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需要聚焦全体女性的悲剧,光靠呼吁未婚女孩警惕一段婚姻是远远不够的,势必要聚焦“婚女”的悲剧——《还有明天》对此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终她把攒给女儿买婚纱的钱用作了供她上学的学费
最终她把准备好跟初恋私奔的新衬衫用作了投票时的战袍
最终她也没清楚明白地学会如何痛快反抗家暴,只能站在女人们的阵营里,用爆裂无声的沉默与恨意来凝视对面这个带给她一生痛苦的男人。
《还有明天》是这样一个尚未“女权觉醒”的女人的故事——她愚钝但不愚昧,忍耐但从来学不会闭嘴,她不是上海中产阶级的王铁梅,所以无法输出任何你想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她只会说“被打一顿让他发泄掉就不会来烦我们了”,但在无数个挨打的平凡夜晚里也有这样特殊的一夜——为了不让女儿走进婚姻,她选择炸掉了咖啡馆。
她不是头脑清醒到能够厘清性同意边界的Tessa,所以她在被施以暴力后抱着跳个舞都会露出混沌和迷茫的神情——你看呐,你抱住我共舞的感觉明明和那年在我家门口向我求婚的样子何其相似,那这个对我拳脚相向的男人到底是谁呢?
所以她在这样的婚姻里痛苦挣扎迷茫了一年又一年,唯一一次鼓起勇气的私奔被老不死的公公摧毁。她走向投票之路的选择是没能私奔成功的第二选择,但正是因为走向女性投票权、走向抗争的偶然性让她实现了一次冥冥之中“婚女的觉醒”。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八颗甜糖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