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愿意给人当枪使

如果是一部多集电视剧可能比电影更好看,过去的时代就像另一个时空,像一个过客般体验它是迷人的。在电影的大部分篇幅,节奏舒缓,生活情境令人沉醉,一度我以为男主不会用到自己的老枪了,虽然和女人关联是一个俗气的隐喻,但就这样平淡到底也不错。但基于电影需要在更短时间制造冲突的需求,老枪还是派上了用场,男主在每个节点都没有真正爆发,故事的高潮迟迟未至,这决定了它是不可能充分的。靠近结尾的部分,我以为小男主会开枪,然后男主来背锅,这样符合他隐忍和憋屈的性格,和扭曲的道德追求,然而故事没有这样结束,更短的高潮结束于一场枪战。
从剧作结构来说,我知道这个枪战是埋了不少隐线的,包括主犯的拉拢,以及老田也是个好枪手之类的伏笔,但还是无法认同本片男主的几乎每一个选择,包括这一个:主动提着只能一发的自制手枪冲进枪声密集的现场。射击运动员无需心理准备,就能这么自信进入杀人环节吗?并没有看出主角此前就有“杀人心”,处境虽然憋屈,但赶不上老田吧,如果在人设上更多一点暴力倾向,或者给点活够了的暗示才合理,否则就只能设置他处于更为被逼迫的处境,意外卷入,而不是和港片阿sir似的贴着墙就往里冲。
电影里的所有角色都疲惫而浮肿,这点真不错,没有演员的光鲜,质地更贴近生活,几个年轻孩子的张扬也不错,这种勇猛的生命力,不自毁都可惜了,还是太乖巧,更多一点篇幅,让性格再多一点发展就好了。电影不是没给角色考验,而是除了最后一场戏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角色因考验而变化或成长,那种对人性的试炼感就很弱。
主角的每一个选择我都觉得是错的,公家不给发工资他甘之若饴,工人拿点东西抵钱他嫉恶如仇,对大恶和小恶两副嘴脸,这是什么扭曲的认知和铁石的心肠?这是死心眼的问题吗?这是没人性的问题吧,大公无私和假公济私一体两面,互为表里,“有些动物更平等”嘛,社汇主义的工贼(当然是指男主)比资本主义的更可恨。电影结尾我总觉得改过了,他们没死吗?最后一幕更像死后光景,被伤害过,被愚弄过的灵魂,留给了过去的好时光,在一段通不往任何地方的废弃铁轨上永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