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
2009年1月9日晚上8点半,提前公映期11天看了《疯狂的赛车》。
2009年1月11日晚上7点到9点,陪同专访了导演宁浩。
第一次可以在广大人民前头看到公映影片并与导演亲切接触,这种待遇让我很是兴奋。如果有点阴暗龌龊小鬼脑筋,我该回来立即整出一个剧透版才是。这样在后面一片骂娘的声音中,可能会收获点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可是……可是,即使抓破了头,我也想不出来我可以从哪里入手进行剧透。6组人物,4条线索,这是一部异常复杂的电影。我想不出我透露了哪个情节能造成剧透的效果:根本没有关键的情节,因为每一处基本都是关键的情节。整部电影就像一条一环咬着一环的链条一样,每一个情节都与下一个镜头紧密衔接。
所以,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老年朋友们看,因为很有可能会有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想放松的朋友看,因为从头到尾节奏都太紧凑,太累了。
但是,frankly这是2008年下半年至今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国产片,远比六角恋爱的《梅兰芳》好看,也远比剽窃各种创意的《非诚勿扰》强。虽然还很算喜欢《女人不坏》,但我不得不承认,与《疯狂的赛车》相比,它还是差远了。
我如此高调地推荐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负责企宣的二爷是我的朋友。不是,绝对不是。而是因为他全程陪同我们看完电影,这是他第七遍看这部片子。但是他仍然笑得很开心。
我如此盛赞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我采访了宁浩。绝对不是,因为那个有点闷的导演实在与我的预想差得太多。说实话他根本不是我喜欢的受访者类型,更何况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刚下飞机,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疲惫、非常没有精神。
我如此喜爱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我是Guy Ritchie的铁杆。我喜欢看日剧,喜欢中岛哲也,喜欢库司徒里卡,喜欢伍迪艾伦,也喜欢欧容。老天证明我是一个口味多么庞杂的人啊!没有过多的怜悯,没有多余的镜头废话,没有煽情的铺陈,这部快到爆的电影也让人看完只有一个感觉:爽。它带来的快感与Snatch几乎没有差别。而Snatch有万人迷大叔Brad Pitt压阵,在《疯狂的赛车》中,根本挑不出一个帅哥。如果你硬要说黄渤帅我也真就没办法了。
写这些字的时候我特地去google了一下2年多前虞晓毅的那篇文章。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当时会去看这部小制作完全是因为这篇文章。一千余字,我当时只是草草扫了一眼,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太上纲上线了。虽然也看了《疯狂的石头》,但说句实话我并不喜欢。媒体都说这部片子是盖里奇的衣钵传人,然而300万小制作的出品让它显得很是粗糙,根本没法让我与《两杆大烟枪》进行联想。山城风情+各地方言的把戏宁浩的山西老乡贾樟柯也早就玩过了。除了没心没肝笑了几次,让我记住了那个傻傻的黄渤,这部片子没有哪个地方让我觉得值得大书特书。
但是2年之后,重读虞晓毅的《请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 ——致全国电影观众和影院经理的一封信》,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实在是具有先知先觉的洞察力,文章中写的完全是我观毕《赛车》的感触。一篇文章,竟然穿越了2年的时空,穿透了2部作品,在09年年初有了心有戚戚焉的回音。
“我相信,那些中国城市底层的人情风貌,是在好莱坞电影里看不到的。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好看的中国电影的。而如果《疯狂的石头》能够卖座,中国电影大概会在健康的方向——重视编剧、好好讲故事——上多一点希望,而不是绝望。 ”
Keyword1:中国风情
看完《疯狂的赛车》,让我最怨念的是夏天未能成行的厦门之行。厦门,厦门!在片中没有鼓浪屿,没有奶茶店,没有绿棕榈蔚蓝海岸的临海美景。电影中呈现的厦门反而有点破败有点落后,但是一切都很亲切。邻家的早餐铺,被撞翻的水果摊,它说的就是最日常的生活场景。
