并不是明显带着正面积极的符号,相反,他有些“活该被时代所抛弃”的嫌疑。他的善良显得很无力(后面树与小庄段会提到),他不努力工作不珍惜生活,做事拖沓整日游手好闲。
他希望自己在人群中能够处在有影响的地位,但是大家不过是拿他寻开心,善意的如三愣子,恶意的如二猪。但树似乎从来看不出,小庄刮了二猪的车,树自以为是的去说和,但二猪根本没把这个之前在酒桌上还树哥树哥称呼的人放在眼里,一肘子拐在了一边,而人家高朋一句话就给解了围。看来善良本身不是力量,只是力量在某一方向上导致的结果而已。
树是个胆小的人,二猪的厂子占了他家的地,他也只敢在酒席上喝醉了装作无意间跟二猪提起。二猪明显找茬跟他发生争执,最后树也只能低头认错,平时自认风光的树最终立在双膝上向他最最讨厌的人低下了头。窝囊,也只有在外表文雅的艺馨面前借着酒劲儿说出心中的苦闷“活着没意思”……
树渴望成功渴望被重视,当他颠了以后蹲在那棵树上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幻想中变成了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人物,然而即便是这样,他在幻想中也只能凭借着故弄玄虚和超自然作为来得到大家的肯定。连13月开业和矿渣原子弹都出来了,这表明树是真的疯了,这也是导演的给观众的一个信号,一个界定现实与虚幻的标记,就如同《穆赫兰道》中的那个神秘盒子。
树和哥哥
毫无疑问,哥哥是树从小到大的依赖,是树的偶像。从他后来在树上的那段关于哥哥的幻想可以看出树的哥哥是个放荡不羁的小青年儿,而且树的幻想中哥哥还是穿着死时那个时代流行的喇叭裤,梳着大中分依然是那么阳光灿烂喜气洋洋。身边带着一个风骚的妞儿,无时无刻不是勾肩搭背情意绵绵,非常符合当年犯了流氓罪的形象。树那总是不自然的向后张着的双臂是不是也是仿效他哥哥的呢?
树的真名是什么?片中没人真正叫过,只有那些喜欢拿他开涮的人总叫他树哥,而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树的哥哥是被吊死在那棵树上的,那棵他蹲在枝上陷入无限幻想的树上。那棵树成了他的执着,拴住了他的灵魂。树对哥哥的依赖还体现在对小庄的亲切上,因为树说他总让自己想起死去的哥哥,小庄也是众多角色中唯一对他敬重的人,于是小庄在矿难中去世时树有了超自然强烈的预感,在救护车旁又幻想出小庄安然无恙的走出来——当然这也是树强烈的希望罢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影片几乎完全的转入了树的幻想。哥哥走了,小庄走了,小梅走了,母亲走了,于是他的灵魂也悄然出走,变成了树枝上的守望者。
树和父亲
这是不得不说的故事,也是影片的谜团之一。看起来憨厚善良的树为什么会杀死父亲?那天晚上他父亲蹲在烧着的柴火垛前在做什么?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树说那天他父亲把大儿子吊起来打,结果失手把他勒死了,而蹲在火堆边的老爷子手中正拿着一条麻绳,那天他父亲直接就把他大儿子给火化了。显然树是无法接受,他对哥哥的感情超过对父亲的,无法自控的他冲动的杀死了父亲。从此杀父的恐惧和自责折磨着他,他在心中无法从父亲的角度原谅自己,所以他认为父亲无时无刻不在跟着自己,他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自己没有权利幸福,刚在城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父亲就出现在门口,刚刚跟小梅走上红毯父亲又出现在席间,父亲脸上永远是那种怨恨的表情从左边回过脸来看着他。
树不允许父亲杀了哥哥,但也不允许自己杀了父亲,这注定是个两难的悲剧。结婚那晚跟老三打了一架之后,迷迷糊糊中他在心中依然呼唤着“哥,我快结婚了,你怎么也不给我托个梦啊”但全然没有对父亲的期待,只有弑父之夜的无尽恐惧。对父亲的恐惧和现实的无情打击(借不来的皇冠车、三弟对他毫无感情)迫使他只能活在与哥哥相遇的幻想中。
树和小梅
树发的短信挺幽默(当然也可能是转发,但我宁愿相信不是),他一直不敢给小梅发短信联系,因为他没赚到足够多的钱。他给小梅发的第一条短信应该是在城里打了一段工之后,因为可以看到坐在车里的他换上了比较体面的棉衣,还带了个围脖,应该是攒了一段时间的钱了(之前艺馨问过他关于衣服的事,他说走得急啥都没带就来了,所以这些行头应该是后来买的),所以她才鼓起了勇气向小梅迈出了第一步。
