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幻想,是预言
去看点映之前我还在跟对象调侃说刘德华近年来的商业大片是致力于各种拯救香港,颇有点“香港队长”的风范。
但观影时我才发现,《焚城》不是那种刘德华以超英之姿打败反派救香港市民于水火的套路商业电影,它的基调要现实得多。
在我心中,《焚城》已经全面超越《拆弹专家2》,成为近年来商业港片的最佳。
因为《焚城》已经不是一部“本片纯属虚构”的幻想故事,看过之后可以当做消遣一笑了之。
它所设想的因为黑心商人将洋垃圾进口到香港,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医疗垃圾中的高强度放射物意外泄漏,有可能将香港变成一座死城的故事,不是无稽的幻想,而是对未来发出的警报。
影片中披露的进口洋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影片主创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
作为长期的环保主义者,我在201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整个世界都乱套了……》,讲述了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之后,发达国家因为无法处理体量巨大的垃圾而崩溃乱套的真实情形。
要知道,在此之前,发达国家都将大量的垃圾卖到发展中国家,既能赚钱,还能将处理垃圾的压力和污染环境的风险转嫁给欠发达的地区,简直是一举多得。
如果只是单纯的废旧纸张纺织品塑料等还好说,问题是发达国家相当鸡贼,他们的垃圾分拣工作做的极其粗糙,常常在可回收的垃圾中夹带大量严重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比如电子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100年也恢复不了的。
《焚城》里的放射物泄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用几个克制的镜头就展现了触目惊心的场面:整个垃圾回收场被垃圾堆包围,塑料瓶和易拉罐堆积成山,到处都是不明原料的化工品,很易引发大火;淹没在垃圾堆中的南亚劳工裸手挑拣,不顾垃圾的刺激气味和毒性,他们甚至把废弃医疗器械里的放射物当成好东西去偷……
就像刘德华扮演的环保专家范伟立说的,这是人祸。
几乎所有大型事故都是人祸,人类就像手握一把真枪玩耍的幼儿,浑不在意自己在摆弄的是一把威力多么惊人的杀器。
放射物可以救人,但是一旦使用、处理不当,分分钟就会变成悬挂在千万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年来,港片对既得利益阶层的控诉愈发直白与犀利,《焚城》作为一部灾难片,没有将主线全部用于讲述一线的救援人员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地去试图挽救这场灾难的,而是将主线一分为二。
一条线展示普通人在人祸面前的守望相助以及前线人员大无畏的职业精神,对他们来说,每一条生命都很珍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人性的闪光,每一次的鼻酸眼热,都是被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所触动;
另一条线则展现了奸商的冷血和无耻,有些人把财富看得比一城人的生命还重要,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还在趁火打劫。
而当莫文蔚饰演的代理特首Cecilia坐在办公室里和范伟立唇枪舌剑地争执的时候,我第一次真实地意识到,我不是电影里这些有名有姓的人物,不是能够拯救百姓的孤胆英雄,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吹冷气做决策的人。
我是影片里千千万万个无名的背景,是那些吸入了空气中的爆炸粉尘剧烈咳嗽呕吐,身上开始溃烂的普通人,是那些坐在体育馆里惶惶不安和家人抱成一团的普通人,是那些开着车坐着大巴试图逃离这座城却被堵在路上的普通人……
我们没办法选择命运,甚至连自己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都不自知。
一个小小的隐喻是,片中走私洋垃圾的DOE集团,表面上是个业务广泛的跨国公司,其总裁高培德(王敏德饰)嘴上说着来投资发展香港,实际上做的却是官商勾结危害香港环境的洋垃圾生意,穿着高定西装抽着雪茄满嘴英文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发展中国家喝到的不过是发达国家“施舍”的一点点残羹冷炙,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们感恩戴德。
这是《焚城》里在环境保护之外的另一层深刻表达,这也让《焚城》超越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外,还留下了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相信每一个看完《焚城》的人,出了电影院都会搜索“洋垃圾”的相关新闻,想搞清楚洋垃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也会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责任感,尽量减缓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因为《焚城》会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和我们日常的行为息息相关。
当然,《焚城》不仅是给全体中国人的警示,它也是给那些制造洋垃圾的人、那些自诩上等人的人的警示,你们以为可以把危机转嫁出去,但实际上危害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
因为全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没有人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