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她出门是为了投票

关于女性逃离的叙事,反反复复在大银幕前上演。在以女性为视角的经典作品中,女性的一生好像都在逃离,她们逃离暴政的家庭、逃离独裁的丈夫、逃离世俗对于女性的形象与道德的种种约束。
这一次,《还有明天》同样也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导演宝拉·柯特莱西用一部黑白影像的“喜剧”,讲述了二战后的罗马,普通中年女性迪莉娅每日在丈夫的暴虐下,照料老人和孩子琐碎且艰难的日常。当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时,迪莉娅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为此开始谋划了一场特殊的出逃。

我们在女性叙事中,已经很熟悉这种“逃离”模式。但是万万没想到,影片在最后十分钟里完成了惊心动魄的反转。当我们以为迪莉娅穿着精心裁剪的斑点上衣,抹上口红,攥紧信件,是为了跟另一个男人私奔,但最后她站上投票台,与千千万万女性一起,投出自己的一票。

是的,女性除了逃离,还可以去战斗。真正的革命不是逃离,而是留下来,用选票重构权力秩序。
在影片结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明天》是一个出走之后,她们擦掉口红去斗争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微妙转折与错位。
以为是血腥赤裸的家庭暴力画面,最后是相互配合的双人舞蹈,让暴力内化为日常秩序的一部分;以为是口头警告女儿不要再像她重蹈覆辙,最后是一枚炸弹炸毁了女儿对于婚姻和男人的幻想;以为辛苦攒的那笔钱要给女儿买婚纱,最后是“有了这笔钱,你就可以读书了”。

这些日常的微小反抗,都是一场小小的革命,它们拥有着击碎高墙、翻越结构性大山的力量。
这部电影的伟大,在于它超越了女性题材的窠臼:它并没有传递一个陷入困境中的女人被另外一个男人拯救的信息,而是告诉我们,女性不一定非得逃离,只要让那些权力回到自己手中,就能拥有立足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自由,家庭也不再是困住女性的牢笼。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