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写了一些,不算影评,自己的牢骚而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看完《蜗居》有一段时间了,那几天想法颇多,但苦于思维混乱没敢表达,看了N个关于该片的评价后也大胆敲下了如下文字,网络的容纳力很强,我想对豆瓣的品质的影响不会太大,故从三个主人公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谓一吐为快,希望自己轻松了之后不要惹得大家吐我一脸一身。
从海萍的角度看,这是一部一个女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小康生活和创业的故事(若只论这个方面,这部作品显然太流俗了),反映出普通白领在高速发展的大城市里的辛酸艰难。海萍以女人特有的坚韧和牺牲精神为房子奋斗,最终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虽然买彩票等情节过分夸张显得有些无聊,但是她为有属于自己的家所作的努力是令人感动的。她在柴米油盐、邻里关系、领导同事、丈夫妹妹之间争执着、忙碌着,有时焦头烂额、有时疲惫不堪、有时也游刃有余,她看透了局势,透得有些凄凉,她几乎没有一天不提到钱,让人觉得低俗;但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女性,才使作品显得真诚而饱满。当然她得到了家人给予的巨大帮助。丈夫依然是她的港湾,虽然看起来,苏淳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他的存在正弥补了海萍的过激行为。在不断地矛盾冲突中,占上风的永远是海萍,但是实质上苏淳这个好男人用了大智慧,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家庭稳定健康地发展着。海萍的父母给予她的就是帮她带孩子,替代了她的母亲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也给她带来了令她极其揪心的麻烦——她为抚养教育孩子付出的代价,这个问题剧中表现的很明显。给予她最大帮助的正是她那个让人既怜又恨的妹妹,在几次很关键的十字路口她都做出牺牲帮姐姐度过了难关,如果问题只停留在这个水平,海萍可就是千古罪人了,是她害得妹妹当了“小三”,但是问题是海藻又是剧作要呈现的另一个社会问题。
海藻,靠着姐姐长大,一定程度上讲她是“姐姐的孩子”,一心要为姐姐做点什么,最终陷入宋为她设计好的奢华井、温柔乡,故事反映的是现代正面临情感和婚姻危机的一个群体。与姐姐比,海藻对生活没有设计,没有过多的追求,当小贝出现时,她也顺理成章地与之过起了二人世界。但是海藻并没有立刻考虑结婚、房子等实际问题,她只需要小贝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宠爱。说她爱小贝不如说是小贝给了她爱情她欣然接受了,没有考虑自己在爱情中到底能得到什么,这时,爱情就像人们说的,是没有原因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宋思明出现时,一切全变了?他能送给她她最喜欢的动漫人物,而且好像是不经意的事;他能带她去最豪华的包厢享受精美食品;他能帮她解决工作中的所有问题还有她姐姐的问题。这些还不够吗?那么他变幻莫测的给她惊喜,令她头晕目眩,一次次的床第之欢使她欲罢不能!那么,这些全是宋的手段导致的吗?我认为也不尽然。她根本不知道她爱谁,爱情是有原因的了,小贝给她的是爱的精神层面,她们浪漫的认识,快乐地生活,小贝叫她“猪猪”拿她当心爱的宠物养着,两个人是平衡的;而宋给的是另一种浪漫,是华服、豪车、别墅,是铺平所有道路、是精心设计的求欢套路,是用他力量的占有,她无法拒绝,一次比一次心安理得!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她不断用谎言掩盖谎言,用错误修正错误。小贝的离开应该是她觉醒的最后底线了,但是,她却立刻投入了宋的怀抱,她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男性,或者是随时能够抱住给她温暖的依靠。这部片子最令我困惑的或者看了后感觉最沉重的就在于此。海藻对两个男人的到底是不是爱?两个都爱?爱情不是自私的吗?剧作最后的处理,也令我费解,她们之间留住一个孩子就能证明这份爱的真实吗?那是个情理之中的意外而已,是其中一次激情迸发的后遗症啊!为什么要这样一个意外降生呢?宋诗为了证明他的真心吧?那么,加个如果,如果他没那么笨的误解车座上的那一滩红,他会吗?那么,他爱上的是处女膜了?最后,他奋不顾身为了海藻和那个“证明”而丧身,这也只是个多余的举动。他这样一个人,他的一切的基础已土崩瓦解,他已经没了活着的理由。而海藻最后去了美国算怎么会事儿呢!这个处理我真觉得不怎么样。
