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想起的一则笑话说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电影我想起了一则笑话。一个导演在街头看到一个龅牙姑娘,让她明天去影棚试镜。这个姑娘很开心,当天去牙科诊所矫正了龅牙。第二天去试镜时导演差点没认出她,问她:为什么摘掉了龅牙呢?她说:为了想更上镜啊。导演说:我就是想让你演一个龅牙角色。现在的你什么也演不成了。
影片结尾男主很纠结,因为在公众场合琪琪的表现简直和他喜欢的那个琪琪判若两人,这种调教出来的女人他看得太多了。他真的一分钟也不愿意在她们身边多呆,因为无聊。但是当他在黑夜的喷泉边回想这一切时,这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在那个场合你希望她做出什么反常举动吗?她的举止得体难道不是所有课程的优秀结果吗?难道不为他赚足了颜面吗?难道这不都是琪琪为他而做出的改变么?
那么他爱的那个琪琪呢?我觉得这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所在,男主和女主都在为理想和现实所困扰,但是都为了爱情忍受了困扰,这是忠贞的代价,也是爱情的代价。
当然我更愿意相信那个纯真的琪琪在公众之外仍旧存在,也就是说在染缸里面是一种颜色,在染缸外面是另一种颜色。虽然这么想太理想化了。
谈一下看到的几条有关本片的负面短评:
1、看完影片我也想到了萝莉控,甚至“萝莉岛”事件,虽然没有想到萝莉养成计划。对这部电影有类似观点也不奇怪,毕竟现代让人思想复杂。在我看来男主和琪琪没有太多区别,男主在白天的喷泉边抱怨琪琪的话的每一句都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他的不成熟使得他和琪琪十分般配,心智的般配。男主虽然有多段情感经历,但是不成熟是他的根本特征,使得两个有相似特征的人互相吸引。而且这种互相吸引是完全无修饰、非刻意的,直到旁人点破时两个人才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本片是纯洁的爱情。
2、结尾三分钟到底优劣。许多人不忍心看到天真少女的改变,被塑造成为一个(观众)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成长是必然的,爱情帮助她成长。没有适度的包容(忍受)就没有长久的爱情和婚姻。女为悦己者容,何错之有?君不见男主也做出了很多改变,最后阶段他完全没有听取叔父的建议。父辈们想的都是讨价还价和见好就收,但是真爱和利益无关。
3、男主在结尾很多阶段表现得反复无常,有评价说到“大男子的恶臭”。其实这也是影片细节表现重点——男主的不成熟特征,并且经过思想斗争最终他忠于内心的爱情,做出了无悔的选择。男主没有调教过琪琪分毫,并且在看到琪琪那反常的穿着时说她像“长颈鹿”并且表现出了一种厌恶。所以男主没有大男子的恶臭。男主的叔父是这样的人,代表世俗一面。但是请注意影片开始就通过他的讲述表明了本片的立场冲突,“大多数巴黎人都结婚”“未婚的大多是女性”,然后男主叔父和女主姥姥的那段追忆往昔更是将不同婚姻观的男女对爱情的回忆做了对比。男主叔父的风流让他无法准确记起任何美好,他是可憎的,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这恰恰突出了“忠贞收获婚姻”的重要性。如果对叔叔这个角色有愤慨的话,那么完全等同于影片价值体现。
4、关于本片获奖以及当时歌舞片繁盛一时,有评论说体现政治因素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这个层面我不懂,但是单看这部影片,对待爱情和婚姻不同观念的探讨并没有过时,尤其在传统氛围浓厚的国家的观众来看更是如此。好的电影总是历久弥新,《琪琪》这部影片正是如此。
一个厌烦世俗叔父的人,一个继承姥姥纯粹的人,两个人最终走到一起,真太好了。
(等等,那些世俗的污染怎么说,对女性的教化毒害又怎么说。我想说,在你所爱的人身边,两个人相处时能够真实,这已经足够。难道你能改变世界吗?这可能就是影片中滑稽的凝固群像所塑造的荒诞却无法改变的环境。改变不了,就顺从它,别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