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自己


《乔妍的心事》与我想的不太一样,最早看到悬疑加双女主的设定,以为是《七月与安生》那样的电影,故事会重点着墨在姐妹情深与救赎的关系里,但实际观影后,发现这部电影并不是在刻画浓烈的情感羁绊,而是在尝试书写女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是所处社会的外在环境的恶意,也是个体的内在的认知,无论身处怎样的位置,都无法逃离性别之殇,而整部电影更是充斥着一种克制和冷静的现实感。
克制与冷静可能与导演赵德胤的风格相关,总是觉得他镜头底色里的波澜不惊,与他缅甸华人的身份有关,即使是乔妍与她的经济人发生暴力冲突的那场戏,也不让人有阴郁与紧张的感觉,而是有一种淡漠的合理性,我倒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因为读过一些东南亚文学,有一种基底的相似性,也就是表达手法上的轻简与故事冲突性的激烈相背离,故事最终会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视野推进。

电影选择了盗用姐姐身份成为演员的乔妍作为主视角。电影一开始,她就收到了一条威胁要揭开她真实身份的短信,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真正让她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被威胁的身份,而是她已经获得的演员身份,一个看似名利双收的身份,这是她从一个黑户一步步艰辛走上的人生“巅峰”。
什么样的人可以走上这样的人生“巅峰”,除了拥有相对优质的先天条件外,还得拥有野心,欲望或不甘。显然,在乔妍身上更多的是对命运的不甘,而为了这份不甘,她失去了自由,所有名利的背后,都免不了灵魂的妥协。
电影有一段乔妍与经济人的对话,经济人想让她续约,给到了很高额的条件,甚至提出了让她入股公司成为合伙人。但是乔妍依然拒绝了,她说她想要自由。经济人说没钱怎么自由,至少有钱还能有那么一点点自由。而且最初与乔妍合作时,就是因为乔妍对金钱的渴望。
一个没有正常人生的人,想要正常的人生,总要付出更多。而当她拥有了身份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她想要选择过自己的人生。
此时,乔妍并不惧怕姐姐的到来,也不在意姐夫的威胁,因为她已经决定不再续约,不再当一个演员。所以,我说这部电影的立意重点不是在姐妹之间的冲突与救赎,而是在女性的个体困境上。

假的乔妍要足够努力,才能让她摆脱天崩的人生开局,因为女孩的身份而不被认可的出生,是用母亲的生命换得的。而重启的人生,又是因为父亲的意外丧命。她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需要做很多自己并不愿意的事情,也许成为演员并不是她的热爱,而是一条最高效的捷径。电影里多多少少也对这个行业光鲜亮丽背后的污垢之事进行了表达,图谋不轨的投资人,借机上位的新人,强势掌控的经济人等等,都想让她重新选择人生。
“选择”是乔妍与姐姐对话时出现过的词语,她说姐姐选择了爱情,而她选择了身份。因为社会外在环境的恶意,无法选择的出生让女性更加举步为艰,或者被遗弃,或者被贪图,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就是女性的内在认知也在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增加伤痕。

真的乔妍太过单纯,才让自己陷入不幸的人生,因为女性的感性而对情感的强烈需求。她放弃了身份,选择了爱情,缺乏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是常常说的没有个体意识的觉醒,这让她一度选择了站在恶劣的丈夫一边。电影里有一个细节,虽然潜意识里她觉得妹妹有了好的人生,多少是因为自己给妹妹的身份铺的路,但其实她并没有为自己索求太多,而丈夫被“绑架”勒索时,她才有了与妹妹敌对的行为,因为她的情感认知让自己成为了从属者,直到孩子的早产才幡然醒悟。
《乔妍的心事》中两姐妹的设置,其实是对女性一体两面的体现,她保留了女性纯粹与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妹妹,还是生活惨淡的姐姐,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差距站在对立面,而是面对着相同的困境——如何成为自己。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在缅甸街头的长镜头,能明显看出来是隐藏拍摄,无论戏内戏外,让演员脱去身份,短暂的成为自己,淹没在人群中,好像人生里的那么多跌宕起伏,不过就是为了追寻那一刻的平平淡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