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悲剧

没有充分的打磨,但是还是把该传达的传达了。谈不上多优秀。
另外这片引出的现象很有意思,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女权主义片,自由主义者认为反政权是重点,民族主义者啧认为这是背叛伊朗政府,迎合西方的电影。
伊朗这个国家,女性反抗就是自由的象征,以男性去喻暴力,喻政权确实是很可取的。所以前两者的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前两者的观点没法解释全篇,因为太片面。
导演想要展示的应当是复杂的人物,因为给了父亲两种心理,对现实的怀疑与对政权,或者说是当下生活的忠诚的矛盾交织。
女儿身上也有矛盾心理,二人都已厌倦了政权的规训,想要突破当下迎取自由,但另一方面又放不下父女情节。
母亲在这二者之间就是矛盾冲突完全展现。
三组人物的放置,到最后一段展示为了父亲与后两者的追逐战,父亲已然迷了心智,失去感情,因为被暴权的压力,和暴权所带来的反面,也就是人民的压力所挤兑,这其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父亲在这绝对二者的矛盾中,作为举棋不定的人被完全否定了,也就是被逐出了社会之外。这也是后来产生异化,失去人性的原因。
异化的开始非常明显,就在他的家人信息被暴露的那一刻。
此外,我们不能忘记谎言的存在,它勾起了中后二段的剧情。女儿为什么要拿他的枪?这一点就是我认为电影处理不好的地方,也就是模糊的地方,因为动机完全不明,也毫无解释。
但我想,你可以以闪灵的角度去看,你最爱的,从小到大的人陡然间冰冷起来,而两人的矛盾也突然升级,而某一刻,你发现他的手里有暴力性武器,那么你会不会感到恐慌?(电影没有展现这一点,因为这在异化之前,也就是摇摆的阶段)
在结尾,父亲已然是两种矛盾交织的产物了,从宏观来看,他是政权和人民所不能相容的,从微观来看,他是家庭已不再能接受的,他必然走向毁灭。社会对他已经展开了攻击,他带着家庭逃避,但身上的悲剧性因素致使他最终葬于家庭。
因此,这实质是个异化的故事,是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融合,从而导向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的故事。女性主义确实存在,因为女性在伊朗就是被压迫的对象,抛去头巾不仅仅是自由的象征,也是自由的开始。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也确实存在,因为人民始终反抗这暴政,对抗这政体。但是单从这二者去阅读电影太过狭隘了,因为他们都融合进了异化这一大主题里,成为了电影的表象。这不是歌颂反抗者的故事,因为影片的结尾家庭破碎,而前途不明,政权仍在,但女儿难逃罪责。这也不是完全地赞颂女性反抗的故事,因为女性最终没有取得胜利,反倒失去了未来,家庭粉碎,自由却遥遥无期。(但不得不承认女性的反抗是最有力的控诉)
这就是现实,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是将大背景放到小人物身上的毁灭。
不过我为什么打三星?因为影片割裂,节奏割裂,前半段现实拖沓但有力,后半段紧张但落脚轻,观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