采访时,宁浩说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暗藏着最大的荒谬。他还爆料说《疯狂的石头》里只穿着内裤被锁在阳台上就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映射。所以,将一个荒唐的、荒谬的甚至荒诞的故事放在一个市井的环境中,倒有一种mix的风味。
我热爱伦敦腔,我偏爱在电影上捕捉查理斯大桥的轮廓。但是这种异域的雄伟壮丽无法代替本土的城市风光。没有乡土哀愁,也不涉及风俗人情。但是人物偶尔蹦出的闽南字眼,大街小巷的海鲜排挡,还有环鹭岛自行车赛,让人不由的对这个南端的小城产生一种向往,对这部本土的电影产生一种源于心底的亲切。
其实今年徐克也玩了一样的小伎俩。《女人不坏》里的西内广场“三口棺材”、SOHO现代城还有我们最最熟悉的五道口13club都为这部片子打上了北京的地标。与这种logo化的处理不同的是宁浩的取景很低调,在每一个小城可能都会有似曾相识的风貌。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本土的印记。
Keyword2:编剧
我很佩服《疯狂的赛车》的编剧们,算上宁浩是8个。套用Tizzy bac一首歌的歌名可以说是“编剧的辛劳谁人知”。这么多编剧,总共写了10个月才把剧本做出来——因为故事太复杂了。这是一部很认真在讲故事的电影。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纰漏,没有什么bug可以抓。
爆点料吧,采访的时候宁浩笑说自己是处女座,最龟毛的那种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是同情那些个编剧。这种龟毛+事事较真求完美的人要求自然是极高,那些编剧不拼命写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可能也因为他的吹毛求疵才使电影的故事非常完整,可以说滴水不漏。
其实不止是编剧,我想演员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黄渤在片中基本上就没有一个舒服的镜头。据说各种受罪场面已经被咔嚓了很多了,所以可以想象那一个月的拍摄他过的都是怎样的生活。他在片中演一个很傻很倒霉的小人物,处处受暗算老天爷特别不照顾他。虽然最后没有什么大的结果,但他的结局算是不错的了。
又想起了宁浩的话:“要让观众看到善恶有报,要做好人。”整部片子没有任何的宏大教育,也没有大的抱负,到最后如果硬要纳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
Keyword3:喜感
如果喜欢看《全民大闷锅》的话,那们看《赛车》会很惊喜——因为九孔出现在电影里。个人认为,台湾的几个演员片中的表现都很出彩。九孔的表现很好,高捷的冷很酷,胖子戎祥简直太赞了。而且台湾黑帮甫一出场,有三拍子的闽南老歌调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开始以为是台湾老歌,后来被告知是原创音乐,而且就是戎祥自己写出来。后面的一首类似老上海歌曲的音乐竟然也是原创,这也是让我没有想到的。除了这些,快速剪切时的摇滚乐和赛车开始时急促的吉他拨弦,都非常到位。
话题扯回来。几个台湾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好。几个内地演员也不输。徐峥很吸引人眼球,但他其实只是一个大龙套。和他搭戏的小姑娘演得特别好。两个土鳖杀手不用说是专门安排的笑料人物。幸好黄渤没有演其中一个,要不就又重蹈了老路子。首次被扶正担当男主,虽然累点但是面对成果应该也是值得的。
谷德昭说拍喜剧是掌握一种喜感,喜感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说实话我和宁浩面对面,一丁点的喜感都没有嗅出来,但是他居然能把整部电影拍得这么有喜感,真令人肃然起敬。最高的境界不是拍出了《无极》这样的大片然后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而是存心拍一部喜剧片让人笑出来。对不起,我拿陈大导演说事儿了。。
有些东西,可能杂志的报道上永远不可能写,那我就都po出来吧,虽然是些很不足道的小八卦:
最初的电影是3个小时,然后剪成了现在2个小时不到。节奏也越剪越快。(这是好事)
叫《疯狂的赛车》是发片方的意思,觉得会借《疯狂的石头》的名头。(但是个人认为赛车比石头好太多了,各种层面上的。)
宁浩就是处心积虑要拍观众喜欢的商业电影,他的处女作《香火》是为了获得国际电影节肯定,第二步《绿草地》是为了体验电影运作流程,获得投资《疯狂的石头》成名。他没有任何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不存在对电影的高尚的热爱和理想主义。可以说他很现实,也可以说他很功利(虽然他自己也批驳当下的功利主义),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清楚他每一部该做什么,这也许是他每一步都不失算的原因。
