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25年了,你以为时代变了?其实还是一样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机……”

Renton 的这段开场独白,曾狠狠敲醒 90 年代的年轻人,告诉他们:你以为自己在选择,其实不过是在被设定。25 年过去了,世界变了,但年轻人的迷茫、焦虑、挣扎和虚无感——没变。本质上,《猜火车》不只是 90 年代苏格兰瘾君子的故事,它是关于 失控的一代,关于你、关于我,关于一群找不到意义的人。
垮掉的一代 vs. Z 世代:换皮游戏,规则照旧
90 年代的 Renton 们用毒品、朋克、地下音乐、街头犯罪来对抗虚无。他们直接、野蛮、不加掩饰地反抗社会,像一群随时会燃尽的火柴。而 Z 世代呢?他们躺平、刷短视频、玩元宇宙,甚至在精神内耗里死循环。一个是用海洛因瘫痪神经,一个是用多巴胺碎片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同,本质一样。

Renton 说:“我为什么要选择生活?我选择不生活。” 2025 年的年轻人不会这么喊,他们用行动告诉你:努力无用,干脆摆烂。今天的“躺平”,就是 90 年代的“嗑药”。
Renton 和朋友们靠偷窃、诈骗、倒腾毒品活着,今天的年轻人靠割资本主义的羊毛、搞副业、买基金套利,甚至试图靠 AI 赚钱。都在想办法脱离系统,只不过 90 年代的人活在地下,2025 年的人活在算法里。
科技:下一个毒品?
《猜火车》里,毒品是现实的逃生舱,但也成了吞噬他们的黑洞。Tommy 死了,Spud 坐牢,Begbie 彻底疯了,Renton 一次次戒毒,一次次掉回深渊。他们输给了海洛因。2025 年的年轻人输给了什么?

手机、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VR……这些东西比毒品还牛逼——它们不仅让你上瘾,还让你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Renton 戒毒时经历了地狱般的幻觉,在世界上“最脏的厕所”里挣扎。你呢?你以为你没被困在厕所里?互联网这个无底洞,一样能把你卷进去,每天刷着毫无意义的内容,看到凌晨 3 点,合上手机时,大脑一片空白,你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
Renton 最后从厕所里爬出来了,完成了所谓的“救赎”。但你呢?你能爬出来吗?
友情?别搞笑了,信息时代根本没有朋友
Renton 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嗑药、狂欢、打砸抢骗,也互相欺骗、背叛、出卖。最终 Renton 带着钱跑路,连个告别都懒得说。他赢了吗?不好说。但他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朋友这玩意儿靠不住。
2025 年,你的朋友圈里可能有几百上千人,但真心话能跟谁说?你以为点赞之交是朋友?你以为那些陪你打游戏、刷 B 站、发丧系文案的人会在关键时候帮你?你手机里的人越来越多,但你越来越孤独。信息时代的友情,就是 Renton 们友情的翻版——看似热闹,实则一戳就破。
选择?你有勇气去做么?
Renton 在片尾带着偷来的钱离开了,似乎走向了“新生活”。他真的自由了吗?电影没给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能跑出来,是因为他手里有钱。
你呢?你有什么?
别谈什么选择,你能选的早就被安排好了。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生孩子,给下一代铺路……这条流水线,已经把 99% 的人框死了。Renton 逃出了毒品,但你能逃出社会设定的“标准人生”吗?
有人说,Renton 只是换了个方式逃避现实。也有人说,他真正成长了,学会了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不管怎么说,他至少做了点什么。而你呢?你真的有在选择吗?还是只是在无意义的信息流里耗尽一生?
《猜火车》的 25 年回响:时代变了,但你还是个废物
你以为 90 年代已经是过去?错,Renton 们的故事就是 2025 年的你。毒品换成了短视频,朋克换成了迷因,街头犯罪换成了数据套利,迷茫换成了“精神内耗”,但人们仍然在逃避,仍然在迷茫,仍然在寻找出口。
《猜火车》不会告诉你怎么活,也不会给你人生的答案。它只会让你正视一个现实——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救赎,只有你自己的选择。
世界很烂,但你不能烂下去
想活着还是想赢?选清楚。
• 认清现实: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被踩死。社会不公平,别幻想公平。
• 戒掉信息垃圾:少刷短视频、少看无意义的新闻,专注学习能变现的东西。
• 搞清赚钱逻辑:学技能、积累资源、打破认知局限,别死守一条路。
• 别依赖别人:朋友?同事?99% 只能陪你聊天,真正的强者都是孤独的。
• 有目标,别摆烂: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别稀里糊涂被推着走。
所以,别再问“世界这么烂,我们该怎么办”了。
问问自己,你愿意为“赢”付出多少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