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笑中带泪的喜剧,幽默背后的悲哀

“摩登”,三分小资、二分时尚、一分慵懒的情调,在更新迭代加速的新世界,已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生活风格。

我们提起的“摩登”,往往是相对于过去淳朴质素的生活而言,是对老农的粗布麻衣、农耕手织、粗茶淡饭的远离,是对作坊里妇人手拿线锤唧唧复唧唧、竹篓背孩子依依又呀呀的生活的抛弃,从此进入看似先进发达甚至令人眩惑的摩登时代。

然而,在摩登时代下的芸芸众生,往往不知灯红酒绿下掩盖着怎样的血肉辛酸,狂欢的通宵达旦是如何与狼共舞,暧昧的空气中沉没多少不可言说。摩登时代是令人着迷的时代,却也是令人恐惧的时代,越沉迷于其中却越发恐惧,越恐惧便越无力逃脱。

《摩登时代》将“摩登”疯狂的程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恰是这黑白色无声默片,将一切简化,没有色彩享受,没有丰富明暗变化,没有多余话语表达,只有卓别林夸张滑稽的动作和随人们情绪而起伏的背景音乐。

这些最简单的元素,往往能引发丰富的思考,触动人最脆弱的神经。

生存在这摩登时代的人类,要将个人极其渺小短暂的一生浸泡在五味杂陈的时代中。今天的人或许有更多的条件在这五味中寻找甜美的幸福,而影片中的工人与流浪汉,或许只能在幻想中品鉴甘甜、在偷窃中充饥、在狱中享受自由……更多的是与机器的冰冷、与天空的阴霾、与冷漠的同类相伴相随。

这就是摩登时代:光明与黑暗同体,文明与野蛮共存——人类异化的外衣被毫不留情地扯掉。

人与人的关系常常依赖于“物”,通过“物”连接起一个社会的网,当“物”消失时,关系也随之断开——文化工业的刻意姿态只能是热烈而短暂。那人与人的情感碰撞哪里去了?思想交流哪里去了?《摩登时代》下的人人,生存在属于自己的铁屋子中,渴望有人走进屋子,却又将偶然闯进屋子里的人驱逐出去。

这是摩登时代对人的扭曲、对劳动的扭曲。《摩登时代》中,劳动本应是人们生存的必需,人们从劳动中获得生的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本质,但那些时代下被异化的劳动力又让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于是乎开始逃离,甚至逃离到监狱中才能获得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