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你是否会爱变回普通人的小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抱着看小丑有多疯狂的观众估计要失望了,在《小丑2:双重妄想》中,小丑变成了普通人——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个普通人。 小丑之所以变成小丑,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人爱他。母亲的虐待,同事的嘲笑,随便一个路人都可以踹他两脚,在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中,我们看到了小丑如何变成小丑——一个极致孤独的人,用暴力的方式向世界表达自己。
在《小丑2:双重妄想》中,被关在精神病院的小丑有人爱了,Lady Gaga饰演的哈莉懂他、崇拜他,为了接近他也住进精神病院。这一生从未被爱过的小丑,心中照进了一束阳光,终于不再感到孤独。

某一期的《奇葩说》上,柏邦妮说,「心里很苦的人,得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马东说「你错了,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小丑是心里苦到极致的人,已经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的他,突然遇到一个天降哈莉,这给了他动力,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他又有了活下去的渴望。
在最后的庭审中,他说「我不是小丑,我是亚瑟。」爱具有多大的能量——他能让小丑不想再当小丑,只想做回一个普通人。
然而,小丑的追捧者们,包括哈莉,在他说出这句话后,愤然离席。他们喜欢的是小丑,而不是面具后的那个亚瑟。也许这时小丑才发现,他所以为的真爱,是一场幻觉,因为那个人爱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小丑面具。亚瑟的律师和哈莉都在跟他说,「他们不在乎你,只有我知道什么对你好!」实际上没有人在乎他,母亲、心理医生、同事、韦恩、默里、哈莉、崇拜者们,他们并不在乎真正的亚瑟,有人把他当作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有人希望他站在神坛,保持好小丑的形象,成为他们心中的标签。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爱一个人,或者被别人爱上的时候,爱的到底是这个人,还是ta身上的标签。
这一点从相亲上就体现出来,大型贴标签现场,学历如何、什么工作、家庭条件怎样,有没有房,有没有车,都成为了选择人生伴侣的重要因素。「条件」这个词很有意思,说一个人「条件还行」就代表了ta的那些标签还可以,背后充满了算计。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原因有时候可能就是「他是名校生」、「他是富二代」、「她是校花」、「她是网红」,这一个个的标签贴在身上,也难怪有人会不安地问「你是喜欢我的人,还是我的钱?」 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爱一个人也很简单,如果剥掉ta身上的那些标签,你是否还愿意和ta在一起?很残酷的,也许你也会像哈莉一样转身走掉。
我们是否能先不给自己贴标签呢?有些人会在初次见面时给别人呈现自己最得意的标签,如果名校毕业、企业高管、八块腹肌能让你拥有强大的自我感,那虚荣的泡泡被戳破时就会有强大的死亡感,因为里面藏着的是未被自己正视的巨大的不安和自卑。
就像被爱的小丑变回了普通人,当我们真正爱与被爱时,我们揭掉了那些贴满全身的标签,呈现出真实的自己。

哈莉想当小丑夫人,小丑是谁不重要。对于亚瑟来说,浓重的孤独感更深了一层,因为这更确定了一个事实——没有人愿意看见真正的他。
两个活在自己头脑中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一辈子,也难解各自孤独。 走出电影院,我察觉到自己的失望——我没看到小丑的疯癫,却看到了一个懦弱地死去的普通人——原来我也是哈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阿琳的能量研究所
《热辣滚烫》:我已经赢了呀 这部灵性日剧,让你告别内耗(强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