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共鸣的天长地久

前几天,去昆明新百大上影永华看了李芳芳的电影《80后》。
去看这场电影的目的,主要还是想去听陈楚生的《天长地久》。说实话,以前基本没有认真听过陈同学的歌,只是看介绍时说《天长地久》是翻唱“哥哥”的《有谁共鸣》。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哥哥”的作品,是86年由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谷村新司作曲,“哥哥”作词的,便在BAIDU上找来听了下,很感动,对陈同学也刮目相看。于是,便有了去看电影的冲动。
可能是影片快下线的缘故,只有下午1点半和5点半的,就选择了5点半的那场。进场时候让我很伤心,偌大的6号厅只有6个观众,包括我。我有些为国产电影悲哀,不过就当是包场吧。
片头就吸引了我,是80年代的画面感觉,开始就是“哥哥”的《有谁共鸣》,“夜阑静,问有谁共鸣”。首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还是懵懂的少年,只觉得旋律好听极了,想模仿,却不知如何下手。在80年代,这首歌除了是粤语外,音速也还是比较快的了。
电影情节还算紧凑,刚开始有写日记感觉,后面就比较流畅了,画面也比较美。遗憾的是有些剧情感觉有牵强的感觉,比如陈墨的死,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如明远丢枪等等,但不容否认的是这是部好电影,而且出自于一个80后的导演,而且还是中影投资的戏。国产电影开始百花齐放,我是很欢迎的。
只是这部电影我觉得献给70后更合适些,以一个81年出生的沈星辰作为80后的代表,未免牵强,而且剧中反映的人和事,忧伤与哀愁,也许70后更能理解和认同。
不过让我愤怒的是,影片到结尾大团圆,即将推字母的时候,放映厅的灯光就被打开了,声音也被关的很低,我本想好好听听陈同学的歌的,可居然会有这样的恶俗的工作人员。我在昆明看电影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字幕才开始出,灯就亮了,观众就开始撤场,这是对电影的极大的不尊重,我觉得把字幕看完,是对别人辛勤劳动的致敬。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
离场时,坐后排的一个女生和她的朋友打电话,说很感动,哭了好几次。我想她应该是看懂了,她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我也相信她明白了影片中闻嘉所说的:“少年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星辰,祝福你能幸福!”
我更祝愿和我一样,以及80后们,好好咀嚼沈星辰片中的那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被爱的时候,我们都渴望长久,可是每个人都在放弃,哪里还有天长地久?”,以及片尾的“我一直在想所有的方式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不分开了?”
去看这场电影的目的,主要还是想去听陈楚生的《天长地久》。说实话,以前基本没有认真听过陈同学的歌,只是看介绍时说《天长地久》是翻唱“哥哥”的《有谁共鸣》。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哥哥”的作品,是86年由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谷村新司作曲,“哥哥”作词的,便在BAIDU上找来听了下,很感动,对陈同学也刮目相看。于是,便有了去看电影的冲动。
可能是影片快下线的缘故,只有下午1点半和5点半的,就选择了5点半的那场。进场时候让我很伤心,偌大的6号厅只有6个观众,包括我。我有些为国产电影悲哀,不过就当是包场吧。
片头就吸引了我,是80年代的画面感觉,开始就是“哥哥”的《有谁共鸣》,“夜阑静,问有谁共鸣”。首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还是懵懂的少年,只觉得旋律好听极了,想模仿,却不知如何下手。在80年代,这首歌除了是粤语外,音速也还是比较快的了。
电影情节还算紧凑,刚开始有写日记感觉,后面就比较流畅了,画面也比较美。遗憾的是有些剧情感觉有牵强的感觉,比如陈墨的死,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如明远丢枪等等,但不容否认的是这是部好电影,而且出自于一个80后的导演,而且还是中影投资的戏。国产电影开始百花齐放,我是很欢迎的。
只是这部电影我觉得献给70后更合适些,以一个81年出生的沈星辰作为80后的代表,未免牵强,而且剧中反映的人和事,忧伤与哀愁,也许70后更能理解和认同。
不过让我愤怒的是,影片到结尾大团圆,即将推字母的时候,放映厅的灯光就被打开了,声音也被关的很低,我本想好好听听陈同学的歌的,可居然会有这样的恶俗的工作人员。我在昆明看电影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字幕才开始出,灯就亮了,观众就开始撤场,这是对电影的极大的不尊重,我觉得把字幕看完,是对别人辛勤劳动的致敬。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
离场时,坐后排的一个女生和她的朋友打电话,说很感动,哭了好几次。我想她应该是看懂了,她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我也相信她明白了影片中闻嘉所说的:“少年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星辰,祝福你能幸福!”
我更祝愿和我一样,以及80后们,好好咀嚼沈星辰片中的那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被爱的时候,我们都渴望长久,可是每个人都在放弃,哪里还有天长地久?”,以及片尾的“我一直在想所有的方式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不分开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