但他们的幸福实在太过短暂,他们互通短信没多久树就带小梅回家定亲了,然而小梅没能迎来她期待的幸福,因为就在婚礼当天树神游了,再也没有回来。她只能悲怆的回了娘家再也没有回来。影片最后的部分应该也是树的幻想,他离开了那棵树牵着幻想的、已经孕育了他的希望的小梅走向了未知的方向,那里是哪?影片没有交代,但是那是一条与太阳新城完全无关的方向,是一条与真实幸福完全平行的路……
树和火焰
片中共有两场火焰的戏,一场是杀父的那天晚上。父亲烧掉哥哥的那团火焰吞噬了他的哥哥,那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快乐。那场火焰使树从此与梦魇相伴,他的人生从那天起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变得空洞,他无法努力全情的去认真做一件事情人生在低谷中懒洋洋的浸泡着。
第二场是结婚前一天的晚上,他这个不称职的哥哥总是向辛苦开出租的弟弟伸手,弟弟没借来皇冠令他失望,借着酒劲儿冲了弟弟几句,居然遭到弟弟拳脚相加。他心里痛苦,踢翻了火盆,火焰烧掉了庭院为婚礼做的布置——鲜艳的纸花彩绸,那象征着他生命中的第二次幸福,却被这团火焰烧掉了。从此他的灵魂迷失了,他孤立无援。幻想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真实与虚幻
片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如果说他蹲在树上看见哥哥回来给他庆祝婚礼被解读成树被打晕后的一场梦的话,他给韩秘书说耳语和他在树上对空气耳语的这一组镜头组合应该是导演为真实与虚幻打上了标签。树是一直穿着那件后买的棉服蹲在树上的,看见哥哥是他在树上幻想的,只不过被导演艺术化的插入到他被老三打昏的那个时间段上用来欺骗观众。
父亲的出现应该都是幻想出来的,这应该是无庸质疑的,所以他在结婚前夜之前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和老三打架过后那场婚礼也是真实的,小庄遇难小梅回娘家应该都是真实的。村里停水我没看出来是真是假,很可能他的精神胜利法。但是由于小庄的死导致他激进的去吓唬二猪和村长倒很可能是真实的,这也很可能使他想象村里停水继而想象二猪和韩秘书找他算命破灾,甚至去给矿厂剪裁……
那么真实中的树是从何时开始蹲坐在树上开始想象的呢?应该是小梅离开、他妈跟弟弟进城之后。村里人不断在新政策的鼓励下搬进了太阳新城,而他不舍得离开他的哥哥不舍得离开那棵树,(那段非常艺术化的段落,大家都从他身后跑向远方,当他也起身决定跟着人流奔向新城的途中却又撞在那棵要了他哥哥的命的树上,他抚摸着树皮依依不舍)于是他蹲在树枝上自我陶醉的进入了幻想的世界。树,是一个心已死了的人,所以活起来很可笑、很可悲。
影片最后又回到了真实,唯一能够领他下树的人还是小梅,虽然这已是他的幻觉,小梅挺着肚子从一辆红红的小车下来,给树带来了新生命(孩子),在树的想象中拉着他的手,树说让我们去新城吧,把孩子(新生)也生在新房里。然后满心幸福的走向了一个和新城永远平行的方向,右手抓着空气,蹒跚向前……
hello!树先生,是小梅敲开树新生的一句话,树的心门被打开,刚刚升起生命的温度却在结婚前的那天被现实抛进了黑暗的深渊,从此借着树的狂想把现实的冷酷不公一一展现在屏幕上:死于矿难的小庄,面对媒体没人敢言的工友,若无其事的煤老板,少得可怜的搬迁费,村长是姐夫就欺行霸市的二猪……
树的不上进也是他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他的眼高手低,他的做作,看来可气可笑,但又让人感到那么的无奈,他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喝醉了的他也能够表露自卑、脆弱的一面,硬撑和自欺欺人就是树的生活状态,于是他在彻底的失望和彻底的面对回忆之后将自欺欺人演绎到登峰造极以致自己最终陷入了疯癫的状态……
这是一个最终谁都不快乐的故事,有的故事结束了,有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树走出了屏幕后给的太阳新城的镜头,生活从不会为谁停留,不是吗。
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群中的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个小人物生活在旧框架被新力量破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之中,自导自演着自己的剧情,然而当现实泼醒了他的白日梦时他却迷失在了自我幻想、自我崩溃的远方。
关于树。