宋思明这个腐败分子的刻画上,编剧们还是用了心思的。并不像其他反贪片那样直接渲染贪官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而是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方面揭露,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其实比夸张的行贿受贿、威逼利诱、杀人灭口,涉黑行凶所表现的要好。宋在炙手可热的位置上,按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思路实施着以公谋私的计划,表面上不漏声色,后院也很稳定,甚至妻子就是他的同谋。在公众面前的家也是普普通通,也不花天酒地。但是他却是有豪宅、有巨款、最后也有了情妇,典型的中国腐败官员(他的落马倒不是直接与“小三”有关)。他太迷信他的实力了,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以为自己的智商可以把犯罪作的天衣无缝,以为自己的情感把戏能玩转两个女人(托孤的想法足见其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迷信),甚至以为即使家庭失败也能与小情人远走高飞,都是自己设计好的可供选择的路,但是等待他的路只有一条——不归路。他以真正的男人自居,要开路虎,要有实权,对,还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女人。这些只不过是他在当“真正的男人”的过程中失去的,他是在恶补已逝的年轻气盛而已。当他接过小贝的电话后矢口否认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做的很不男人!他的妻子应该是陪着他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等到一切都到手的时候,他发现妻子老了,只关心孩子和他的衣食住行,而他想要的不是这些,是要表现真正男人的力量和魅力,他得有展示的对象,下属对他的仰视他肯定不会满足,他需要充满崇拜的目光、青春四溢的身体。腐败分子中很大一部分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们肯定做出过贡献、付出过精力和时间,失去过很多东西。但后来,他们不甘心了,他们要从自己付出中拿回一部分、失去的要补偿,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所谓“晚节不保”的政治腐败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老太一家的悲哀是以一个以命相搏的老人的生命代价换来了一套称心如意的房子,底层弱势群体的民权也是网络时代家喻户晓的问题。我们把问题摆出来时不丢人的,丢人的是一味地藏着掖着,一不小心全掉了出来。
从海萍的角度看,这是一部一个女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小康生活和创业的故事(若只论这个方面,这部作品显然太流俗了),反映出普通白领在高速发展的大城市里的辛酸艰难。海萍以女人特有的坚韧和牺牲精神为房子奋斗,最终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虽然买彩票等情节过分夸张显得有些无聊,但是她为有属于自己的家所作的努力是令人感动的。她在柴米油盐、邻里关系、领导同事、丈夫妹妹之间争执着、忙碌着,有时焦头烂额、有时疲惫不堪、有时也游刃有余,她看透了局势,透得有些凄凉,她几乎没有一天不提到钱,让人觉得低俗;但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女性,才使作品显得真诚而饱满。当然她得到了家人给予的巨大帮助。丈夫依然是她的港湾,虽然看起来,苏淳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他的存在正弥补了海萍的过激行为。在不断地矛盾冲突中,占上风的永远是海萍,但是实质上苏淳这个好男人用了大智慧,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家庭稳定健康地发展着。海萍的父母给予她的就是帮她带孩子,替代了她的母亲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也给她带来了令她极其揪心的麻烦——她为抚养教育孩子付出的代价,这个问题剧中表现的很明显。给予她最大帮助的正是她那个让人既怜又恨的妹妹,在几次很关键的十字路口她都做出牺牲帮姐姐度过了难关,如果问题只停留在这个水平,海萍可就是千古罪人了,是她害得妹妹当了“小三”,但是问题是海藻又是剧作要呈现的另一个社会问题。
