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受害者思维,拥抱主体性,最好的范本就是铁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结束一段恋爱的时候看到《好东西》太妙了,顺着这部电影很自然地从铁梅身上感受到主体的魅力,作为一个自然女人的样子。我喜欢《好东西》的轻巧,喜欢铁梅作为一个人的样子,当然她不是完全轻松自在的毫无压抑的,但我能清晰感受到她的主体力量,作为一个有阅历的女性,她的每个想法,每种思考,都不是规训下的样子。
作为波伏娃所说的被塑造的女性,当我进入一段关系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有一些类似于被 家庭或者是社会所设定的程序自然得启动了。回头看当我开始这段关系的时候,一开始的我是希望抱着作为一个自然人希望主动去体验一切的心态。但随着关系的推进,当这段关系让我觉得不开心、不好玩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主体性思维减弱了,我没有勇气去做一个离开的人,去做一个“伤害”别人、解决困境的人,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健康。我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宁愿逼别人来把自己伤害到无法接受的程度才愿意放手的心态,把自己架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上,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自我的逃避。
还有一方面我觉得我困在了“尽力去爱”这件事情上,很少有听到男的会说尽力去爱,他们默认知道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爱,尽力去爱反而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熟悉的奉献者姿态,“付出的人是更快乐的”这句话本身我同意,但这需要建立在本具自足的基础上,但太多的人并没有开悟到这个阶段,并不能真正做到付出且真正不求回报。
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提倡我们普通女人简单去爱,轻松去爱,去享受一些好东西,开心的时候就好好去玩,不开心的时候就不玩了,这个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只是课间十分钟而已。不要做受害者!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好可怜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藕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