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要有人认真勇敢地投入生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缆车乘务的工作,是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穿梭往返。车厢里迎来送往的,多半是小镇上那几张熟稔的面孔,偶尔还会遇上几个礼数欠缺的乘客,一旁还有个大腹便便、眼神犀利的男老板虎视眈眈。倘若缺乏一份“好好生活”的决心,人们恐怕会轻易沉沦溺毙在这片重复之洋里。

然而,有这样两个可爱的女孩儿,她们像节假日里用尽心力招揽顾客的店主,热情洋溢地打理着自己负责的缆车,向周围贩卖欢乐与惊喜。她们对乘客慷慨展露善意,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天,她们都头脑风暴,只为在缆车相会的一瞬,为彼此献上一场精心准备的表演,博得对方会心一笑。

她们既是彼此最忠实的观众,也是最出色的演员。她们的爱与善意,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流转又绵延。

生活与工作,常常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它的形式与内容。我们不应被动地向生活的无聊与平庸投降,而要警惕每一个自我在琐碎和冗长中逐渐枯萎。意义,从来不是天降的恩赐,而是用心建构的创造。生活,是对我们生活态度的一种真实反馈,终究会以我们对待它的方式来回应我们。

看完这部电影,最先想起自己今年的一份兼职。我的工作是跟拍儿童在自然中的活动。最初的一两次,我还带着些许新鲜感,准备顺便探索杭城、四处踩点,可时间一久,我便在这毫无波澜的机械重复中渐渐迷失。 于是,工作时,我散着发,偷摸着把耳机和自己藏在里面,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只是偶尔按下快门。上班我也常常迟到,被负责人批评了几次——虽说有心要改,但总觉得找不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于是难免故态复萌。 今年,我转变了心态,开始真正全身心地将自己融入在这份工作里,不再将自己视作儿童、自然和活动的旁观者,而主动选择成为了它们的一部分。路上遇见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我会鼓起勇气与他们打招呼,并适时地慷慨给予我的赞美与惊叹。 真好呀,当我勇敢地敞开心扉,善意、爱、希望与意义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扑面而来。

主教老师会热心地教我玩飞盘,活动开始前,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活动进行时,他还特意给我安排了“喊数”“做裁判”的新角色,孩子们也逐渐接受并欢迎我的存在;家长们也不吝赞美,欣赏我拍摄的照片,关心我的疲惫与冷暖,我们像朋友一样畅谈交流。渐渐地,我开始期待每一个“下一次”的到来。 在这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里,总会有人在认真生活,也总需要有人勇敢地投入生活。 在近况或许并不如意的当下,如若彼此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意义、传递善意,善意会形成一个圈,那些愿意慷慨给予、真诚努力的人,会慢慢聚拢在一起。一起用热情打破乏味,一起用善意点燃日常,一起让平凡的日子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