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知道从哪开始讲起,看完之后我真的相信现实生活中的刘春和们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这部电影可能更像很多脑瘫患者生活的缩影或者说真实的记录。 从亲情来看,妈妈和春和之间一定是有爱的。我一方面可以理解春和对妈妈的怨,春和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出生是不被欢迎的,甚至是被父母当做累赘,他心里一定是难受又无奈的,甚至是绝望,我相信他不止一次想过死亡。在得知自己做了哥哥之后他也一定是难受的。可是另一方面从妈妈的角度来看,妈妈也很不容易,可能她也曾经无数次责怪过自己为什么在生产的时候不会用力,但是不管怎么说她还是把春和养大了,只是一些处理方式表达方式没有尊重春和,很矛盾很矛盾,但是我竟然悲哀地可以理解。外婆毋庸置疑是最爱春和的人,她尊重春和,带着春和交朋友,无条件支持春和的每一个决定,支持春和想做的任何事情。只有她把春和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正常人。外婆和妈妈之间也很矛盾,“怕她难受又怕她不难受”。爸爸就不说了,很典型的家庭隐身人。 从爱情线来看,脑瘫患者和正常人没有任何不一样,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的,确实被科普到了。春和的爱情线也贡献了很多笑点,春和面对喜欢女孩的反应真的很有意思,两个人探讨生理反应那里也很意想不到,没想到电影会如此明确的拍出来,但是确实“性”这个话题需要被看到,应该大胆直面表达,点赞👍。但是其实女孩和春和变熟悉的过程没有拍出来,从刚知道名字一下转到可以和乐队一起去春和家聚餐有点突兀。女孩的退缩其实也很真实,怕别人异样的目光所以直接消失,不过也可能从一开始对春和就是好奇。不过我不太懂最后导演拍“在火车站春和看见雅雅最后又不见”的镜头是什么意思,我比较相信雅雅是诈骗犯的猜测,感觉这样能解释的通爱情线一些不合理的点,比如说最后火车站的镜头,比如雅雅为什么对春和那么自来熟,那么主动,因为她一开始接近春和就是带着目的的。 从社会角度来看,无论是咖啡厅招聘春和还是公交集团开听证会邀请春和,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咖啡厅一是为了免税,二是让春和做糖拍视频以达到宣传咖啡店的效果,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但是无论如何春和有了工作,也像春和说的,这是尊严的问题。公交集团开听证会送点米面油摆拍照片也是从利益出发的,但是也听证会也给了春和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让外婆的乐队有了表演的舞台。但是实际上米面油并不是春和需要的,春和真正需要的是大家都能把他当做普通人,可以普通的有尊严的活着。我想这也是现实生活中脑瘫患者的心声,脑瘫不是傻子,他们也是正常人。 从春和本身来看,春和真的是特别特别好的一个人,非常有生命力,一直在向上生长。春和找工作的时候,敢于尝试,敢于直面大家异样的眼光和并不算小声的讥笑,在这些目光和声音里坚定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证明自己。我很敬佩,因为我觉得如果我是春和的话做不到他这样,甚至现在我好像也没有春和那么积极那么有勇气,我要向春和学习这种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春和面对爱情也是大大方方的,在相处中没有委屈求全,也并不自卑。在春和的梦里可以看到春和对待爱情的真心,春和在梦里和雅雅相处都是以没有脑瘫的形象,所以我相信春和一定是坚信自己就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普通人”,但是春和在和自我和解的过程中也一定想过如果自己没有脑瘫会怎么和雅雅相处,就像电影里春和想像蝉一样蜕皮。失恋和妈妈的态度对春和的打击一定是巨大的,还有日常点滴感受到的绝望积攒到一定程度后,春和选择自我了断,他用开车和吃没送出去的糖来惩罚自己,期待死亡能够消解他的痛苦,甚至可能还会想死掉减轻父母的负担。春和一定也爱妹妹,在看到妹妹哭会想哄妹妹,一定是特别特别好的哥哥。春和,妹妹肯定会想要你这样的哥哥啊,因为你有特别美好的品质,会收养流浪猫,还会写诗呢,特别特别棒。另外,春和有工资之后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了哈哈哈,特别特别帅,审美也特别好呀。 春和考上师范可以去外地上大学,可以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啦!Big world!小小的我,大大的世界。春和一定会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