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婵玉和姬发之间的情感根本不是爱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作为一个没有家人,从小生活在沙场上的女性,她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像普通女孩那样家人的悉心关怀,没有母亲为她梳妆,没有姐妹间的少女嬉闹,更没有家人的团聚。可见她的生活中只有打仗,练兵,不可否认她的骁勇不输甚至有过于男人。而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在内心深处,是否也有一丝柔呢。这种柔不只限于少女怀春,更多的,是对亲情,对被关心,对百姓安乐的渴望。因此,在姬发诉说自己的谋反原因时,她的眼中闪过的,是一丝难以觉察的动容;在篝火晚会时,第一次有和蔼的老婆婆为她梳妆,第一次感受到西岐百姓们跳篝火舞的烟火气,第一次有和善的姐妹邀请她一起跳舞,在西岐,所有一切但都是暖色调的,外表被改变的她的内心也是。跳舞时她与姬发的对视,是她在被感染后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舒心,是她对姬发保卫着西岐这一片净土的认可与感激,是她在对祖辈效忠的殷商失望后得到的希望。因为这正是她征战的目的,是她父亲为国捐躯的目的,那一刻,她找到了归属感,这种感受我相信和此刻西岐所有的百姓是相同的。 2、 对于争议比较大的邓婵玉死在姬发怀里,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就先入为主认为这就是爱情,是苦情戏。我并不认为这代表了什么,从情节来看,当时只剩他们二人在,并且作为好战友,邓婵玉因为自己要救西岐百姓而死,而她并不该死,这样的情形下,姬发难道要站在边上冷眼旁观或是奔向西岐城吗?从感情上看,邓婵玉在消失前明确表达了自己为国捐躯的自豪,对家人的想念,丝毫没有一点对姬发的男女之情。从姬发的眼神里也只能看出对战友牺牲的不舍,自责。 3、有人喷姬发优柔寡断,但是,只要你了解姬发是什么样的人就不会这样想。姬发是天下共主,这是观众早知道的,因为我们位于上帝视角,所以相当然觉得他是救世主所以他就应该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可是,姬发他自己是亲历者,他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姬发的人物底色就是善良,他想拯救西岐百姓,想拯救天下人,他曾多次表明自己不想任何一个人再因自己而死,仅此而已,为此他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主动投降。而最后刺闻仲眼睛时他的“优柔寡断”是因为他知道了如果这一剑刺下去,闻仲这样的忠臣会死,心心相惜的好友邓婵玉会死,殷商大军也会死,他内心的善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他才会一次次劝降,一次次内心纠结,他不想让那么多人因他而死,但是如果他们不死,西岐百姓就会死,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结果的问题。 他的善良注定让他的选择变得艰难,这样的犹豫也让姬发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老掉牙的英雄救世主形象(当然英雄值得尊敬,只是说电影塑造人物应该有人物的特色),这样才是用心深挖塑造好角色。当然这也会导致负面评价,大众在休息时间看一场电影,更希望看到让心情“爽”的剧情,看到爱憎分明,除恶扬善,所向披靡的传统英雄形象,如今盛行的短剧就迎合了这一趋向。所以,我认为观众们更多的是在怒其不争。 综上,姬发邓婵玉各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大家不要用统一的英雄审美批判姬发。并且封神是一部包含群像的神话史诗,讲述的是姬发的成长,尽自己所能以及天下有志有能之人的帮助保卫家园的故事。 (以上为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