海藻,靠着姐姐长大,一定程度上讲她是“姐姐的孩子”,一心要为姐姐做点什么,最终陷入宋为她设计好的奢华井、温柔乡,故事反映的是现代正面临情感和婚姻危机的一个群体。与姐姐比,海藻对生活没有设计,没有过多的追求,当小贝出现时,她也顺理成章地与之过起了二人世界。但是海藻并没有立刻考虑结婚、房子等实际问题,她只需要小贝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宠爱。说她爱小贝不如说是小贝给了她爱情她欣然接受了,没有考虑自己在爱情中到底能得到什么,这时,爱情就像人们说的,是没有原因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宋思明出现时,一切全变了?他能送给她她最喜欢的动漫人物,而且好像是不经意的事;他能带她去最豪华的包厢享受精美食品;他能帮她解决工作中的所有问题还有她姐姐的问题。这些还不够吗?那么他变幻莫测的给她惊喜,令她头晕目眩,一次次的床第之欢使她欲罢不能!那么,这些全是宋的手段导致的吗?我认为也不尽然。她根本不知道她爱谁,爱情是有原因的了,小贝给她的是爱的精神层面,她们浪漫的认识,快乐地生活,小贝叫她“猪猪”拿她当心爱的宠物养着,两个人是平衡的;而宋给的是另一种浪漫,是华服、豪车、别墅,是铺平所有道路、是精心设计的求欢套路,是用他力量的占有,她无法拒绝,一次比一次心安理得!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她不断用谎言掩盖谎言,用错误修正错误。小贝的离开应该是她觉醒的最后底线了,但是,她却立刻投入了宋的怀抱,她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男性,或者是随时能够抱住给她温暖的依靠。这部片子最令我困惑的或者看了后感觉最沉重的就在于此。海藻对两个男人的到底是不是爱?两个都爱?爱情不是自私的吗?剧作最后的处理,也令我费解,她们之间留住一个孩子就能证明这份爱的真实吗?那是个情理之中的意外而已,是其中一次激情迸发的后遗症啊!为什么要这样一个意外降生呢?宋诗为了证明他的真心吧?那么,加个如果,如果他没那么笨的误解车座上的那一滩红,他会吗?那么,他爱上的是处女膜了?最后,他奋不顾身为了海藻和那个“证明”而丧身,这也只是个多余的举动。他这样一个人,他的一切的基础已土崩瓦解,他已经没了活着的理由。而海藻最后去了美国算怎么会事儿呢!这个处理我真觉得不怎么样。
宋思明这个腐败分子的刻画上,编剧们还是用了心思的。并不像其他反贪片那样直接渲染贪官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而是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方面揭露,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其实比夸张的行贿受贿、威逼利诱、杀人灭口,涉黑行凶所表现的要好。宋在炙手可热的位置上,按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思路实施着以公谋私的计划,表面上不漏声色,后院也很稳定,甚至妻子就是他的同谋。在公众面前的家也是普普通通,也不花天酒地。但是他却是有豪宅、有巨款、最后也有了情妇,典型的中国腐败官员(他的落马倒不是直接与“小三”有关)。他太迷信他的实力了,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以为自己的智商可以把犯罪作的天衣无缝,以为自己的情感把戏能玩转两个女人(托孤的想法足见其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迷信),甚至以为即使家庭失败也能与小情人远走高飞,都是自己设计好的可供选择的路,但是等待他的路只有一条——不归路。他以真正的男人自居,要开路虎,要有实权,对,还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女人。这些只不过是他在当“真正的男人”的过程中失去的,他是在恶补已逝的年轻气盛而已。当他接过小贝的电话后矢口否认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做的很不男人!他的妻子应该是陪着他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等到一切都到手的时候,他发现妻子老了,只关心孩子和他的衣食住行,而他想要的不是这些,是要表现真正男人的力量和魅力,他得有展示的对象,下属对他的仰视他肯定不会满足,他需要充满崇拜的目光、青春四溢的身体。腐败分子中很大一部分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们肯定做出过贡献、付出过精力和时间,失去过很多东西。但后来,他们不甘心了,他们要从自己付出中拿回一部分、失去的要补偿,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所谓“晚节不保”的政治腐败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老太一家的悲哀是以一个以命相搏的老人的生命代价换来了一套称心如意的房子,底层弱势群体的民权也是网络时代家喻户晓的问题。我们把问题摆出来时不丢人的,丢人的是一味地藏着掖着,一不小心全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