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看小丑2,我给3分,两部一起看的话,两部电影将小丑这一悲惨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我给10分。

大家在观影时,要牢记这是一部悲剧。
第一,小丑画出笑脸取悦别人,自己却生活在痛苦中,小丑只能展现出顺从、服从,一旦不符合观众的预期就会遭到排斥,会让观众愤怒。第二部里的狱警就是例子,当亚瑟服从听话的时候,他们会把他当成笑话,并且给亚瑟一点甜头并他们把这种行为当成恩赐、怜悯。以及第一部的马戏团老板和同事,以调戏捉弄小丑亚瑟为乐。但是一旦小丑不再听话,第二部亚瑟在法庭讲话后回到监狱立马遭到暴打,第一部亚瑟遭到同事的辱骂和嘲讽。亚瑟对于他们只能是一个可以戏弄取乐的小丑,而不是一个普通人。小丑的社会处境非常恶劣。这种情况在贫穷的家庭中和封建的职场尤为常见,孩子永远只能取悦父母,一旦展现独立思想或者拂逆的迹象,无论事实对错怎么样都会被暴力制裁,一旦孩子或是下属又恢复顺从的态度,他们又会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给点甜头看起来和你亲密无间。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喂养流浪猫狗,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善心,只是喜欢强制喂食时,猫狗顺从的样子。一旦猫狗不接受食物或者展现不顺从的样子他们就会伤害和诋毁这些“大号老鼠”。
第二,小丑说的话是没人听没人在乎的。无论是第一部的心理医生和舞台上的支持人还是第二部的接受采访,小丑发自内心的实话是没有人在乎和记住的,在亚瑟“歇斯底里”说完后发现没人在乎便会绝望的大笑,因为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绝望的心情。进而转换为“joker”形态,用跳舞和唱歌表达想说的话,当亚瑟跳舞或者唱歌的时候意味着善良的亚瑟消失了,道德包袱和压力全都消失了,只要作恶就会快乐,当亚瑟说话的时候是痛苦绝望的,会大笑;当joker跳舞唱歌的时候是快乐的。在现实社会中,底层的穷人是没有发言权和话语权的,他们所谓的真话道理都会被当成笑话一笑了之,甚至会假装没听到,高层们会在舞台上自圆其说,尽情演讲,一边伤害底层一边说为了你好,一边压迫一边站在道德制高点。
第三,小丑一旦变得有价值就会被身边所有人利用。第一部的主持人一边嘲讽亚瑟一边利用它增加收视率。第二部狱警书上签字、看似一心为亚瑟着想的律师打电话时说自己马上要发新书,一心想着出名的小丑女,不惜花重金贿赂狱警欺骗亚瑟生孩子,利用亚瑟给自己造势,给自己造一座高山,在记者面前大方厥词。然而一旦亚瑟不再听话不再能够创造价值,就会被伤害攻击,小丑女相用炸弹把亚瑟炸死,小丑信徒发现亚瑟不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就攻击诋毁绑架他。想要燃尽亚瑟最后一丝价值。没人在乎小丑的生死,没有人在乎小丑说什么,只在意能否取悦他们。就像是黑人弗洛伊德,引起了零元购,没人在意他曾经只是个罪犯,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无所谓,只需要将其高高举起大喊黑人口号就可以名正言顺零元购。职场上很多新人刚做出一点成绩就立马被老板压榨价值,这点在娱乐圈新闻业格外突出,榨干最后一丝热度。
最后大家还记得亚瑟最开始只是普普通通一个工作者吗?小孩抢了他的广告牌没人信,没有法律制裁;地铁上调戏没人管,打人没人管,可是一旦小丑还击就立马正义降临。正义专门制裁遵纪守法的人,恶霸流氓逍遥自在。亚瑟谈不上善良,但是在杀人之前是无罪的,是不应该遭受如此多虐待的一个普通人。亚瑟最后的结局也说明了,如果老实人不能彻底变坏的话还是会被欺负至死。在一个只有坑蒙拐骗才能风生水起的环境下,善良和循规蹈矩就是罪。
小丑的悲剧就在于即不能做纯粹的好人也无法做纯粹的坏人,在现实与幻想里痛苦着绝望着,在好与坏之前来回变换。让那些伤害好人的人逍遥法外,独自承受痛苦。在双重幻想中丧失生的希望与动力。结尾的死亡正是每一个小丑在幻想中朝思梦想的幸福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