采访的时候我问他介不介意别人说他学习了盖里奇。他说不介意,但是顿时又很不耐烦。他说:“我就是学了盖里奇怎么着,我就是学了昆汀怎么着,我还学了莫里哀怎么着!”他认为模仿不是问题,电影都是在不停模仿前者,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树立自己的风格。他说最看不惯那些人自己不行还老指责别人,拿模仿说事儿。
下一步电影是西部片,叫《无人区》。宁浩觉得他已经搞清楚了多线索电影。他争取每一部电影都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一部是讲故事,下一部是人物刻画。于是下一部西部片,他要单线索老老实实讲故事,刻画人物的心理。
08年初,《疯狂的赛车》就制作完毕,然后送审。如果宁浩认定自己龟毛,那审电影的地方肯定会让他自叹弗如。前后一年的审查时间终于才尘埃落定。宣传中很多内容还需要避讳不能提及。所以在宣传片里,我们看到的胖子戎祥旁边打出的字幕是“乌龙帮派”。其实一出场大家就都明白他们就是一个“黑帮”。因为有台湾阵容,有毒品,有黑帮,所以这又成了敏感题材。所以拖拖拉拉一年时间才上映。到确定上映日期的时候,宣传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
《女人不坏》投资三千万,最后的票房才两千三百万。而它的宣传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徐克的名字,周迅、桂纶镁都没能阻止它亏本。
现在问题是,谁会愿意掏钱去看《疯狂的赛车》?
可能有些人看到名字,觉得这是《疯狂的石头》的续篇,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cast,没有找到星光耀眼的明星,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会冲着陈凯歌看《梅兰芳》,出来把这部片子骂一通,但是都不会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
两年后,没有另外一个影评人在媒体上撰写文章说“请再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那么我得说:请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如果两个小时后,看过、笑过、哭过、感动过,还能找到一个骂的理由。那么我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2009年1月11日晚上7点到9点,陪同专访了导演宁浩。
第一次可以在广大人民前头看到公映影片并与导演亲切接触,这种待遇让我很是兴奋。如果有点阴暗龌龊小鬼脑筋,我该回来立即整出一个剧透版才是。这样在后面一片骂娘的声音中,可能会收获点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可是……可是,即使抓破了头,我也想不出来我可以从哪里入手进行剧透。6组人物,4条线索,这是一部异常复杂的电影。我想不出我透露了哪个情节能造成剧透的效果:根本没有关键的情节,因为每一处基本都是关键的情节。整部电影就像一条一环咬着一环的链条一样,每一个情节都与下一个镜头紧密衔接。
所以,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老年朋友们看,因为很有可能会有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想放松的朋友看,因为从头到尾节奏都太紧凑,太累了。
但是,frankly这是2008年下半年至今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国产片,远比六角恋爱的《梅兰芳》好看,也远比剽窃各种创意的《非诚勿扰》强。虽然还很算喜欢《女人不坏》,但我不得不承认,与《疯狂的赛车》相比,它还是差远了。
我如此高调地推荐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负责企宣的二爷是我的朋友。不是,绝对不是。而是因为他全程陪同我们看完电影,这是他第七遍看这部片子。但是他仍然笑得很开心。
我如此盛赞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我采访了宁浩。绝对不是,因为那个有点闷的导演实在与我的预想差得太多。说实话他根本不是我喜欢的受访者类型,更何况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刚下飞机,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疲惫、非常没有精神。
