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站:圣诞夜勇气与童真的欢乐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晚是平安夜,送给大家一部非常应景的电影:《小鬼当家》。这是一首圣诞夜的童真和勇气相交织的欢乐颂。
故事的展开非常的美式。繁华的芝加哥,Kevin一家正为飞去巴黎的圣诞假期忙得不可开交,吵闹中收拾着行李,憧憬着第二日的欢乐假日。而Kevin似乎并不被家人所待见,他们只在乎还需要带什么行李,披萨什么时候到,明日的飞机何时起飞。Kevin被塞进阁楼无人问津。他用稚嫩的嗓音大喊:“我想你们所有人都消失!我想要一个人住!”
第二天Kevin随口一说竟神奇灵验。一大家人匆匆赶往机场,匆匆赶上飞机,唯独忘了独在阁楼的小Kevin。Kevin懵懂中从睡梦醒来,发现偌大的房子空无一人后,肆意欢呼,独自享受这前所未有的自由。他把零食翻的到处都是,看了平时不让看的大烂片,家里仿佛是一个巨大的乐园。但Kevin很快意识到,他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他学着父亲平时的样子去超市购物,模仿母亲的模样笨拙地洗衣服,用电视台词应对总是多要一点小费的披萨配送员。
圣诞夜来临,Kevin开始想念家人,走过冰雪小路来到教堂为全家和自已祈祷。恰巧碰到家对面那个传说中的“恶魔杀人犯”老头,他却低下头对Kevin喃喃道:“别害怕,外面的传言都是假的。”并向他吐露自己内心的困境,他们互相交谈,进行心灵的触碰。最后临别,Kevin回眸:“和你说话很开心,圣诞快乐!”老头露出微笑,也同样回应道。
回家途中,Kevin差点撞上一辆大货车。瞥到闪着亮光的牙齿,他发现正是窃贼。他迈开小腿匆匆跑回家,并迅速绘制出一幅机关陷阱示意图。他在楼梯上泼洒润滑油和小汽车,把门把手烧热,用绳索将油漆和门挂在一起,种种巧妙的机关手法,让两个成年人满脸血迹,束手无策,浑身气愤又无可奈何。可百密难逃一疏,Kevin还是被气急败坏的窃贼抓到,像小鸡般被挂在门板上。关键时刻,邻居老头突然拿着铁锹出现,窃贼终于被警察捉拿归案。
闹剧结束,此时门铃响。Kevin的母亲经过多次转机和车程终于赶到家门口,与此同时一大家子人也从巴黎回到了家,母子俩紧紧相拥,眼泪夺眶而出,Kevin的母亲一定不会知道他刚刚经历什么样的故事。电影也在温情的欢声笑语中落幕。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经典的线性叙事。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通俗易懂,即使是低年龄段的观众也能轻松跟上剧情节奏。而在Kevin独自在家的过程中,影片巧妙地设置了多个情节转折点,故事的人层层递进,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始终为Kevin的命运揪心。
在角色塑造方面,影片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主角Kevin的形象鲜明而立体,他八岁的年龄设定既赋予了他童真童趣的一面,又为他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超出年龄的智慧和勇气增添了戏剧性。他在独自购物、做家务等过程中,展现出了顽强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而在与盗贼的对抗中,他的机智勇敢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但每一个陷阱都设计得别出心裁且符合儿童的思维逻辑。这种角色的转变和成长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困境中逐渐蜕变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从视听语言上来看,影片的画面风格明亮鲜艳,充满了浓郁的圣诞氛围。Kevin家的大房子被装饰得美轮美奂,圣诞树上的彩灯、各种精美的礼物以及窗外的雪景等元素,不仅为影片营造出了温馨的家庭环境,也与Kevin独自在家时的紧张刺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镜头运用上,影片多采用中景和近景镜头来展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同时,影片的配乐也堪称经典。欢快的圣诞音乐贯穿始终,在Kevin独自玩耍和享受自由时光时,音乐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而当盗贼出现时,音乐则变得紧张悬疑,有效地烘托了影片的气氛,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小鬼当家》对成长与家庭主题的深入挖掘,使得影片具有了超越娱乐的价值,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刻思考。这是一首唱响童真与勇气的完美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