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长月烬明》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好吧,起名无能,浅浅记录下观剧体会。 目前二刷完毕,去年年底看完《永夜星河》好奇同类型ip。,震惊低分,因为我心里对大众评分预期是至少及格,开分是六点多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考古剧外,正反观点都看了,震惊一下又一下,罪不至此哈,二刷发现自己没怎么被影响,挖掘细节的同时依旧觉得好看。 一、关于制作评价和题外话 导演:第一次看鞠觉亮的戏,镜头和素材取用有着很牛的掌控能力,看过导演特辑,全面又细节,对演员来说是个很好的前辈和合作对象。一刷长月之后,去补《逆水寒》,他拍红袍诸葛的死亡过程,当时我评价:少见地让我感受到了对死亡的尊重,很有冲击力。这种设计在长月里也有体现一二,每个角色的死亡都很符合其性格身份和对应的因果命运。 编剧:台词文化底蕴不错,叙事大刀阔斧,放出去的线有好好回收,感情线敢于BE(不过结局对众生大的层面来说是HE)。不过还是把用了「羁绊」一词的编剧叉出去,这不是本土词汇,具有很浓的二次元色彩,而且它跟中文里的因果、缘分更不是完全对应的。天知道明明很紧张的气氛,听到这词我却瞬间跳戏。 动作导演:设计很美很有创意,动作分镜也很牛,我会拥护你。和他合作的演员只要不含糊好好完成,成片效果大概能出人生镜头,后来看过《千朵桃花一世开》的我如是说。 服化道:好看,换装大秀,但其实不太get到天欢那套,但好像很多人觉得绝美,后来想了下原因,主要是剧里实时拍摄不像海报之类的,头上的发带只能垂下而不是飘飘欲仙,就显得很平凡。同理,各个神仙身上的披帛缎带,绝对飘起来更好看。没有吹风机也会打折扣。以及,在卧室睡觉戏份上,你们为什么不帮演员摘发饰? 音乐:绝对的适配剧情,还请了我喜欢的袁娅维,循环中。但我始终理解不了这句台词「我翻涌的年」?年还是念? 特效:一流,打开第一集很难不被画面震撼,后面神魔大战也很好看,而且设计感强,符合世界观。缺点是:极个别画面因大量特效有畸变,考古听说上得仓促,可以理解小地方不够精细。 长月的故事不完美,但在四十集的体量里做到了把复杂的故事讲明白的同时,还能升华立意,在我去年看的一众国剧里优秀得很突出。 老说仙侠仙偶剧式微老套,其实还是没有用心讲故事的结果。单论文学创作,几千年来,小说故事类型和套路其实就那么些,但怎么讲得有新意有特色那才是考验。上一部看的仙偶是香蜜,喜欢润玉,但没看完,因为觉得他应该没有好结局而没看了(题外话:电视机上看的,都不知道剧外一样腥风血雨)。中间几年有所谓的仙侠101,看到同质化的海报都不想点开…… 故事复杂但不难懂,主要是全知视角和太多人物内心话加速推进叙事,也有点一直在补bug路上的意思,但好在画面细节够丰富,导演会拍,演员会演,因此不觉得这样的叙事方式乏味。爱call back的人看这部剧应该很爽,我想第一次看的人很难不被初魔话本揭露那瞬间震撼。 都是几生几世、捅来捅去、爱来爱去,那么长月好在哪? 1.精美的服化道和特效、出色的音乐配置、儒释道文化构建起恢弘大气的世界观。在常见的男女情爱上,讲宿命、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无情始、无情道终的升维叙事,把一个闭环的“圆”的故事讲得完整而精彩。比如,般若浮生里冥夜桑酒的故事,到了景国烬苏的故事,人物的立场和行动倒置而相互呼应;萧凛中的一刀最后还是由澹台烬偿还;梦妖副本和般若浮生副本,对人物的意义分别是「知来处」「悟去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多掉书袋子点评了,长月的故事担得起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评价。 2.新颖的人设下,关于「我」的探索。好好讲清楚人对自我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寻找,已足够精彩,生命的来去本身就是一个富含哲学内涵的命题。沧九旻炼化护心鳞悟道一节,让我想起《水浒传》鲁智深圆寂,有点点异曲同工之妙。何况这次聚焦的是反派男主,一念成神一念成魔的佛教哲学思辨,不容易,话题度拉满,这也就对成片的完成度、逻辑流畅有更高的要求。