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还需要安然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片中有一个中国百年电影回顾系列,很多时代的代表作位列其中。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这部《红衣少女》。当天放的电影资料馆的馆藏拷贝,和40年前在电影院里的效果一样。主题曲《闪光的珍珠》放出来的时候,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1984年是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高峰,那一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大会鲜明提出了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口号,很快这股风潮吹遍了整个中国文艺届。电影产生了诸如《高山下的花环》、《边城》、《黄土地》、《人生》、《大桥下面》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红衣少女》是当年唯一的金鸡百花最佳故事片“双料王”。
初看《红衣少女》是一个描写女中学生成长的普通故事,是什么魔力能让这部电影在众多佳作中独占鳌头?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当大多数影片还在复刻现实、批判历史的时候,《红衣少女》已经将创作的主题聚焦在人本身,它提到了一个当时中国大地反复思索和拷问的命题:我们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电影主人公安然这个人物形象,从敢于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敢于主动辞掉“三好学生”等行为,塑造了一个尊重自己的独立判断、并在实践中战胜自我、执行自我的判断,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型国民性格。尤其是当不当“三好学生”这个全剧最重要的冲突中,导演陆小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长期潜伏在人们心中的“顺化”“”服从“的奴性思想,不再以学校中老师、工作中领导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而是如安然所说”我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以独立思考来冲破历史的沉积和时代的局限。这在那个呼唤启蒙、呼唤自由的八十年代,无疑是具有强烈的认知意义。所以无论是专家评选的金鸡奖,还是大众票选的百花奖,在充满独立、自由、理想、真诚精神的”安然“身上达到了高度的共识。”安然“回应了时代的期待,如果我们的社会充满这样的人物,那该是何其灿烂。
然而现实并没有依照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发展,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很快让人们产生了新的思想与追求。在实用主义和以利益考量得失的大氛围中,人们对待独立、自由与理想有了新的理解与定义。如果说电影是时代精神最佳的映射产物,只能说《红衣少女》独属于八十年代,是理想主义下特有的时代气息。
我生长于那个年代,怀念那个年代。所以当我坐在电影院重看这部电影时,依然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