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年度综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轮:无名小卒海选,80进20。80位没有名气的厨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菜,由两位评委分区域进行评审,并由该评委判断“晋级、保留、淘汰”,给出保留时,由另一位评审做决定。按照顺序,决出20名。赛制问题:两位评审判断标准不同,导致在严格评审下“出线”较为困难。而且评审名额未平均分。
第二轮:名厨对无名小卒1v1,40进22。厨师自由选择对手,两人同时用一种食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品,由两位评审蒙眼尝试,获得两位评审票者胜出,同票时看菜后共同讨论。评委使用特权各选一名。
第三轮:团餐赛,22进15。团体对决,黑白厨师分成四组,共两轮,分别为肉食、海鲜,在规定的时间内为100名评审提供餐食,票数多的队伍晋级。
第四轮:便利店美食复活赛,9进3。厨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便利店食材制作一道菜品,由评委决定3名厨师入选。
第四轮:餐厅运营比赛。18进8。四个餐厅,24小时内的营收比。第一名的队伍全员晋级,厨师在第二名、第三名队伍中选择3名。
第五轮:厨师个人赛。8进1。厨师以自己的人生为题做一道菜品,有两名评审共同打分,分数最高的前1名进入决赛。
第六轮:厨师个人车轮赛。7进1。以豆腐为主题,半个小时内提供一道菜品,由两名评审共同决定淘汰者,进行六轮,直至决出一名厨师进入决赛。
第七轮:总决赛。规定的时间内由两位厨师自由发挥,各做出一道菜品,两位评审意见一致即胜出,若无法达成一致,便继续对决直至产生出优胜者。
赛制优秀之处:全方位考察厨师的能力,从制作食物的流程上,买菜、切菜、洗菜、做菜、收拾;从餐厅运营上,定价、确定风格、组织成员、分配任务、营销策略,从对食材的把握、以食材传达厨师观点、食材搭配、创意、味道融合、外观等各方面。调动竞赛紧张感上,比如盲测、有限时间、百人蒙面评审、突发经营时间、投票调整队员、一道食材战到底等等,不重复的紧张点推动整个节目。
赛制的缺点:部分环节的评判标准让人觉得不公,比如第一轮,两个评审明显有标准偏差,那么因为能够获胜的因素变成了在哪位评审范围之下;比如运营赛,只考虑收入,对于成本、剩余食材、成员数量(实际上也是运营成本)没有考虑,那么获胜的原因变成了对菜品定价高的这件事上,让人气愤。
主持人:白钟元是我follow很久的,他的街头战士,无论从制作、旁白、摄影,都是美食综艺的top,欣赏口味偏大众,而且爱好非常广泛;安成宰,是给我非常惊喜的一位,可以说是一位电视“素人”,凭借专业的厨艺、严格的评分标准、带着精致料理中有些固执的信念,如果不是在中间给大家做了一顿相当好吃的菜品体现了非凡的能力(当然他本身的履历已经证明了其能力,韩国唯一米其林三星的主厨),很容易让人觉得是一位“吹毛求疵”“装腔作势”的大厨。
12个小时的美食,我也吃不到,看是会看腻的,我为什么能坚持看完,我接收到了以下的观点、看点、泪点:参选厨师本人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成功厨师和尚未成功仍在努力之中厨师的差异,也就是“阶级”之分;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创意;团队协作中的磕磕绊绊、勾心斗角;厨师如何用菜品呈现自己的观点;不同菜系之间的比较与融合;突破舒适圈的努力、毅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