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观众,二元的世界

1、简单看了前几集,确实看不下去,作为一个没有看完的观众,我不对全剧发表意见,更不对原著发表意见。仅对前几集中频繁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性压迫剧情,以及部分观众通过这个剧情可能得到的不良体验说说想法。
2、我很少在豆瓣发言,主要是懒。这次发影评,是因为这部剧无论好坏,都是一部播放流量创造了现象级的现偶剧,从这部剧的评价两极分化,可以看到现今受众年轻人的思维分化趋势似乎也更明显,所以有些感想。
3、豆瓣是一个公众发表自由意见(不违法的前提下)的平台,因此,任何观众对这部剧做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应当尊重其发言的权利。如果您喜欢这部剧,没人可以制止您喜欢的权利,但这不能成为您对不喜欢之人出口成脏的理由。如果您不喜欢这部剧,同样没人可以制止您批评的权利,当然也不应该成为攻击喜爱之人的理由。不过,被恶意攻击后的反击除外。
4、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不太喜欢剧情中前几集频繁以性方面的迫害,来表现女主受到的欺凌,以及反映其内心的强大,更不喜欢通过男主的王子一般对女性的拯救,来彰显其偶像魅力和推动男女相遇相恋的剧情。原因:(1)影视剧作为公众传播的文化作品,有其较强的引导性,影视剧应当考虑到剧情的合理、表达观点的引导、受众的感受、传播的理念等各类因素。(2)如果要表达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公现象与困境,以及强大的内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没必要专门多次强调性方面的压迫来表达这样观点,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的治安环境下,对女性的性压迫现象在客观上并不像剧中所描述的那样频繁。这样频繁在同一个女生(还是一个女记者???)的身边发生XSR事件,真的合理吗?(3)女性遇到的不公,还有很多,职场 机会与资源的分配不均,家庭的重男亲女,父权社会中天然的歧视,男女关系中的暴力对待,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与自我价值实现中的障碍,以及性犯罪,这些都可以传递和表达相关的女性困境,通过在这些困境中的抗争救赎自我成长,可以更好的传递女性强大起来的观念和形象。但剧情只简单粗暴的选择了最原始的一种。(4)剧情中的设置,更多的让人感觉到一个男性视角本位的导演,用着猥琐(对不起,请原谅我对导演和编剧的不满)的审视目光,刻意的让一个弱小美貌(外在表象)的女性受到来自更猥琐的男性角色施加的原始性别差异的欺凌,然后再安排另一个强大英俊(外在表象)男性来救其于水火,这样的情节所导致的结论就是:这一个男权的社会,女性被性迫害的情况是常见的(当然这不对),然后女性需要另一个男性来拯救。这种潜在的引导,不仅是错误的,且极具不良倾向和欺骗性。(5)我不禁会猜测,到底是导演和编剧自身有着奇怪的爱好,特别喜欢在剧情中密集的安排XSR剧情,或者执着于把自身的内心投射到英雄救美的形象中。还是说,从一开始片方就通过算法和大数据,精准的计算出,只有这样的剧情和设计,才更容易获得某些受众的接受和追捧,更容易获得巨大的播放流量??
5、从本剧的大部分豆瓣影评中,可以看出:对于喜欢本剧的人,大多有着较为脆弱的情绪控制能力,较低幼的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更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状态。例如,喜欢的观众,在看到批评类影评后,大部分只有以下几种表达不满的方式:(1)不喜欢别看(同理,你不喜欢看这个影评也可以不看)(2)你黑这部剧拿了多少钱(典型阴谋论,这种发言是有迫害妄想么)(3)直接评论作者学历不高、理解不行(不对事,只对人,逻辑不成立)(4)直接进行人身攻击(只能体现这部分受众缺乏基本的礼貌)。对此,真心建议这部剧的粉丝,在维护自己喜爱时,应该用更理性的方式去反驳批评的意见,并有条理的分析为何这部剧值得你们喜欢。
6、从剧情设计和表达的观念上,我和诸多发表批评意见的人一样,不喜欢这部剧所呈现的内容。但不可否认这部剧的播放量非常巨大。且影评内容中,喜欢与厌恶的二元对立情况非常明显,观众之间的撕裂感突出,深入和理解的讨论不多见,更多是无脑的漫骂和戾气。那么,需要思考是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或许只是其中一种答案。更可怕的现象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要传递什么样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千万数量计算的诸多低龄观众中,为何这么容易煽动情绪表达,而不是理性辩论,为何从不思考问题,而只在乎党同伐异?
7、以下这部分与剧评无关:在信息茧房的时代,最可怕的不是操控者们将鸦片包装成糖果送到你的面前,让你以为这就是世界,而是那些不自知者与其他不自知者彼此欢天喜地的把狭小的世界堆栈到一起,成为一个孤岛,宣布自成天地,将外界的一切都判定为异教徒打倒在地,然后在这个岛上喧嚣的迷醉,并尽情的享受彼此的排泄物而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