单就这点而言,瑕不掩瑜。 二、角色点评 澹台烬/沧九旻/冥夜/初魔/二魔: 质子烬时期空无一物,生存是本能,不会掩饰,什么都顺其自然、逆来顺受,像一面镜子;景王时期,是年轻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渐渐有了人的温度,情丝在悄然生长,学会了人的言不由衷和适应自我保护;沧九旻时期,作为一个正常的有七情六欲的人走上了问道之路,主动探索生存意义,最终超越命运。冥夜,很神圣很坚定,情爱上生涩,事业心超绝,打戏太好看了。结局主动成为魔神后与初魔二魔的冷冽气质、冥夜的高贵也不一样,多了慈悲和对美丽世间的留恋。 澹台烬人间历劫最后一刻对着黎苏苏尸体一段内心独白,大概说从不知道「亮」是什么,这段话和润玉的「不知道热闹是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怪我还是最喜欢澹台烬。 罗云熙把各个阶段应有的状态都演出来了,而且抗住了超多眼睛特写镜头(眼睛在剧里是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反映人对自我的认知)。在我看来,演员既能演得好白月光的润玉,也能演得好黑月光的澹台烬,原声出演,优秀得很突出。 被吐槽过瘦,我倒是觉得很符合角色的阴郁气质和身份境遇,质子烬吃不饱穿不暖,后来为了力量励精图治。与不同人的冲突都自带一股邪气,加上演技,增强了剧情冲突,很精彩。不过在《颜心记》就显得过瘦。 剧情上,比起突然成为好皇帝(这点我理解为他小时候模仿萧凛君子之道和之后他补充过自己受过流离的苦),我比较在意第一滴眼泪流得太早太仓促了,不排除后期剪辑修改原因,不过也不是完全解释不通,因为梦妖副本的意义挺重要。 不过,无论如何,这部戏最重要的戏眼立住了。 黎苏苏/叶夕雾/桑酒: 这是我第一次看白鹿的戏,后来去看了蜜糖,确实对比起来感觉演员在小甜剧上更得心应手。长月里的演技,我感觉不够稳定,印象里,桑酒被冥夜施法隔绝在神殿外没演出足够的悲痛、军营里对杀了莹心的澹台烬口出恶言喂狗也好过xxx的暴露了用嘴演戏,其他时候还好。 (一度怀疑军营剧情有几场换摄像了,有好几个莫名卡大头,拍演员正脸方方正正特写说台词,完全放大缺点啊,不懂镜头用意,不是所有人能架得住这样的镜头,二刷依旧不适。) 不过,好在大婚打钉子、之后大牢的戏份都表现很好,破碎感有了,尤其大婚摔在地上绝望地捧起最后三颗灭魂钉,情绪很到位。 关于设定,没看原著,可能本来也有缺陷吧,黎苏苏穿越前是什么性格完全没交代,后来描述只有凤凰蛋集天地灵气孕育而出,长在仙门推测性格应该比较单纯。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接受穿越后的黎苏苏表演,因为她不是一开始就带着用爱感化的目的来对待澹台烬,这段时期她自己也一样矛盾,她也在试探、疑惑、找出路。要说真心爱上,那是般若浮生之后的事情了,就像翩然说,攻略着却陷进去了。 另外,桑酒这个角色意义亮眼在对世道不公的质问,以及对偿还的定义——不是我要的你给我也无意义。偿还不是算账。 叶冰裳/天欢/妺女: 一刷的时候,我感觉叶冰裳后来的变坏,有点为了恶而恶的工具人意思,换言之,动机不充分,后来看了其他评论,也有人感受相似觉得有剧情铺垫不足的缘故。这是设定上的败笔,不过全剧每个人多少都有删减,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只是,我震惊剧外竟然发展出了冰门。我只能说,无条件拥护叶冰裳、认可可以「为了自己」而无底线地去害无辜性命搏出路的冰门,与认为叶冰裳抛弃了男人就是她最大原罪的人,这两种极端的评价都在毁掉这个角色。更难以置信,冰门竟然与妺女切割,其实,归来的妺女有种千帆过尽的沧桑感还挺好看的。另外,如果演员本人也认可冰门,那我就没什么好说了。 撇去缺陷,叶冰裳也有看点。出场施善粥、恶念施毒粥、退场于毒粥,「粥」有柔弱的含义,一线串起叶冰裳的人生,反映了角色特质变化。本身是善良的柔弱小白花,因为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患得患失。她是妺女历的一劫,什么是历劫,去经历与自己相反的人生,尝尽悲欢离合,感悟新生才是历劫的意义。