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驱魔人的十个关键问题

我是害怕看恐怖片的,因为我从小就宅,而且联想力十分丰富,喜欢自己和自己玩。现在工作经常很晚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写东西,办公室外面是个空旷的大厅,大厅的感应门时常在我晚上加班的时候毫无厘头开阖,而外面一个人都没有。甚至几次午休,我隐约但十分清晰地听到呜呜的哭声,事后问了几个女同事,她们都说没哭过。 这种内部和外部环境导致我对恐怖片敬而远之,通常情况下,我几年都不会看一部恐怖片。这部电影在我的硬盘上已经很久了,它之所以会出现在我的硬盘上是因为这部电影在恐怖电影界有着极佳口碑和至高赞誉的收藏价值。 也是由于最近没啥电影看,我终于我忍不住了,趁屋里有同事壮胆,把这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一头雾水,一是觉得不恐怖,二是觉得看不懂,看了看豆瓣位于前列的几篇影评,发现都是东扯西拉的意识流,对一些关键性的疑点避而不谈。在豆瓣上,很少见到有一部经典的电影下面没有一篇令观众认同度高的影评,驱魔人算是一个。 直到看到圣像之源同学的影评《God is not here》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我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 以下是我参考了很多影评后,结合我自己的感受对驱魔人的一些看法,可能并不严谨,也不一定正确,疏漏之处难免,也请看完后和我同样困惑的观众指出问题并一起探讨。下面,我们来剥茧抽丝,分析下这部史上最恐怖电影恐怖在哪里,即关于这部电影的八个关键问题: 一、作为一部恐怖电影,影片的开头为什么如此冗长? 本片根据William Peter Blatty同名小说改编,而小说内容的来源是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一男童被恶灵附体的真实事件。和粗制滥造的恐怖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里面的人物都很丰满,影片开头是一个大挖掘场面(这部分后面再提),然后直接切换到了一个大家熟悉的场景——都市家庭。剧中所有的角色每个人都有现实的职业和生活,他们不是碰到恶鬼就死翘翘的酱油演员,在感觉上更不像是为了配合剧情而捏造的无背景人物。小女孩的母亲是单身妈妈,电影里甚至交代了她日常工作的场景,年轻神父有为难的家务事和脱下教袍后混沌的生活。对于恐怖片的剧情来讲,这些其实是毫无关联的。甚至是敬业的女助理和隐忍的男管家,他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家庭,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使面对恶魔时,他们团结尽责,而非作鸟兽散的合理性做了到位的铺垫。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渐渐忘记了这是一部恐怖片,在高潮过程中,很难跳出电影之外来欣赏和考查影片的技巧,一句话概括这是一部非常严谨和认真的电影。 二、魔鬼为什么会选择小女孩附身? 在普遍认知中,恶魔往往会青睐精力涣散、通灵体质的临界之人即风水中八字纯阴的人附身。影片中被附身的小女孩在影片开头的表现阳光灿烂,为什么被附身的会是她?这个问题显得非常无厘头,好在剧情有交代,医生问:你们有没有信仰?母亲说:没有,我和女儿都没有。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也为后面的剧情做了重要铺垫,这里向观众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即信仰缺失、不信上帝是被附身的原因。 三、侦探这个酱油角色意义何在? 剧中有个侦探莫名其妙,至始至终游离于剧情的边缘,在恶魔附身状况恶化,事态升级时(女孩杀人)介入,一度我以为他是个线索人物,因为是他去找的神父,将剧情的重点引向了灵异,而且有一定笔墨刻画,如他是女孩母亲的粉丝,有一定的业务能力(根据犯罪现场分析,推翻自杀结论)和沟通技巧(约神父看电影套话)。但是在该片的高潮部分,此人突然消失了,最后又出来露了个脸,扮演“火并现场结束后姗姗来迟的警车”角色。其实仔细想想,大概能明白,这个角色设定和医生是一样的,即“现代科学”打酱油。 四、现代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 影片按照正常思路进行,女孩被附身后,先是求医,医院有先进的设备和理论非常丰富的私人脑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甚至后来发展到专家会诊,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代表自然科学的医生已经束手无策,代表社会科学的犯罪学专家警探也表示无法解释。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现代科学及理论的出现只是近几百年来的事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没有现代科学的时期是很漫长的,在这一段时期内,人类社会照样不断向前,生活不断进步,“无法解释的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人们需要一种认知上的解释、行为上的准则和精神上抚慰,于是宗教信仰出现了。