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至此空扼腕——无法再复刻的将夜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现在的审判影视之风盛行,估计不会再有这么精彩却争议这么大的影视剧了。
将夜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两个点:非典型“王子复仇记”,以及有真实人性的男女主情感选择。
前者是论证:昊天之下人人平等,在既定的剧本里掀翻所有人的成见。
宁缺和桑桑就是从尸堆里爬出来的门房之子和屠村后幸存的婴孩。他们没有王子传世的骄傲,没有老师,没有资源,没有父母庇护,就这么在梳碧湖一片打出了自己一点点原始基业。一路在各种风雨飘摇的险境里如浮萍脆嫩的枝叶般容易折断,但最后却屡屡活了下来,甚至生长得更茂盛。
后者论证:一见倾心的喜欢与细水长流的生命孰轻孰重。
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渣男审判”,“小三审判”,“宁桑和宁山党谁更配”的曾经牧心于外衍生审判剧情。
宁缺不是完美主角,如果放到现在这个环境里可能会被用简单的贴标签形式 贴上“冷血”,“痞子”,“渣男”等等负面标签,甚至可能被骂的狗血淋头。用简单的贴标签式道德审判代替对文艺作品的审美品鉴也是一种降智做法,无法理解人物复杂性,无法品鉴人物发展需要,只有把它拉进日常的评价体系里才能站在 日常道德观念的价值观里审判,获取道德优越感。
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演员独特锐利痞气的外形,老戏骨的经典对决,和所有恰到好处的编剧故事走向,堪称一绝的实景,大气恢弘的战斗场面,塞外辽远浩大的草原,林海,雪山,溪流都极具美感。
更遑论男频巅峰的 服化道,配乐(阿鲲老师和其他配乐真的太赞了,很少见到国产剧里有如此经典的配乐集,简直绝了),摄影班底。
原著已有史诗感,经由这样的班底更是拍出了一种大开大合, 弛张有度的传奇感。
再多一句讨论男主宁缺: 陈飞宇的演技略显青涩,但是他当时才17岁,身上未经折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锋利得很,一口少年锐气以为是配音,没想到是原音。外形自带桀骜不驯的痞气,少年人的锋利不需要演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实在是太贴合太自然的成功。
桑桑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宋伊人的看法,她演的实在是太好太好了。小侍女见到莫山主之后那种躲闪,自卑,从自卑之外挤出来的酸涩,期待和留恋着久别重逢的少爷的怀抱,和期待少爷幸福的流着血的纯白心愿种种复杂情绪都一点点被贴在了桑桑人物之上。桑桑就该是她的样子,她就是桑桑。
实景拍摄,极具电影质感,暖光下演员脸上的绒毛和真实的皮肤都纤毫毕现,对观众的眼睛太友好了。质感不错。无论故事发展,前情回顾,打戏,对白,颇有古龙的武侠之风,算是近几年来的上上乘之作了,每一集都是踩着点拍的,小人物把昔日天才当踏脚板一一踩过/莫欺少年穷的逆袭剧本被验证了几百次还是这么好用,但宁缺又不是顺风顺水的天才之路,这种半人半神、性格带劲的复仇之路怎么可能不爆。
总之,这是一部无法再复刻的男频经典。
估计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拍第三部和17岁的锋利至极的陈飞宇,我去补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