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之苦的隐藏不应成为思想进步的道具

因为朋友说感觉不错,所以我就去看了。看完除了最后解了迷题,我就一直觉得不舒服。 直到刚刚看到一个影评,说它这是恶人之罪由妻女受过,我恍然大悟,是的,就是这种感觉。 看完后我感受不到一丝丝报应,因为我所预料的是养父凭借自己的执着,将恶人除掉,孩子有所成就,完成独美。 没想到最后最痛苦的却是最无辜的孩子。 为什么说孩子最痛苦?那天恰好我乘电梯出故障,而且按了报警也没有人回应,多亏我多按了好多个楼层,最后顺利逃出来了。 到最后反应过来才开始感到害怕浑身发抖。 再之后物业又打来电话,说维修的来了,需要和我核实一下当时电梯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以便他们排除一些问题。于是我又陷入回忆,但是回忆一来,我就又开始恐惧。 当一个人受了伤害,她不可能强大,她不可能像剧中的女儿一样翻篇而过,这个剧把女孩的痛苦描述得太弱了! 受害者的痛苦是沉痛的,她没有义务表现得强大,她没有责任去承受一些伟岸的赞美。
受害者需要的是罪恶的消除,是创伤的修复。而这部电影却导向了受害者无敌的视角,让大众认为这种强大才是我们要的受害者。
不是这样的。受害者最有权利痛苦!其他人的痛苦或许可以说是无病呻吟,而受害者的痛苦却不能,他们有理由有权利大哭大闹,有权利“寻死觅活”,有权利“歇斯底里”。
很担心有一天,受害者会因不能强大起来而遭受鄙夷和排挤。
我们不要再标榜“若无其事”、“顶天立地”、“自强自立”的受害者了。我们应该花更多笔墨去“打击”犯罪啊!!!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