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对立下的生命至上。

这部《劫机》改编自韩国真实历史事件,剧情比较拖沓看到很多评论说一飞机的人干不过一个绑匪,要读懂这部电影,就得首先了解一下这个时代背景。
在韩国1969 年 12 月 11 日,大韩航空从南韩江陵飞往首尔金浦机场的班机,在起飞 10 分钟后遭到北韩特务劫持,改飞至平壤。这起“大韩航空 YS-11 绑架事件”两个月后,机上 39 名乘客被北韩送回,但是其余 11 人,包括 4 名机组员与 7 名乘客,至今仍然下落不明。1971 年,类似的事故又再度发生:一台编号 HL5212 的大韩航空班机,同样在起飞遭到歹徒劫持,同样被要求飞往北韩,而《劫机》便是改编自这起 1971 年的“大韩航空 HL5212 绑架事件”。
一开始因为南北韩紧张对立的政治关系,只要有飞机企图飞越三八线,南韩空军都会将它打下,而北韩空军亦会出动。在电影中有第一架穿越过边境的飞机,瞬间就挑起他们的敏感神经,认为是机长要把飞机开到北方去投诚。而此时身为战斗机出身的机长泰仁,违抗了上级的命令,剧中上级有一句台词,“你引以为傲的人道主义,会有多少人因此牺牲”因而他被撤职。

当时正值朴正熙独裁的白色恐怖时期,汉江奇迹的背后实则是一堆工业泡沫,各种意识形态的清洗下,苦的终究是老百姓,剧中主角龙大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此人在南韩极端反共的狂潮下,蒙冤受难,家破母亡,因此带炸药劫机,企图投奔北韩领奖200万。天真的年轻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活的更有尊严。当时正值朴正熙独裁的白色恐怖时期,汉江奇迹的背后实则是一堆工业泡沫,各种意识形态的清洗下,苦的终究是老百姓,剧中主角龙大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此人在南韩极端反共的狂潮下,蒙冤受难,家破母亡,因此带炸药劫机,企图投奔北韩领奖200万。天真的年轻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活的更有尊严。
剧中两位人物塑造的非常饱满立体,一边是高压政权体制下的牺牲者,另一边是泰仁这种身为机长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者。这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抛出一个既是引人深思的哲学问题“究竟是活着最重要还是有尊严的活着最重要?”
片中龙大说:死?活着更可怕。
吕珍九饰演的劫机犯龙大,突破了以往的暖男形象,皮肤干练黝黑,空洞的眼神疯狂而无畏,为了丰厚的奖金拉上机上数十条人命作陪,是一件丧心病狂的事情,但是在这种特定事件中,他就是一个绝望的悲剧性角色,家变成叛国贼、被地方人士刁难,母亲在家活活饿死,这种同归于尽的绝望让他不得不走上劫机这条道路。

从一开始乘客抢座位、抽烟和母鸡上飞机的种种行为已经为劫机提供了一种合理性,反映了当时航空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我们都知道航空规章的背后都是很多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
龙大引爆了一枚手榴弹,迅速控制了驾驶舱,飞机陷入一片混乱,感觉大部分乘客在这种恐惧又危难的时刻有一种不合常理的冷静,好像有点削弱了事件的真实感。但在空中战斗机驱逐的场景中,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电影高潮,先是泰仁90°垂直操纵飞机这种高难度飞行特技,泰仁舍身扑手雷,南北韩两军空军对峙、客机躲避飞弹瞄准、等等刺激的动作片段,最后,泰仁用虚弱的声音对着对讲机跟乘客说,我们会在海边的沙滩上降落。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坚持用自己生命来守护整个机舱乘客的生命安全。除了没有答应妻子活着回家。
由河正宇饰演的泰仁这个角色正气十足,不论是第一次劫机还是第二次被劫机,他都表现得非常冷静沉着,始终以乘客的人身安全为信仰,这是在意识形态下一种难能可贵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