即使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个时候,在精神层面,掌握宗教和信仰的人总是比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更有优势。 五、信仰得救赎? 前面交代了母女二人都没有信仰,这是影片诱骗观众的开始,直到后来资历丰富的老神父和体格健壮的”拳师神父”的强势组合出场,我们都坚定地认为,驱魔过程虽有艰辛,但是最终恶魔一定会被驱逐。两个神父抱着对上帝坚定的信仰和至高无上的敬意,义正言辞地对着恶魔说了多次"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后,女孩的情况似有好转,这时候,西方观众松了一口气。然而,剧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看似不会失败的老神父被打败了,年轻神父看到坐在旁边的恶魔露出了胜利般的狰狞笑容而失控,这一切仿佛是在嘲笑神父的愚蠢及所有人的信仰。个人认为,这或许就是电影里最恐怖的部分。 几年前我重病住院,同病房一个老人过世,她的教友以兄弟姊妹相称,临终前到她榻前祷告。在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教众仍将信仰放在生死之前,因为信主死后可以上天堂,所以死并不可怕,可想而知如果信仰崩塌了,连天堂都没有了,那将是比死亡更不堪的恐怖。 一个小女孩,从小母亲告诉她,房子周围有很多可怕的魔鬼,但是她有兄弟姐妹的保护,并不孤单,也不需要害怕,况且你会有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个十字架,魔鬼真正降临你才能打开,魔鬼就会退散。若干年后,魔鬼找到小女孩,小女孩惊恐万分,但她仍在慌乱中打开了盒子,那是她最后的希望,结果,盒子里面什么都没有。而这时,魔鬼的獠牙已经伸到了她的面前…… 六、床上的十字架是谁放的? 母亲发现了女儿床上的十字架,她追问管家,是不是你放的?管家迟疑了下,问道:她有没有好些?母亲再次追问,是不是你放的?管家说不是。所有人都否认了在女孩的床头放了十字架。当然,我们可以怀疑是管家放的,但是从他本分的角色定位来看,他又不应该会撒谎。其实,十字架的来源不重要,它的遭遇最重要。影片为了摧毁信仰制造恐惧可谓不择手段,因为它对信仰的图腾同样进行了毁灭,十字架的出现,就是让魔鬼拿来亵渎的。天主教徒手里划着十字,身上带着十字,还向十字倾诉祷告,可以说,信仰上帝具现化后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十字架了,但是在女孩手中,那个十字架的遭遇可谓非常糟糕,用来戳下体。圣物变成了工具,用来侵犯纯洁的处女,这是赤裸裸的玷污,让信教的观众感觉被侮辱,和特写镜头老神父2次驱魔前都十分虔诚的亲吻十字架形成剧烈反差,但是结果都一样,十字架的神圣光环在这里彻底褪去,拯救意味荡然无存,退化为苍白无力的物品。 七、那个反复出现的项链是什么回事? 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解释。我又重新看了几遍,才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项链在整个影片中出现了3次。 第一次,挖掘现场,一对堆远古的灯具、箭头、钱币当中有一个吊坠,老神父说了句话“this is strange,"考古专家接过去,说了一句“ not of the same period”。然后老神父继续在那个坑里摸,摸到了恶魔的雕像。 第二次,年轻神父的梦中,出现了几样东西:下坠的项链、奔跑的黑狗、魔鬼脸庞的闪现、母亲转身而去的背影。 第三次,最后的驱魔中,女孩扯下了年轻神父的项链,年轻神父死后,项链被女助理捡到,交给了女孩母亲,女孩母亲交还给了年轻神父的年轻神父朋友(怎么那么绕口),后来神父朋友说,你还是留着吧。 三个项链的吊坠经仔细辨认,图案是一样的即圣母抱着圣子的图案。但如果认为这是同一条项链的话就错了。 首先项链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电影中?因为1949年马里兰州驱魔的真实事件中,神职人员最终成功驱魔的道具正是特殊的项链。在挖掘现场,魔鬼曾今存在的地方,同时挖出了项链,而且是不同时代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很久之前,遥远的波斯湾有人被附身,一个带着古老项链的神父不远万里前去驱魔,最终和魔鬼同归于尽。 年轻神父的梦中,奔跑的黑狗、闪现的恶魔、项链,都同挖掘现场的景象联系了起来。 最后的驱魔中,神父仍然和恶魔同归于尽,剩下一条项链。因为死去神父是最后那个神父的朋友,女孩母亲将死者遗物——项链还给他,但是他劝女孩母亲留下项链,有点劝女孩母亲有信仰得救赎的意味。 八、附身小女孩的魔鬼是什么来历? 开头说了,影片一开始是一个挖掘现场,字幕提示是在伊拉克,我记得08伊拉克得亚洲杯的时候,伊拉克主教练接受采访时说了句很搞笑的话:要知道带领这样一支队伍夺得亚洲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我首先要解决的是场上逊尼派穆斯林球员不给什叶派穆斯林球员传球的问题。那么从这个恶魔的籍贯来看,它应该来源于伊斯兰世界。如此说来,天主教的驱魔仪式有点跨省追捕的讽刺意味。就好比圣斗士星矢奄奄一息了,冰河紫龙把他抬到雅典娜面前,雅典娜皱着眉头想了好久说,你们必须找齐7颗龙珠才能让他复活。所以我推断,这个恶魔身份的设定本来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存在,至少它不存在与天主教文化中。它是来自科学之外、宗教之外的未知恐怖。 ------------------------------------------------------------------------------------------ 这篇影评写完之后,很多朋友留言探讨问题,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但是疑惑最多的仍然是一个问题,这个片子到底恐怖在哪,很多朋友给了宗教的解释,但是我觉得仍然不够。时隔一年,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今天,我试着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下面说的可能有点枯燥,也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但是,我觉得或许能够从根本上解释这个问题。 ☆恐怖的根源在哪里? 普遍认为,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这里我们还要继续向前追溯,超越宗教,来探讨这部电影恐怖的根源: 关键词:终极关怀 九、轴心文明 轴心文明产生于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发生的地区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在这同一时间,同一区间,几乎同时产生了儒家文明,佛家文明,阿拉伯文明,基督文明等重要文明,对现代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总是要回到轴心时代去寻找精神之源,再次让创造的精神火焰点燃。 这话题比较沉闷,它只是为了引出另外一个话题:终极关怀。 十、终极关怀的觉醒 轴心文明的超越突破产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何谓终极关怀的觉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TO BE OR NOT TO BE这个问题,哈姆雷特说这句话的时候,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 很多朋友可能至今为止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想,不代表以后不会想,反正我曾今想自杀的时候是站在楼顶的栏杆上想过,那段时间还仔细想过宗教,上次遇到一个失独的长辈亲戚,没过两年,老伴也走了,她原来是医生,不信教,后来信了佛教,天天念经,没办法,太痛苦。 人总终有一死,会孤独地面对痛苦和死亡,询问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产生的思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回答叫做终极关怀。 对于这个问题,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是三种,有人认为是四种: 第一种是古希腊认知类型。把怀疑、寻找终极关怀问题答案本身,即求知本身作为生命的终极意义。顺带产生了古希腊哲学。。。 第二种是印度认知类型。认为人的意志(思维)指向具体的事物,痛苦的产生,是因为欲望受到挫折而产生,死亡的痛苦来源于永生的欲望,把欲望看做痛苦的根源,认为人应该舍弃所有欲望,意志指向虚无,最终获得解脱。顺带产生了佛教。。 第三种是道德认知类型。即依靠道德本身。把向善作为人生追求的永恒意义,但有一个问题,即是:善(即道德)必须依附于社会和种群,当人孤独地面对死亡,当社会和种群都没有了,怎么能解决死亡问题呢?所以只有在一个前提下,道德可以成为终极关怀,将道德的伦理和生命的延续联系起来,即家庭伦理,血缘延续。这是中国道德终极关怀的类型,这是孔子对终极关怀的回答,顺带产生了儒家思想。。 这次要探讨的是第四种: 第四种是皈依的意志(希伯来精神的超越突破),相信上帝的存在。死亡是一件神秘而不可知的事情,死亡是人最软弱的时期,相信一个外在的力量,通过皈依和对它的依赖,来克服死亡的孤独和恐惧,把对这种外在神秘力量的依赖,看成战胜死亡达到永恒、生命的最终极的价值。 这是轴心文明超越突破最重要的一支,顺带产生了三大宗教,起源于犹太教(对犹太教的批评产生了基督教,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批评产生了伊斯兰教) 这坑已经挖的够深了,现在我们回到电影,电影里对皈依的意志主体行了逐步怀疑并最终进行了否定,基督教并不着眼于现世,认为现世是赎罪,所以要经常忏悔,不是什么事都能做,天堂才是归宿,死后的世界才是终点。上天堂是克服恐惧,战胜死亡达到永恒的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 发源于公元前600年,每当人类现代社会发生问题的时候,总是要回到轴心时代去寻找的“精神之源”;苦苦思考并坚信几个世纪的皈依的意志;战胜死亡恐惧达到永恒生命的思想武器,这这部电影里被全盘否定。 最近看的电影第七封印下面的影评也是没一个能看的,探讨的差不多也是这问题(十字军东征失败后质疑上帝的存在;对无法摆脱与战胜的死亡的恐惧,片中为死神;最后幸存者意外的是两个活在当下,及时寻乐的一对夫妻)。 所以你可以”感同”他们的恐惧(电影中的恐怖影像),却无法无法“身受”他们的后怕(观影后的心理阴影)。因为他们总归有一天要去寻找西方终极关怀问题的答案,在大限来临之时,任他是科学家也好还是医生也罢,在必须独自面对死亡的时候,口里念的仍是上帝(参见电影卡廷惨案,心里想的仍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