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笑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电影之前迟到了17分钟,也许错过了电影关键剧情?但我觉得应该不会 按照导演的尿性 前17分钟无非阐述的是家庭如何和睦 如何团结友爱的细节片段堆叠而已
我觉得如果是我拍我是不会这么拍的 这个电影拿的奖应该是最佳女演员吧 导演水平不咋地 三颗星顶多了 怎么评价导演的拍摄手法呢?就像我们以前用PPT展示项目复盘 相当于半小时用来展示项目开始前的美好幻想 半小时用来展示结项后的复盘数据 至于项目是怎么个策略、方法、手段,就是一页一句话“此处呈现神操作”----就是电影的‘25年之后”
虽然我也并没有很想看25年内这位伟大女性是怎么突破局限 做了哪些事 感觉就挺苦的 又感觉会挺嫉妒她的
女演员的演技太牛了 如果让我再看一遍我会完全不管剧情发展 只盯着女演员的眼睛看 我朋友在看电影时说 女演员被关进监狱拷问的时候 第二遍拷问 眼睛状态截然不同 眼袋都演出了抖动演出了剧情 我没看到眼袋 也没看到女主刚从监狱出来 第一件事就是去洗澡 抬起脚时脚底板有多脏多黑
女主人格上有很多值得捕捉学习的地方,比如她那坚韧,在龙应台的《大江大河》里依稀也看到过这种来自女性灵魂深处的力量,就是遇到大风浪,会忽然呈现更厚重的智慧来应对,比如在丈夫失踪后,杂志社来拍照,她招呼所有儿女一定要笑着拍照,这里是她人生观的缩影,也许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笑着面对,这里的笑并不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笑着吃苦”,而是人生态度首先是“我可以有勇气面对”,是的,这里的笑是勇气----有勇气面对,并且有勇气提问.
这里关于提问的勇气,可能是东亚民族文化的空白区.----提问为什么、然后呢、怎么回事,但电影的这里就像童话小说,首先监狱里并未做太过出格的事,比如迫害未成年以及女性;比如她们仍然有媒体,媒体可以帮助她施压;其次她个人能有一些特殊的资源,不管是银行、企业,几乎都有认识的朋友,她自己本来就是“少数人”中的一员.
无论哪一点,平移来东亚,共感觉不会是这种文艺片画风的
所以我忽然想起,这个片名取得没有很好,如果是我来写,我可能会写成《一位女性----面对风暴的勇气》
电影我觉得还有一个很拧巴的地方是,并未把“失踪”这个概念传达得很彻底.因为在女主拿到死亡证明被记者采访时,女主说“失踪是最严重的对家庭的消耗”(原句记不清啦),因为毕竟失踪----人去哪?人还活着吗?为什么要抓?为什么不放?为什么不审判?全都是疑问句,所有疑问句全没有具体落实的句号.所以对家里人来说,这些问号的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折磨,但是导演没有讲述这些,是在片尾用儿女的对话“你是怎么意识到爸爸不能回来?”的简要几句来呈现家庭对“失踪”的感受,我觉得其实可以表现得更丰满一点.目前有点空洞了.但有一个镜头是全片我最喜欢的,就是所有电影剧情放完,出字幕后,导演有了几分钟的时间,用长镜头拍摄她们之前住过的房子,因为女主决定去上大学,所以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她把房子出租给了餐厅,全家搬空了东西之后,墙面曾经贴着一张张海报都撕完,留下了曾经海报贴过的痕迹----这就是“失踪”.就是他们曾真实存在过,但只是目前你看不见,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我认为这里是对父亲失踪的隐喻,我有讲给朋友听,朋友听完恍然大悟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导演像是想讲故事、有才华、却又并没有顾及呈现故事整体性
能看到巴西电影还是很值得感恩的事.尽管出来打车我张口就是“西班牙”,遭到朋友喝斥“里约热内卢怎么在西班牙啦”,后面查了下巴西讲的是葡萄牙语,跟西班牙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各位,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