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背后的栽花人

我是不同意把恋爱起因仅仅归结于共同爱好的,也不赞成给爱好打上“消费主义”的标签。逛展看小说电影玩游戏看起来是体验型输入型的,但也是培养审美开拓眼界获取灵感的方式,可以滋养精神世界。借用戴锦华老师的观点,被流行文化背后的资本潜移默化塑造,也许是现在的文化症候,但不是逻辑的必然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规则。 我们的灵魂总是倾向于与同类相认,我们给偶然事件赋予超出它本身的意义,产生『停表错觉』,这有什么错呢?但“同类”相认不必然指向走入亲密关系,所以男女主因共同爱好而相识是一回事,决定建立恋爱关系是另一回事,有其他因由,比如荷尔蒙的驱使,正如植物会在合适的季节开花。 但生理因素总不是永恒,荷尔蒙做的土壤总有一天消失,花成了无根的花束,需要新的栽培条件,比如共同的生活目标、相互的理解包容珍惜,花束才能落地。栽培条件在改变,花束也在改变。更何况,当初以为的“同类”可能不是真的同类,只有经历过足够多的试炼与考验,智慧有限的人才看得更清楚。 这束花不如你的想象,你还要继续种吗?男主想要结婚过平淡、热恋不再的生活,这是他给花束建造的温房。女主想要志趣相投互动热烈的情感关系,她不想在死水中栽花。 我们把恋爱比做花束,感叹它绽放的盲目与美丽、凋谢的无奈与伤感。可一切,都不能责怪花束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你好new ye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