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意义里,应该有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看了《小小的我》,是一部电影情感很浓烈的电影。
1.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千玺的表演,千玺在演技这块似乎已经不用再证明自己了,但他没有停下探索演技的脚步,依旧带来了惊艳的表演。千玺要在面部和肢体演一个脑瘫患者,作为观众能感觉到千玺在表演这个角色时的不舒适和困难,他每一次说话,每一次走路,每一个表情都让人觉得吃力,无法想象演员在全然投入到角色时有多难受。
千玺还要演绎春和的复杂性,他的愤怒,他的不甘,他的执拗,他的喜悦,作为残疾人编剧塑造的春和这个角色不是完全纯洁无暇的,他有自己的愤怒,他憎恨他妈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也质问他妈这究竟是谁的错,春和说:“外面的人嘲笑我,家里的人才是真的瞧不起我。”除了是脑瘫患者,千玺演出了春和这个人物的立体生动,五位杂陈。
尤其喜欢雅雅落跑,千玺自己参观博物馆一边念着自己写的诗一边通过博物馆的玻璃映出春和脸那一段,极致的浪漫加上极致的痛苦,生活就是这样的五位杂陈,百感交集,也喜欢那首痛彻心扉的小诗。
2.说一下雅雅这个角色,在昨天上映之后似乎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因为周雨彤前段时间被大规模网暴之后,甚至大家把对她的厌恶带入了这个角色之中,大家批判雅雅不该利用春和。雅雅必然和春和不会有下文,如果说美如周雨彤最终选择了和春和这样的脑瘫患者谈恋爱,不是才超现实吗?不理解大家为啥对电影角色有这么大的恶意,网络持续的厌女真的令人疲惫。
雅雅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要和春和谈恋爱的传统女主叙事,这部电影里雅雅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是春和爱欲的象征。看完电影一定知道导演想探讨的就是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的欲望,并且借春和之口明确说出了我20岁了,我和成熟的男性并没有区别,我有自己的欲望(大概是这个意思)。这里导演关注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被探讨过的关于残疾人的生理欲望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新的角度。
而且和雅雅的两个片段是全片中最电影化叙事的,一个是春和的春梦;另一个是蒙太奇春和说希望自己变成蚕每脱一次壳就可以重生一次,随后雅雅撕掉了春和身上的皮,象征春和的成长,即使他的初恋以失败告终,他从男孩重生成长成了男人。
说说电影里的亲情叙事,姥姥是《漫长的季节》里饰演范伟妻子的女演员林晓杰,她的演技在《漫长的演技》里那么多老戏骨飙戏里我认为也是一骑绝尘的,这部电影里她全程说重庆话(演员是东北人),就台词这块真是强的没话说。姥姥这个形象不算新,自由开放爱胡闹,近来电影荧幕里这样的老年角色不少。
姥姥与蒋勤勤饰演的女儿,以及蒋勤勤饰演的妈和春和这两对母女/母子关系也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叙事,大家有很多来自心底的爱,但也充满误解,像众多家庭一样演绎着“爱你在心口难开”。这种叙事在荧幕也很多了,这么一对比更显示出雅雅那条线多重要,多与众不同。
4.最后回归到这部电影的意义,这部电影关注到“脑瘫患者”群体很了不起,导演拍了很多残疾人的困境,比如大家赤裸裸的歧视公交车司机会堂而皇之地说出“残疾人为什么还要出来坐公交车”,逢人见到春和就说”脑瘫就是弱智“;残疾人身体的不便利:“过红绿灯时因为走不快,春和要站到队伍最前面随时准备好过马路”;咖啡店老板雇佣春和为了利用他在媒体加强曝光宣传和减免交税等等这些细节,描述我们不曾了解的群体的困境,电影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对现实的关照。
所以春和在电影最后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关于幸福的意义里,应该有我们每一个人。”
PS:从电影文本来讲,导演上一部《妈妈!》更好看,很推荐
PPS:千玺肯定是健身达人,他的上肢练得很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