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莲花楼》有感

昨天看完了《莲花楼》,想找一些能引起我共鸣的文字进行摘录,但奈何没有找到合适的文字,只能自己尝试写写了👉👈 这个剧给我的感受和以往不一样,我喜欢这个结局,我个人认为是偏be。我并不觉得因为是be而感到遗憾,反而觉得很舒服,因为这是李莲花想要得。或者即使李莲花没死,那也很好,李莲花一开始就想一个人好好生活,结局是一个人,这很好。 这个剧是23年暑假播的,但是我是25年春才开始追这个剧。说来也奇妙,我是因为雁回时喜欢陈都灵,然后找到了这部口碑很好的剧,从而喜欢上了李莲花,喜欢上了成毅。 我看这个剧的前几集时,我想到了陈情令,这部剧其实也是热播后我在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才看的。我当时觉得奥,这个剧看来和陈情令差不多,就是那种曾经风光然后又以一个普通身份活着去解决诸多悬案的剧情,成毅确实会选剧本,但是我现在不这么觉得,成毅确实天选李莲花。他和李莲花融为一体,让我感觉很舒服,没有替代品。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或许是磁场的原因?让我觉得他就是李莲花。我觉得这种演员很厉害,能读懂角色,并让观众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我一直觉得人是很难研究的,所以我读人文社科读的也很痛苦😣 但是我感觉成毅是研究透了这个角色 李莲花是一个将死之人,但是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死感,除了常常吐血以外。面对方小宝,他是一只老狐狸,老是骗方小宝,这种抖机灵很显活力。行将就木之人往往很从容,但李莲花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从容,是安于现状,满足的从容。而且他这种安于现状的从容让我很认可,以往看到这种设定,我是脱离于角色,角色大义凛然,但我心里很不忿,觉得他是演给我们看他过得很好,但底色是悲苦的。但李莲花是真的很怡然自得,我从内心认同李莲花。李莲花说“过去很好,现在也很好”嗯,现在真的很好。 关于这个人物,我觉得最适合李莲花的诗句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整个剧确实在展现如何放下,但我感觉至少没有教我们如何放下,也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什么,所以也看不到如何放下。所以对于20岁的我来说,就是一个旁观者,看了一部余韵悠长的剧。所以可能过几年,等我阅历增加了,再来看这部戏,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对于云彼丘,乔婉娩,肖紫衿这些角色,没有恨得牙痒痒。我觉得李莲花不是原谅他们,是放下这些事儿。现在的生活很好,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纠结过去的事儿呢。有些人说真正的放下就是不问世事,不去管四顾门人的死活。李莲花又不是出家了。李相夷是他的过往,那些社会关系,从前的情义都是存在过的。李相夷和李莲花是连续的,而非割裂的,这也是我看剧很舒服的一个点。一个人的两面性吧,李相夷是张扬的,李莲花是温和的。但是李莲花放下了过去的仇与怨,亲手解决了与他人之间的纠葛(比如劝乔婉娩放下,比如亲手解单孤刀此人)却没有放过自己,这是我不理解的点,直到看了一位博主的解说,就像“项羽不肯过江东”那样,真正的英雄只对自己负责,他亲手解剖了自己。他在我这里的形象是温和的,但底色仍然是骄傲的。 剧里面还有很多句子,让人感触很深,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我的感受。比如那句“敬新朋友 最好的朋友”是历尽千帆身边有个人懂你的感觉,我觉得是这时李莲花真正对他敞开心扉了。还有那句“当年月色不如今日 当年月色就如今日”我一开始只能读懂笛飞声的“当年月色不如今日”,因为以前是敌人,现在是朋友。但是李莲花说的“当年月色就如今日”多多少少带有些禅意。就如“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李莲花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现在很好,过去也很好。现在我们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过去是是惺惺相惜的对手。李莲花过去是张扬的,桀骜不驯的,笛飞声也是啊。我想正是李莲花了解自己,所以也能读懂笛飞声,所以一开始告诉方小宝笛飞声是自己的老友。奥对了其实我一开始很磕笛飞声和李莲花。周围人都没有认出李莲花,反而是笛飞声这个对手认出来了,亲不如敌啊。 剧里面还有很多句子我很喜欢,比如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如同喝酒,杯杯盏盏,你来我往,多多少少,各自随意才能尽兴。既然早已推心置腹,又何必杯杯干净见底。 人生在世,谁都有不想说的秘密,给别人留余地,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余地 人生在世,皆在自渡,有的人看得透,有的人看不透。 去去重去去,来时是来时。 我想,等我阅历更丰富了,再看这些句子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认为莲花楼这个剧应该是常看常新的剧,也许过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