他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内心绝不甘心的那种人。
他行为异常,双手总是向后张着,用自认为很艺术的举止代替正常人的动作,总说我要办点事儿。他无时无刻不在吸着烟,左手小指上带着个戒指,不知从哪里来的,片中从未交待但却无时无刻不刺着观众的眼睛。终于最后他完成了他矫揉造作的最后一步——买了一副无框眼镜。
树这个人可能与顽强两个字无缘,这部电影与大多数类似题材的不同之处就是,主人公并不是明显带着正面积极的符号,相反,他有些“活该被时代所抛弃”的嫌疑。他的善良显得很无力(后面树与小庄段会提到),他不努力工作不珍惜生活,做事拖沓整日游手好闲。
他希望自己在人群中能够处在有影响的地位,但是大家不过是拿他寻开心,善意的如三愣子,恶意的如二猪。但树似乎从来看不出,小庄刮了二猪的车,树自以为是的去说和,但二猪根本没把这个之前在酒桌上还树哥树哥称呼的人放在眼里,一肘子拐在了一边,而人家高朋一句话就给解了围。看来善良本身不是力量,只是力量在某一方向上导致的结果而已。
树是个胆小的人,二猪的厂子占了他家的地,他也只敢在酒席上喝醉了装作无意间跟二猪提起。二猪明显找茬跟他发生争执,最后树也只能低头认错,平时自认风光的树最终立在双膝上向他最最讨厌的人低下了头。窝囊,也只有在外表文雅的艺馨面前借着酒劲儿说出心中的苦闷“活着没意思”……
树渴望成功渴望被重视,当他颠了以后蹲在那棵树上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幻想中变成了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人物,然而即便是这样,他在幻想中也只能凭借着故弄玄虚和超自然作为来得到大家的肯定。连13月开业和矿渣原子弹都出来了,这表明树是真的疯了,这也是导演的给观众的一个信号,一个界定现实与虚幻的标记,就如同《穆赫兰道》中的那个神秘盒子。
树和哥哥
毫无疑问,哥哥是树从小到大的依赖,是树的偶像。从他后来在树上的那段关于哥哥的幻想可以看出树的哥哥是个放荡不羁的小青年儿,而且树的幻想中哥哥还是穿着死时那个时代流行的喇叭裤,梳着大中分依然是那么阳光灿烂喜气洋洋。身边带着一个风骚的妞儿,无时无刻不是勾肩搭背情意绵绵,非常符合当年犯了流氓罪的形象。树那总是不自然的向后张着的双臂是不是也是仿效他哥哥的呢?
树的真名是什么?片中没人真正叫过,只有那些喜欢拿他开涮的人总叫他树哥,而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树的哥哥是被吊死在那棵树上的,那棵他蹲在枝上陷入无限幻想的树上。那棵树成了他的执着,拴住了他的灵魂。树对哥哥的依赖还体现在对小庄的亲切上,因为树说他总让自己想起死去的哥哥,小庄也是众多角色中唯一对他敬重的人,于是小庄在矿难中去世时树有了超自然强烈的预感,在救护车旁又幻想出小庄安然无恙的走出来——当然这也是树强烈的希望罢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影片几乎完全的转入了树的幻想。哥哥走了,小庄走了,小梅走了,母亲走了,于是他的灵魂也悄然出走,变成了树枝上的守望者。
树和父亲
这是不得不说的故事,也是影片的谜团之一。看起来憨厚善良的树为什么会杀死父亲?那天晚上他父亲蹲在烧着的柴火垛前在做什么?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树说那天他父亲把大儿子吊起来打,结果失手把他勒死了,而蹲在火堆边的老爷子手中正拿着一条麻绳,那天他父亲直接就把他大儿子给火化了。显然树是无法接受,他对哥哥的感情超过对父亲的,无法自控的他冲动的杀死了父亲。从此杀父的恐惧和自责折磨着他,他在心中无法从父亲的角度原谅自己,所以他认为父亲无时无刻不在跟着自己,他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自己没有权利幸福,刚在城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父亲就出现在门口,刚刚跟小梅走上红毯父亲又出现在席间,父亲脸上永远是那种怨恨的表情从左边回过脸来看着他。
树不允许父亲杀了哥哥,但也不允许自己杀了父亲,这注定是个两难的悲剧。结婚那晚跟老三打了一架之后,迷迷糊糊中他在心中依然呼唤着“哥,我快结婚了,你怎么也不给我托个梦啊”但全然没有对父亲的期待,只有弑父之夜的无尽恐惧。对父亲的恐惧和现实的无情打击(借不来的皇冠车、三弟对他毫无感情)迫使他只能活在与哥哥相遇的幻想中。
树和小梅
