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雌竞的背后,是女性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流失


品学兼优的青春期女孩在转校生身上感受到了爱情,自我探索和性启蒙都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开始发酵,与此同时一直在管束自己的母亲似乎也参与进了这场青春故事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感觉萦绕在母亲和男朋友之间,同时也影响着三者之间的生活,所以女孩似乎总在思考,这到底是什么?

而我想在影片的结尾,女孩回家,听到男孩的理论,沉默的送她离开,第二天从背后抱着母亲的眼泪似乎已经告诉我,她的思考有了一个粗浅的答案。她感受到的雌竞是真实的,男孩口中母亲需要的关注也是真实的,而这些意味着的其实在学校里女孩也早已从教导主任的嘴里得到了点答案:防止偷拍是要女孩子们提高警惕的而不是惩罚男孩子的;被惩罚的男孩子对女孩子的报复是围追堵截而老师似乎也无能为力还会相信造谣;母亲的价值是体现在女儿的服从和好成绩上的;长期缺席的丈夫还会在桌上半开玩笑的说自己21岁的求婚是个错误……所以关于结构上的对“完美女人”的要求和对女性个体内心需求的无视早已无声无息的沁入生活的各处,而母亲能做的似乎就只有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挠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所以当我感受到母女之间不明所以的抢夺男生注意力的情况,和母亲下意识的找茬等行为时,我感受到强烈的不适感,而深入思考后我认为这种不适来自于母亲竟然需要一个如此年轻的男孩的关注和亲近去证明自己的魅力或价值,这不正意味着她的个人认同体系的崩塌吗?而在女儿面前有意无意的刷存在感,多次去学校的行为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男孩对母亲的甚至是女老师的利用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然后女孩似乎懂得,如果她沉迷于当下所谓的“爱”里,她也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吧。所以最后的眼泪也许是她隐隐感受到的对母亲的心疼,也许是对自己找不到爱的迷茫,也有对青春期当下的自己的不满意等等,但至少她这里一定包含了一点点对母亲的懂得和谅解吧。

影片的拍摄缓慢而温柔,很多内在的变化在眼神很氛围中流转,和之前的很多印度电影不太一样,更关注镜头的美感和内心情感的流动。关于女孩的处境从一个青春期女孩的探索出发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加入了母女关系的内容,讲得不深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又好像说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