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韩国犯罪片,我唯一get到的是男主的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韩国犯罪电影向来以揭露人性丑恶著称。
因为“卖丑”所以深刻,这是这类片信奉的真谛。
《杀人回忆》、《老男孩》、《空房间》….无一不是如此。
这类路数用多了,就成了套路,难免审美疲劳。
今年,我们终于等来了一部另类的韩国犯罪电影。
——《一条龙》
本片被赋予一个新的标签——犯罪娱乐片。
不难看出,他的主创野心勃勃,想要突破传统套路,寻求犯罪题材的新突破。
创新意味着风险,我为这种尝试鼓掌叫好,但还是要遗憾地宣布:
《一条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四不像”
全片有犯罪,有幽默,有深刻,有泪点,有反转…
但看过之后,似乎唯一能记住的只有男主那张纯良的脸。
男主角惊艳出场
市场也给了本片最残酷的回应:尽管众主创卖力宣传,最终还是惨淡收场,本片高开低走,宣告扑街。
豆瓣6.5分给分极其客观:及格分,还有0.5分的颜值加成。
简单来说,本片讲述了一个“盗亦有道,劫富济贫”的老套故事。
影片以“骗中骗中骗”三层嵌套的故事开头,男主闵是个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为贷款接触了张科长为首的诈骗团伙,在后者帮助下骗贷3000万,随后利用小手段完成“骗中骗”,躲过了团伙索要的手续费,不想他用这3000万倒卖高仿手表时女同学惠善截胡,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谓不打不相识,闵由此得到了张科长的赏识,后者拉他入伙,承诺他年入5张(5亿)。
闵助理+张科长的“双雄”模式就此搭配成功。
插一句,闵助理长得很像都敏俊,张科长有点韩国“陈思诚”的意思。
组图:男主角与都敏俊
组图:张科长与陈思诚
镜头一转到了警察局,与两位骗子帅哥形成鲜明对比,这位金融搜查队队长干朱万,是个举止邋遢样貌猥琐的家伙,这位仁兄虽兢兢业业,却有两个猪队友,他尽干些出力不讨好的活,这不,刚出场没多久就因散发传单被银行保安拖走,这一幕充满了戏谑讽刺的意味。
图片:猥琐警官
诈骗团伙中几人性格迥异,各怀鬼胎。
老大张科长是儒雅的骗子,口头禅是:“我喜欢用平和的方式”,招牌动作是摇手指。这是本片塑造最好的角色,他坚持认为“职业借贷”是在帮助别人,虽干着坏事但有着自己的底线:3D贷款,绝不触碰。
所谓3D贷款,包含了全贾贷款、车贷、保险贷款,简单来说就是高利贷。
组图:张科长的素质三连
张科长手下的小弟分成了两派,朴室长和宋次长为一派,是团队中的“坏人”
朴室长是个暴力狂,本片他也贡献了各种疯癫的演出;宋次长长得有点像谐星刘维,是朴室长的狗腿子。
“暴力狂”朴室长
组图:宋次长与刘维酷似
我们的闵帅,代表团队中的“好人”
影片接下来就进入闵帅“打江山”的阶段,他短时间内吸纳了两员虎将,第一位是团队中憨厚的启泰,团队中的“体力担当”,类似于《西游记》的沙僧,专干脏活累活。接着闵又拉拢了洪助理,团队中负责搜集客户信息。
打铁还需自身硬,闵自带骗术基因,刚入团伙就表现了高超的骗计,轻松完成了一单生意。而宋次长却搞砸了,他的客户骗贷时身份被识破,干警官顺藤摸瓜找到了张科长的老巢。张科长虽然逃之夭夭,但身份暴露,决定金盆洗手。
这里镜头也有交代,原来宋次长“黑吃黑”,故意透漏给警方老巢信息,逼退张科长。
张科长“退役”后,“好人团”、“坏人团”各得到一本科长的“骗术秘籍”,遂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好人团”骨干
这本秘籍其实是科长行骗多年总结的银行借贷概率表格,闵把他做成Excel表有8G大小。
好家伙,大数据的时代,这就是财富。
张科长不仅留下了大数据,还留下了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不随便公开自己的诀窍
第二原则:禁止3D贷款
第三原则:新方式的尝试永无止境
张科长标志动作
闵遵守了第三条原则,他作为计算机男,将网络引入骗术中,编写了一个计算机病毒,命名为one line,将其植入邮件中,用户点开就进入到他的论坛中。
影片里吹得这么玄乎,不过就是我们常说的钓鱼网站。
闵继续招兵买马,又拉拢了两个“创业伙伴”
一个是他的弟弟赫镇,擅于伪造成绩单和画山寨画,赫镇加入团队负责伪造借贷证明材料。
一个是他的同学惠善,也就是片头劫走他3000万的那个狠角色,两人再次邂逅已是“男盗女娼”,闵成了骗子,惠善成了陪酒女郎,冰释前嫌后,惠善入伙,这个设计专业出身的妹子在团队中伪造电子签章。
