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给出评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个人评分:9.0/10 细腻。这是我观影之后的最直接感受。一个在商业利益推动的世界里浸淫已久的记者,一个功成名就的传奇制作人,在面对最原始也最本质的心里冲突的时候,他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挣扎恰好应该是如Al Pacino在剧中所展现的这样,呈波浪式反复起伏拉扯的。 这不禁引出了我所持续思考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制作人,凭什么付出这么大的精力来为一个充满危机和争议的“工作项目”奋斗奔走?毕竟不是他被开除、被威胁、被离婚,从结果上看,他是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奉献”了自己的职位。并且,我不记得影片里有Al Pacino吸烟的镜头,“尼古丁是否有害”甚至和他无关。 但反过头来思考影片一开始的镜头,似乎能给出一些答案。为什么这部片子会包含一段和主题故事完全不相干的、节目组人员去叙利亚采访宗教领袖的镜头? 风险,奉献就是风险,反之亦然。冒生命危险前往中东,和赌上职业生涯放送一段采访,没有什么不同。伯格曼是一个愿意为了每段信息和每个信息提供者都做出这样奉献的制作人。这就是为什么他告诉自己老同事的辞职理由是“下一次我说不出口了”。 影片中对大海做背景的运用太过巧妙,以至于两位主角每次拿起电话,我脑海中都会回荡着白浪拍岸的哗哗声。 对两个家庭的塑造也成为一种强烈的对比,但又是巧妙的重合。那份没能入口的天妇罗成为对两个人一样又不同的坎坷生活的见证,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浪漫主义。 尽管伯格曼的老师是否真的是赫伯特·马尔库塞我不清楚,但作为一个对新左派感兴趣的观众,这几秒的镜头让我反复观看了三次。 这部电影是我作为一个零零后观众,观影以来少有的还能静下心来、不快进看完每一个无对白长镜头的作品之一。从内容深度来看,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被中文翻译电影名耽误的作品。 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有太多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