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少年最终章的观感

看完了日本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电影20世纪少年最终章,带着一种被娱乐后的兴奋与满足感我很想写点什么。在原作中,老摇棍蒲泽植树用他那Hippie般的吸了LSD后的刺激幻想夸张地描绘了一副日本虚拟的历史画卷,并让一个同样的老摇棍(但是身体力行的)KenGi拯救了世界。从1969年KenGi他们一群伙伴的老式收音机里的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到1970年的大阪Osaka世博会,再到2017年虚构的东京世博会,历史被浓缩在了这一群人貌似小鬼之间的游戏之中。20世纪的一些文化社会象征也被鼓捣了一翻,就好比片中从媒体里看到朋友的组织在世界各地散播生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人类几乎灭绝(貌似很熟悉?天安门那场很有历史上某个事件的感觉),到反派的飞碟在空中乱飞散播病毒和犹如哥斯拉的大型机器人的破坏,那种换缪的虚假感并不能掩盖其可爱的讽刺和对真理的揭示。
虽然奥威尔所假想的1984过去了很多年,朋友显然是“老大哥”的另一个日本式翻版,抑或更贴切的说是同样以“神”自居的麻原彰晃?但是把朋友带上带上神坛的却仍然是日本民众,那些渴望着属于20世纪的世俗神迹的普通人。就像朋友自己所说的,他只是那些人选出来的一个“代表”,代表的是20世纪。最终反派朋友,就像KenGi所说的,早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朋友。片中的两拍反抗势力也很有意思,义常领导的KenGi一派显然是以正统自居做着维护着对于朋友信仰的抵抗工作,而神乃领导的激进派完全就是当年赤军的翻版。看着神乃从小Loli变成人见人爱,黑帮见了都要俯首称臣的人物,我貌似在幻觉中看到了年轻时的重信房子。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20世纪也已经过去,蒲泽植树作为过来人只是用他那同一代人的热诚和缅怀的心情描绘了他心中的20世纪少年。
片中真正的英雄KenGi据说原型是日本70年代的一个民谣歌手(显然蒲泽植树对于 folk rock和glam rock都很有爱),一个老Hippie,以一首传说中的歌曲神一般地存在于朋友统治下仍然具有抵抗意识的日本人的心中。作品中对于音乐和爱与和平的力量的描绘极尽烘托,以至于高潮部分就在世博会现场开了场超大型演唱会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神乃作为他的精神衣钵的继承人一度走的极端的道路也许就是暗示上个世纪那些提倡爱与和平拯救世界之后的人做的事吧(神乃很让人觉得是对他叔叔有特别感情的)。最后的十分钟,被称为不会让人失望的导演补完的十分钟,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好像历史刚刚开始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却让人如此平静而感动。
最后我想说说《预言之书》,作品中的一切全部从1969年KenGi他们一群人写的这部预言之书开始。朋友在1970年时认定未来必定会发生他预言的事情,而事实上的确发生了,只是结果完全是另一幅样子。朋友显然是利用了这部书作为某种指引来引导KenGi他们的想法,这样就显得这个反派很天真,但仔细琢磨就能发现作者的一些用意。因为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像20世纪很兴盛的某种主义一样,究竟是先有它的文本还是先有它的结果呢?如果没有它自身的出现还会有后面的事情吗?KenGi他们显然认为朋友一定会按照预言之书来进行计划,而如果万一不是呢?如果《预言之书》只是一个幌子而朋友后来的那本《新预言之书》才是他会参照的文本呢?《新预言之书》作为朋友小时候写作的《预言之书》的补完即使被按计划实施了那如果失败了呢?显然,最后是朋友失败了。朋友在进行的那个小时候的游戏的结局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愿,但他如果换了计划改变手段是否依然能够达成他那伟大的夙愿我们不得而知。黑格尔的"历史的绝对精神"和马克思的斗争型历史是否都只是他们的一相情愿?在书写的文本中蕴涵着的是否是种历史的必然?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
虽然奥威尔所假想的1984过去了很多年,朋友显然是“老大哥”的另一个日本式翻版,抑或更贴切的说是同样以“神”自居的麻原彰晃?但是把朋友带上带上神坛的却仍然是日本民众,那些渴望着属于20世纪的世俗神迹的普通人。就像朋友自己所说的,他只是那些人选出来的一个“代表”,代表的是20世纪。最终反派朋友,就像KenGi所说的,早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朋友。片中的两拍反抗势力也很有意思,义常领导的KenGi一派显然是以正统自居做着维护着对于朋友信仰的抵抗工作,而神乃领导的激进派完全就是当年赤军的翻版。看着神乃从小Loli变成人见人爱,黑帮见了都要俯首称臣的人物,我貌似在幻觉中看到了年轻时的重信房子。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20世纪也已经过去,蒲泽植树作为过来人只是用他那同一代人的热诚和缅怀的心情描绘了他心中的20世纪少年。
片中真正的英雄KenGi据说原型是日本70年代的一个民谣歌手(显然蒲泽植树对于 folk rock和glam rock都很有爱),一个老Hippie,以一首传说中的歌曲神一般地存在于朋友统治下仍然具有抵抗意识的日本人的心中。作品中对于音乐和爱与和平的力量的描绘极尽烘托,以至于高潮部分就在世博会现场开了场超大型演唱会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神乃作为他的精神衣钵的继承人一度走的极端的道路也许就是暗示上个世纪那些提倡爱与和平拯救世界之后的人做的事吧(神乃很让人觉得是对他叔叔有特别感情的)。最后的十分钟,被称为不会让人失望的导演补完的十分钟,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好像历史刚刚开始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却让人如此平静而感动。
最后我想说说《预言之书》,作品中的一切全部从1969年KenGi他们一群人写的这部预言之书开始。朋友在1970年时认定未来必定会发生他预言的事情,而事实上的确发生了,只是结果完全是另一幅样子。朋友显然是利用了这部书作为某种指引来引导KenGi他们的想法,这样就显得这个反派很天真,但仔细琢磨就能发现作者的一些用意。因为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像20世纪很兴盛的某种主义一样,究竟是先有它的文本还是先有它的结果呢?如果没有它自身的出现还会有后面的事情吗?KenGi他们显然认为朋友一定会按照预言之书来进行计划,而如果万一不是呢?如果《预言之书》只是一个幌子而朋友后来的那本《新预言之书》才是他会参照的文本呢?《新预言之书》作为朋友小时候写作的《预言之书》的补完即使被按计划实施了那如果失败了呢?显然,最后是朋友失败了。朋友在进行的那个小时候的游戏的结局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愿,但他如果换了计划改变手段是否依然能够达成他那伟大的夙愿我们不得而知。黑格尔的"历史的绝对精神"和马克思的斗争型历史是否都只是他们的一相情愿?在书写的文本中蕴涵着的是否是种历史的必然?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