树发的短信挺幽默(当然也可能是转发,但我宁愿相信不是),他一直不敢给小梅发短信联系,因为他没赚到足够多的钱。他给小梅发的第一条短信应该是在城里打了一段工之后,因为可以看到坐在车里的他换上了比较体面的棉衣,还带了个围脖,应该是攒了一段时间的钱了(之前艺馨问过他关于衣服的事,他说走得急啥都没带就来了,所以这些行头应该是后来买的),所以她才鼓起了勇气向小梅迈出了第一步。
但他们的幸福实在太过短暂,他们互通短信没多久树就带小梅回家定亲了,然而小梅没能迎来她期待的幸福,因为就在婚礼当天树神游了,再也没有回来。她只能悲怆的回了娘家再也没有回来。影片最后的部分应该也是树的幻想,他离开了那棵树牵着幻想的、已经孕育了他的希望的小梅走向了未知的方向,那里是哪?影片没有交代,但是那是一条与太阳新城完全无关的方向,是一条与真实幸福完全平行的路……
树和火焰
片中共有两场火焰的戏,一场是杀父的那天晚上。父亲烧掉哥哥的那团火焰吞噬了他的哥哥,那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快乐。那场火焰使树从此与梦魇相伴,他的人生从那天起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变得空洞,他无法努力全情的去认真做一件事情人生在低谷中懒洋洋的浸泡着。
第二场是结婚前一天的晚上,他这个不称职的哥哥总是向辛苦开出租的弟弟伸手,弟弟没借来皇冠令他失望,借着酒劲儿冲了弟弟几句,居然遭到弟弟拳脚相加。他心里痛苦,踢翻了火盆,火焰烧掉了庭院为婚礼做的布置——鲜艳的纸花彩绸,那象征着他生命中的第二次幸福,却被这团火焰烧掉了。从此他的灵魂迷失了,他孤立无援。幻想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真实与虚幻
片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如果说他蹲在树上看见哥哥回来给他庆祝婚礼被解读成树被打晕后的一场梦的话,他给韩秘书说耳语和他在树上对空气耳语的这一组镜头组合应该是导演为真实与虚幻打上了标签。树是一直穿着那件后买的棉服蹲在树上的,看见哥哥是他在树上幻想的,只不过被导演艺术化的插入到他被老三打昏的那个时间段上用来欺骗观众。
父亲的出现应该都是幻想出来的,这应该是无庸质疑的,所以他在结婚前夜之前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和老三打架过后那场婚礼也是真实的,小庄遇难小梅回娘家应该都是真实的。村里停水我没看出来是真是假,很可能他的精神胜利法。但是由于小庄的死导致他激进的去吓唬二猪和村长倒很可能是真实的,这也很可能使他想象村里停水继而想象二猪和韩秘书找他算命破灾,甚至去给矿厂剪裁……
那么真实中的树是从何时开始蹲坐在树上开始想象的呢?应该是小梅离开、他妈跟弟弟进城之后。村里人不断在新政策的鼓励下搬进了太阳新城,而他不舍得离开他的哥哥不舍得离开那棵树,(那段非常艺术化的段落,大家都从他身后跑向远方,当他也起身决定跟着人流奔向新城的途中却又撞在那棵要了他哥哥的命的树上,他抚摸着树皮依依不舍)于是他蹲在树枝上自我陶醉的进入了幻想的世界。树,是一个心已死了的人,所以活起来很可笑、很可悲。
影片最后又回到了真实,唯一能够领他下树的人还是小梅,虽然这已是他的幻觉,小梅挺着肚子从一辆红红的小车下来,给树带来了新生命(孩子),在树的想象中拉着他的手,树说让我们去新城吧,把孩子(新生)也生在新房里。然后满心幸福的走向了一个和新城永远平行的方向,右手抓着空气,蹒跚向前……
hello!树先生,是小梅敲开树新生的一句话,树的心门被打开,刚刚升起生命的温度却在结婚前的那天被现实抛进了黑暗的深渊,从此借着树的狂想把现实的冷酷不公一一展现在屏幕上:死于矿难的小庄,面对媒体没人敢言的工友,若无其事的煤老板,少得可怜的搬迁费,村长是姐夫就欺行霸市的二猪……
树的不上进也是他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他的眼高手低,他的做作,看来可气可笑,但又让人感到那么的无奈,他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喝醉了的他也能够表露自卑、脆弱的一面,硬撑和自欺欺人就是树的生活状态,于是他在彻底的失望和彻底的面对回忆之后将自欺欺人演绎到登峰造极以致自己最终陷入了疯癫的状态……
这是一个最终谁都不快乐的故事,有的故事结束了,有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树走出了屏幕后给的太阳新城的镜头,生活从不会为谁停留,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