我如此喜爱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我是Guy Ritchie的铁杆。我喜欢看日剧,喜欢中岛哲也,喜欢库司徒里卡,喜欢伍迪艾伦,也喜欢欧容。老天证明我是一个口味多么庞杂的人啊!没有过多的怜悯,没有多余的镜头废话,没有煽情的铺陈,这部快到爆的电影也让人看完只有一个感觉:爽。它带来的快感与Snatch几乎没有差别。而Snatch有万人迷大叔Brad Pitt压阵,在《疯狂的赛车》中,根本挑不出一个帅哥。如果你硬要说黄渤帅我也真就没办法了。
写这些字的时候我特地去google了一下2年多前虞晓毅的那篇文章。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当时会去看这部小制作完全是因为这篇文章。一千余字,我当时只是草草扫了一眼,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太上纲上线了。虽然也看了《疯狂的石头》,但说句实话我并不喜欢。媒体都说这部片子是盖里奇的衣钵传人,然而300万小制作的出品让它显得很是粗糙,根本没法让我与《两杆大烟枪》进行联想。山城风情+各地方言的把戏宁浩的山西老乡贾樟柯也早就玩过了。除了没心没肝笑了几次,让我记住了那个傻傻的黄渤,这部片子没有哪个地方让我觉得值得大书特书。
但是2年之后,重读虞晓毅的《请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 ——致全国电影观众和影院经理的一封信》,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实在是具有先知先觉的洞察力,文章中写的完全是我观毕《赛车》的感触。一篇文章,竟然穿越了2年的时空,穿透了2部作品,在09年年初有了心有戚戚焉的回音。
“我相信,那些中国城市底层的人情风貌,是在好莱坞电影里看不到的。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好看的中国电影的。而如果《疯狂的石头》能够卖座,中国电影大概会在健康的方向——重视编剧、好好讲故事——上多一点希望,而不是绝望。 ”
Keyword1:中国风情
看完《疯狂的赛车》,让我最怨念的是夏天未能成行的厦门之行。厦门,厦门!在片中没有鼓浪屿,没有奶茶店,没有绿棕榈蔚蓝海岸的临海美景。电影中呈现的厦门反而有点破败有点落后,但是一切都很亲切。邻家的早餐铺,被撞翻的水果摊,它说的就是最日常的生活场景。
采访时,宁浩说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暗藏着最大的荒谬。他还爆料说《疯狂的石头》里只穿着内裤被锁在阳台上就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映射。所以,将一个荒唐的、荒谬的甚至荒诞的故事放在一个市井的环境中,倒有一种mix的风味。
我热爱伦敦腔,我偏爱在电影上捕捉查理斯大桥的轮廓。但是这种异域的雄伟壮丽无法代替本土的城市风光。没有乡土哀愁,也不涉及风俗人情。但是人物偶尔蹦出的闽南字眼,大街小巷的海鲜排挡,还有环鹭岛自行车赛,让人不由的对这个南端的小城产生一种向往,对这部本土的电影产生一种源于心底的亲切。
其实今年徐克也玩了一样的小伎俩。《女人不坏》里的西内广场“三口棺材”、SOHO现代城还有我们最最熟悉的五道口13club都为这部片子打上了北京的地标。与这种logo化的处理不同的是宁浩的取景很低调,在每一个小城可能都会有似曾相识的风貌。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本土的印记。
Keyword2:编剧
我很佩服《疯狂的赛车》的编剧们,算上宁浩是8个。套用Tizzy bac一首歌的歌名可以说是“编剧的辛劳谁人知”。这么多编剧,总共写了10个月才把剧本做出来——因为故事太复杂了。这是一部很认真在讲故事的电影。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纰漏,没有什么bug可以抓。
爆点料吧,采访的时候宁浩笑说自己是处女座,最龟毛的那种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是同情那些个编剧。这种龟毛+事事较真求完美的人要求自然是极高,那些编剧不拼命写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可能也因为他的吹毛求疵才使电影的故事非常完整,可以说滴水不漏。
其实不止是编剧,我想演员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黄渤在片中基本上就没有一个舒服的镜头。据说各种受罪场面已经被咔嚓了很多了,所以可以想象那一个月的拍摄他过的都是怎样的生活。他在片中演一个很傻很倒霉的小人物,处处受暗算老天爷特别不照顾他。虽然最后没有什么大的结果,但他的结局算是不错的了。
又想起了宁浩的话:“要让观众看到善恶有报,要做好人。”整部片子没有任何的宏大教育,也没有大的抱负,到最后如果硬要纳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
Keyword3:喜感