因此,作为恶的妺女去经历善的叶冰裳一生,如果最后克制住了恶念不走上歧路,那么人物或许能够有新突破飞升,但注定的命运,凡间种种,因果缠绕繁复,局限如凡人如何勘破,所以这一世没有人能善终,那么接下来的第三世对所有人来说是必要的。 萧凛/公冶寂无: 山茶花殿下,剧里的白月光代表,完全意义上的正人君子,直到最后一刻都在恪守自己的道,对澹台烬又是一次极其强烈的感化和冲击——大势已去,人怎么能为了所谓的大义牺牲至此呢。 邓为,第一次看他的戏,戏份不多,但形象还不错,中规中矩。般若浮生里,四个人出来,唯独没有切他的感想,这是我一刷第一次怀疑剧可能删减不少的起点。有点可惜,不敢想,再多两三集,完善下理顺下所有角色的戏份,故事或许能更好看。 关于没有情丝萧凛会不会爱上叶冰裳的问题,看两遍我都觉得会爱上。主要是这个人物本身具有一定权力和地位,怜弱、拯救欲强,他的正道不允许他无视弱者,而且原来的叶冰裳是善良柔弱的,他欣赏善良的人,会保护柔弱的人。所以,他的爱情一定兼具君子的责任与作为异性的爱意,而非少年纯粹的心动那么简单,否则不会至死还在责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对方。全剧唯一的圣人。 公冶寂无阶段,我没想到他最后堕魔,与萧凛一样的动机却相反的选择。与澹台烬相似的不知何来,却在找到自己的过去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翩然: 全剧唯一死得彻底的非人类,很难不爱。演员很有潜力,我对用原声且效果不错的演员一直保持鼓励和欣赏,希望妹妹遇到好机会快快成长吧,目前在我看来,妖女赛道上,翩然的代表性和成功还是远大于暮悬铃,以后还是多开发尝试别的类型吧。 关于妖魔的设定,有缺陷,但长月不像以往要谈体谅异族里个体善恶之分,而是着重刻画个体选择和命运关联。剧里,几乎可以推断妖魔与野兽相近,遵循天性而活,可以说近乎邪恶黑暗的代表,唯有修炼才有灵智,才有可能谈善恶因果。 万年前蚌族功德累积才安守四方,是中立代表。妖蛟修炼可以成为战神,化邪为正。而后世里的翩然,为了自由可以自断三尾,为了爱人可以付出性命,是克服了作恶的本性、懂得爱人和牺牲成全的千年妖狐。与之相对,妺女姒婴惊灭和蜘蛛精梦妖等都是反派代表。 结局里,虽然比较仓促地写人魔共存,画面里戴面具的应该是妖魔,但魔神的消失对这些妖魔也可以说是一次净化吧。 叶清宇: 对一个至忠至孝、循规蹈矩的人来说,没有比不忠不孝、恩义难全、爱人离去的结局更讽刺了。别忘了,叶清宇的出场可是叶家最威严的大家长。最终困守在无亲朋故友的伤心之城,守着再无眷恋之人的天下,孤独白头牺牲而终,这也是电视剧对叛国的批判。而翩然的离去,绝对不止爱情逝去那么简单,还有恩情,他又欠她一次,而且永远还不清。不过,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恩情计较、利弊得失、身份隔阂的束缚,抵至灵魂深处共鸣。 最后,再唠一嘴结局,为什么要留下一个问题:当爱恨和肉身消亡,如何证明爱恨存在过?澹台烬和黎苏苏的故事是否为人知晓?看似消极的提问,却有着豁达的心境。(形而下的)物质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但存在过便多少会留有痕迹,产生(形而上的)影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或口耳相传,流传于话本文字中;或像不照山、般若浮生,形成泽被,庇护一方。 万年前的神明遗泽与当世的个人意志共同对抗初魔话本和宿命。万年前冥夜桑酒的故事,会在某一次轮回中重演,变成澹台烬和叶夕雾的故事。先行离去的翩然却延续了和平的人间五百年。神明归于天地,与自然共呼吸,日升月落,共同维持稳定的秩序。 然而,在苍生大事面前,在宇宙鸿荒中,所有角色的个人爱恨情仇显得微不足道,连遗憾都实在太小太小了,小到最后只能留下一场场梦境。 般若浮生是点化,浮生一梦是眷恋。 圆满和缺憾相生,这就是长月烬明。 火焰燃尽还剩下什么呢?还好能够并肩入梦看最后一次烟火,还好孕育出新的生命,还好人间大道前途光明,尚且算作温暖的慰藉。 絮絮叨叨念了许多有的没的,暂且搁笔,我想,将来我会反复刷26集大婚打钉子和39集浮生一梦看烟火——「我还爱你」「我希望你能成功」,说不清道不明的得失太多,情绪欲望千丝万缕,但唯一深刻的真心永远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