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1、 李白和高适,一个少年时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个老年一腔热血才得以实现。一生仰望李白的高适,晚年活成李白梦想的样子。大概大多数人在影片初期看到少年的李白,都会很喜欢,但是我自始至终都喜欢高适,因为他让我感觉是世间人,踏实的感觉;其次高适一生都在为重振高家门楣做准备,执着了六十年,这种执着我甚至不知道是否该叫好。大概自己的平庸就是因为和那个执着的自己和解了吧。最后是想说,好的情谊,不管山高水远,也不管岁月流逝,是经得起现实的打磨。 2、 另外影片中惊鸿一瞥的人物--杜甫,从一个明媚的少年,到一个沧桑的中年,谁曾想少年的杜甫出入岐王府写下《江南逢李龟年》,暮年的杜甫经历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在世,老爸常说世事无常,人在变化,重要的是去经历。曾经年少的同学朋友都会随着岁月变迁而变化,重要的是自己这一生的经历以及遇到的人和事。 3、 影片塑造的人物是一幅时间画廊,长安作为盛唐的中心,象征着繁荣和富饶的城市,人人向往的地方;三万里,这个距离,既是大唐之辽阔,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当然,长安之远,远不止三万里,而比这更远的,是人生的圆满或遗憾。有的人把最美的姿态留给了长安,更多的人则穷尽一生都在去长安的路上。但不管怎样,至少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个“长安”,并拼尽全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诗。所以,有理由相信,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在远方,也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4、 人的一生无论是李白、高适还是店小二,无论政治理想实现与否,无论才华横溢或是泯然众人,不问来路,不问归处,每个人都捧着一颗小小的理想之心,尽兴而活。 5、遗憾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接受和和解,把眼光放在当下身边的人和事,不要一味沉迷过去,也不用焦虑的看向未来。路走着走着,就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