设计出身的惠善
至此“好人团”的五个小伙伴集结完毕。
片中闵的口头禅是:“团队中每个人要分工作业”,这些小伙伴各司其职,很快one line论坛用户超过40万,网上借贷业务搞得如火如荼。
我们不得不感叹,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坏人团”那边呢?因为“好人团”的强势发展,朴室长和宋次长的业务日渐萎缩,两个团队就这么结下了梁子。这个朴胃口很大,想大赚一笔,收购银行,就违背了张科长的教诲,越过底线,搞起了3D贷款(高利贷)中的车贷,搞得很多穷人家破人亡。
这事惊动了政府,政府出政策关闭了普通贷款的通道,截断了“好人团”的财路。要想发财就要越过底线放高利贷。如果说普通借贷还能美其名曰“帮助别人”,那高利贷赤裸裸地就是图财害命,在是否触碰底线的问题上,“好人团” 内部出现了分歧,团队就此分崩离析。
启泰,弟弟,洪助理相继离开,惠善投靠了“坏人团”,闵成了孤家寡人。
关键时候,闵去拜访张科长,科长出山,两人联手报复“坏人团”,真是双雄一出,谁与争锋。与此同时,闵在父母感化下去拜访了他的客户——那些被借贷绑架的走投无路的穷人。闵就此良心发现,投案自首。
影片的高潮就此开始,憨憨的干警官给了闵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镜头一转,真相大白。
那些小伙伴离开男主是一个计策,他们不过是打入敌人内部,来了一出无间道的好戏。
就是在卧底伙伴的帮助下,闵取得了“纳骨堂”大捷。
“坏人团”的朴和宋锒铛入狱,“好人团”逃出生天。
为了政治正确,片尾洗白了所有正面角色,影片在张科长踏上救赎之路后结束。
纵观全片,说它“四不像”因为它有三宗罪:
第一罪:本片定位不准确。
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还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都是又都不是,这是最让人捉急的地方!影片以金融为背景,全片充满了“借贷”、“收购”、“法人”、“招投标”专业术语,看似高大上,却曲高和寡,在快节奏叙事中,导演只能通过几句简短的台词见缝插针地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观众看得太累,很多人看完片子,第一件事不是评价影片好坏,而是挠着头问:“这3D贷款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这TM不是电影,简直是一节“金融大讲堂”的案例课吧。
可你把它当作一部正剧去品鉴,同样大失所望,脱掉那层金融外壳,它的内核就是一个普通如白开水的故事,情节虽有反转,也都在套路之内,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剧情拖沓,结局反转反了整整半个多小时,坏蛋设计的也很弱智,好人有6个,坏蛋只有2个,6V2看得人也很无趣。虽然每十来分钟就会有个小高潮,多是“伪高潮”,一部片凑起来充其量就是个“骗术小集锦”。
第二罪:表达的东西太多
套用UC浏览器的广告词就是“给的再多,不如懂我”,本片是一部黑色犯罪片,却不能放下羁绊,像《两杆大烟枪》那样一黑到底。
三个字,放不开。
韩国犯罪片似乎带有“批判人性制度”的强迫症,虽然全片节奏轻快,处处黑色幽默,情节设计也很快餐,但有还是好几处情节在批判在讽刺在戏谑。警察局里处处飘荡腐败松散的风气,借债人在韩国经济复苏的新闻中自杀,一个个车贷的人家破人亡。它似乎在用一种诙谐的口吻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可就是让人笑不出来也悲不起来,最让人无语的是还强行打煽情牌,插入一段主角悲惨身世的戏份让男主良心发现,从不羁的浪子变成一个为国为民的义士,真是突兀至极,尴尬之极。
全片像一锅大杂烩,想给我们很多,却串味了。
影片用夸张手法讽刺警局惰政
债务人自杀
图片:本片设计了好几场追逐戏营造明快气氛
第三罪:男主不合适
男主细皮嫩肉人畜无害,像是偶像剧主角走错了片场,让人分分钟出戏,不给他安排场恋爱戏真浪费了这张脸。客观说同样是小鲜肉,这个韩国鲜肉任时完演技完爆诸多国内鲜肉,只是这个角色他驾驭起来还是很吃力,感觉放不下偶像包袱,时时刻刻端着,让人记住的也只有那张帅脸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本片类似的片子的《猫鼠游戏》,那部片中的莱昂纳多演的骗子就高超精彩多了。
最后想说,这部另辟蹊径却阴沟翻船的电影不会掀起太多波澜,颜控的妹子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