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个好东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来也巧,我在网上订的梁文道的弱水三千在我看高考1977之前到货,打开层层包装一看,第一个感觉是香港人真他妈有钱啊,这么一薄书,要59港币。。。
然后寻着海报上的地址来到我们的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104室,额,我这个自认为跟图书馆混的不错的人居然才知道这里有个小报告厅,大概比电影院里的小厅大一点。里面还散发着刚装修完特有的甲醛味,在厅里待了半个小时(我还以为是六点开始,没想到是六点半),看书打发时间,话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等着电影开始的感觉可真是不太好,因为要看这一对一对往里走,还是有点小羡慕。
刚才看到阿桑死的消息。先平静一下。
回来。我还是觉得,高考1977还是没有脱离中国的主旋律剧的身影,比如众人追火车的哪一段,用多角度的镜头再加上慢镜头特写(也就相当于董存瑞把炸弹包举到头顶的样子。。。),真是恶心死我了,如果在那里用一个长镜头,那该多爽啊~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欣赏艺术电影的角度去看它,那它不是什么好片(也可定有人说它是个烂片):故事交代不到位?情节转换太生硬?这些的确都是存在的。不过我说,这个片子还是胜利了。胜在题材,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1977年,这个80后不曾经历,甚至90后的父辈都不会有太多记忆的年头。卓别林仙逝,星球大战第一部公映,文森卡特出生,这些伟大的终结抑或是传奇的开始——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那件事重要——高考的回复,这个被无数人骂过数不清多少次亲戚的名词。在那时是不可思议的——在这点上我开始是有疑问的:既然文革之前有过高考,为什么所有人都想如临大敌一样对待它呢?答案是:1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任何人,任何事。这个可能性事非常大的。忘掉一群人,再忘掉一群人——可能还没有十年的时间呢。
然而那时的高考是幸运的,因为以前(文革)的上大学的方法是单位组织推荐,不过,就算在那时侯上了大学。又能学到什么呢。从这种不明所以的方法升级到每个人(虽然要有介绍信)都有资格报考,可以考任何一所大学。并且考试的内容是真正的知识。这是怎样的一大步!分文理跟它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
可以这么说,是高考的恢复,把图书馆里的封条揭掉,把臭老九拉了回来。
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是什么样的,太恐怖了!听的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电影里放了),读书根本就是被迫的。
电影里有很多算是煽情的情节:比如女主角和她爸爸隔着墙说:她妈临走说,下辈子还跟你(大概意思)。看这个的时候最有意思,女主角话音一落,配乐一响,前面的一个男的一下子就哭了,弄的他女朋友安慰他半天。本来我也挺投入的,一看他们,哎。。。哭笑不得了。
不过我记得最深的一个情节是,阿三和什么强区偷书被警察抓到,被“保释”出来后,一个警察把他们的偷书用的包还给强,他一拿到包,身子一滞。原来那个警察还留了几本书在里面! 这个时候我可真是心头一暖——至少当时的人们还是觉得书是好的,是有用的!可现在的我们呢,除了教材,你一年又能看几本书呢,为数不少的人觉得看其他的书是浪费时间——鄙视!
最后有几个问题:1.最后那对狗男女到底在没在一起?
2.绝食事件的输赢太过模糊
3.这部电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隐蔽的承认了文革的错误?
然后寻着海报上的地址来到我们的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104室,额,我这个自认为跟图书馆混的不错的人居然才知道这里有个小报告厅,大概比电影院里的小厅大一点。里面还散发着刚装修完特有的甲醛味,在厅里待了半个小时(我还以为是六点开始,没想到是六点半),看书打发时间,话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等着电影开始的感觉可真是不太好,因为要看这一对一对往里走,还是有点小羡慕。
刚才看到阿桑死的消息。先平静一下。
回来。我还是觉得,高考1977还是没有脱离中国的主旋律剧的身影,比如众人追火车的哪一段,用多角度的镜头再加上慢镜头特写(也就相当于董存瑞把炸弹包举到头顶的样子。。。),真是恶心死我了,如果在那里用一个长镜头,那该多爽啊~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用一个欣赏艺术电影的角度去看它,那它不是什么好片(也可定有人说它是个烂片):故事交代不到位?情节转换太生硬?这些的确都是存在的。不过我说,这个片子还是胜利了。胜在题材,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1977年,这个80后不曾经历,甚至90后的父辈都不会有太多记忆的年头。卓别林仙逝,星球大战第一部公映,文森卡特出生,这些伟大的终结抑或是传奇的开始——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那件事重要——高考的回复,这个被无数人骂过数不清多少次亲戚的名词。在那时是不可思议的——在这点上我开始是有疑问的:既然文革之前有过高考,为什么所有人都想如临大敌一样对待它呢?答案是:1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任何人,任何事。这个可能性事非常大的。忘掉一群人,再忘掉一群人——可能还没有十年的时间呢。
然而那时的高考是幸运的,因为以前(文革)的上大学的方法是单位组织推荐,不过,就算在那时侯上了大学。又能学到什么呢。从这种不明所以的方法升级到每个人(虽然要有介绍信)都有资格报考,可以考任何一所大学。并且考试的内容是真正的知识。这是怎样的一大步!分文理跟它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
可以这么说,是高考的恢复,把图书馆里的封条揭掉,把臭老九拉了回来。
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是什么样的,太恐怖了!听的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电影里放了),读书根本就是被迫的。
电影里有很多算是煽情的情节:比如女主角和她爸爸隔着墙说:她妈临走说,下辈子还跟你(大概意思)。看这个的时候最有意思,女主角话音一落,配乐一响,前面的一个男的一下子就哭了,弄的他女朋友安慰他半天。本来我也挺投入的,一看他们,哎。。。哭笑不得了。
不过我记得最深的一个情节是,阿三和什么强区偷书被警察抓到,被“保释”出来后,一个警察把他们的偷书用的包还给强,他一拿到包,身子一滞。原来那个警察还留了几本书在里面! 这个时候我可真是心头一暖——至少当时的人们还是觉得书是好的,是有用的!可现在的我们呢,除了教材,你一年又能看几本书呢,为数不少的人觉得看其他的书是浪费时间——鄙视!
最后有几个问题:1.最后那对狗男女到底在没在一起?
2.绝食事件的输赢太过模糊
3.这部电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隐蔽的承认了文革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