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期待《小丑2》时,我们在期待什么?

因极懒,我看电影很少2刷,更不怎么写。而五年前一部《小丑》让我狂刷四遍并写了影评,时至今日仍心有波澜。

今年年底小丑再度回归,却票房口碑双崩塌,听取骂声一片。我不信邪第一时间下载并观看——果然大失所望,🤡竟是我自己!然而失望必有所期,我不禁思考:我们在期待《小丑2》时,究竟在期待什么?
还记得第一部最后一幕,小丑在底层民众的簇拥下,站在车顶,用嘴角的鲜血划出标志性的微笑,俨然一副“新神”登基的模样。

本以为是“新神”登基,没成想是“最后的高光”
我和无数小丑迷们一样期待,期待第二部他拳打财阀、脚踢政客,大闹哥谭,可万万没想到,电影一开头便被绳之以法,整部电影竟是“狱中生活,笼里dance”;我们期待一场以暴制暴的视觉盛宴,导演却搞起歌舞与文艺的美学;我们期待看一部“周可儿除三害”,导演却整了一出《悲惨的世界》;我们期待小丑崛起故事向外延展,导演却解构角色深挖内心。“反英雄”、“反高潮”、“反常理”,这部电影处处透露着小丑一样的叛逆。

There's no jocker,it's me。
当亚瑟说出那句“根本没有小丑”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所有人都只是把反抗不公的情绪符号强加于他,要求他扮演好小丑的角色,可是没有人关注小丑面具下,是一个叫做亚瑟·弗莱克的人,一个自幼遭受虐待、患有精神疾病、内心渴望被爱却无人在意的底层小人物罢了。

强颜欢笑,尽力扮演人们期望中“小丑”的样子。
第一部“造神”,第二部“毁灭” 。导演不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吗?他当然知道,却故意让我们的期待一一落空。原来,“杀死”亚瑟的不只是电影里那些追随者,还有荧幕前的我们。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