如果喜欢看《全民大闷锅》的话,那们看《赛车》会很惊喜——因为九孔出现在电影里。个人认为,台湾的几个演员片中的表现都很出彩。九孔的表现很好,高捷的冷很酷,胖子戎祥简直太赞了。而且台湾黑帮甫一出场,有三拍子的闽南老歌调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开始以为是台湾老歌,后来被告知是原创音乐,而且就是戎祥自己写出来。后面的一首类似老上海歌曲的音乐竟然也是原创,这也是让我没有想到的。除了这些,快速剪切时的摇滚乐和赛车开始时急促的吉他拨弦,都非常到位。
话题扯回来。几个台湾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好。几个内地演员也不输。徐峥很吸引人眼球,但他其实只是一个大龙套。和他搭戏的小姑娘演得特别好。两个土鳖杀手不用说是专门安排的笑料人物。幸好黄渤没有演其中一个,要不就又重蹈了老路子。首次被扶正担当男主,虽然累点但是面对成果应该也是值得的。
谷德昭说拍喜剧是掌握一种喜感,喜感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说实话我和宁浩面对面,一丁点的喜感都没有嗅出来,但是他居然能把整部电影拍得这么有喜感,真令人肃然起敬。最高的境界不是拍出了《无极》这样的大片然后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而是存心拍一部喜剧片让人笑出来。对不起,我拿陈大导演说事儿了。。
有些东西,可能杂志的报道上永远不可能写,那我就都po出来吧,虽然是些很不足道的小八卦:
最初的电影是3个小时,然后剪成了现在2个小时不到。节奏也越剪越快。(这是好事)
叫《疯狂的赛车》是发片方的意思,觉得会借《疯狂的石头》的名头。(但是个人认为赛车比石头好太多了,各种层面上的。)
宁浩就是处心积虑要拍观众喜欢的商业电影,他的处女作《香火》是为了获得国际电影节肯定,第二步《绿草地》是为了体验电影运作流程,获得投资《疯狂的石头》成名。他没有任何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不存在对电影的高尚的热爱和理想主义。可以说他很现实,也可以说他很功利(虽然他自己也批驳当下的功利主义),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清楚他每一部该做什么,这也许是他每一步都不失算的原因。
采访的时候我问他介不介意别人说他学习了盖里奇。他说不介意,但是顿时又很不耐烦。他说:“我就是学了盖里奇怎么着,我就是学了昆汀怎么着,我还学了莫里哀怎么着!”他认为模仿不是问题,电影都是在不停模仿前者,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树立自己的风格。他说最看不惯那些人自己不行还老指责别人,拿模仿说事儿。
下一步电影是西部片,叫《无人区》。宁浩觉得他已经搞清楚了多线索电影。他争取每一部电影都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一部是讲故事,下一部是人物刻画。于是下一部西部片,他要单线索老老实实讲故事,刻画人物的心理。
08年初,《疯狂的赛车》就制作完毕,然后送审。如果宁浩认定自己龟毛,那审电影的地方肯定会让他自叹弗如。前后一年的审查时间终于才尘埃落定。宣传中很多内容还需要避讳不能提及。所以在宣传片里,我们看到的胖子戎祥旁边打出的字幕是“乌龙帮派”。其实一出场大家就都明白他们就是一个“黑帮”。因为有台湾阵容,有毒品,有黑帮,所以这又成了敏感题材。所以拖拖拉拉一年时间才上映。到确定上映日期的时候,宣传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
《女人不坏》投资三千万,最后的票房才两千三百万。而它的宣传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徐克的名字,周迅、桂纶镁都没能阻止它亏本。
现在问题是,谁会愿意掏钱去看《疯狂的赛车》?
可能有些人看到名字,觉得这是《疯狂的石头》的续篇,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cast,没有找到星光耀眼的明星,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会冲着陈凯歌看《梅兰芳》,出来把这部片子骂一通,但是都不会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
两年后,没有另外一个影评人在媒体上撰写文章说“请再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那么我得说:请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如果两个小时后,看过、笑过、哭过、感动过,还能找到一个骂的理由。那么我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