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者的自我救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你看完觉得拧巴觉得矛盾,那就对了。刚一开始,一如既往的浓郁氛围感瞬间将我拉入影片,而后猝不及防的歌舞让我瞬间出戏,当时我是不理解的,后面看着看着发现就融入男女主的世界了。

唱歌是最能有效将信息和情感传递给他人的方式,而跳舞则是最能打动人的方式(我是这么觉得)。二者的组合本来是合乎情理最能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方法,而大多数影片却事倍功半,其中的原因让人不禁感叹。我认为一方面是影片的问题,本来小丑的主题就是探讨人性的那种阴沉沉的设定,加入大量歌舞情节会让电影有很强的断层感,一旦处理的不够丝滑就会让那些歌舞情节显得臃肿,不得不说导演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很大胆的,另一方面,歌舞情节加入的太早让观众在还没有理解剧情的时候打断思考,这就让多数人觉得不适应甚至觉得搞笑。再有就是歌舞我认为其实是比较小众的表现手法(我还挺喜欢的),再加上观众的容忍度降低了,那整部影片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反之如果能像Lalaland那样明确主题,调和大众胃口,那么猝不及防的优美歌舞反而能有奇效,违和感就会少很多。很显然我觉得小丑在这方面做的是不够的。

在看完小丑1后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包括小丑的行为动机以及那隐藏在面具背后那真实的亚瑟弗莱克。看完第二部感觉主角的人设饱满了很多,很多地方也逻辑自洽了。有句话叫自负到极致就是自恋,我认为男主就是这样一个自负到极致的人,小时候的童年经历让男主极力想要隐藏自己,从而没什么存在感,这在哥谭市虽不是什么坏事,但对于身体和心理的折磨却不曾中断,那么该如何选择才能在这残酷腐烂到极致的城市生存呢,只能伪装自己,伪装成面对一切都微笑相对的小丑再合适不过。而自恋也让他十分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可,结果是,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每个被压迫的喘不过气的人幻想中想做的事情,kill。随后便是第二部讲的故事,达成目的的男主心里是空虚的是飘忽不定的,因为他依然活在随时都会被欺凌的世界里。这时,女主出现了,她认可并仰慕男主,这怎么可能不心动,于是随后的男女主内心情感便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突兀却合理。不得不说其中有几段歌舞真的很精彩,表现出了文字写不出来的强烈情感,坠入爱河时的欢欣以及结尾的失落。从中途开始男主的目的便从得到人们的认可变为了得到女主的认可,因此继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但周遭满溢的恶意终究是击垮了他极力守护的伪装,他以为女主是因为爱他才会一直追随他的,而女主只是爱着活在幻想中的小丑,他们也只能活在幻想中,当然不只是女主,所有认可小丑的人亦是如此,于是,梦想破灭,一切归于平静。哥谭市是无情的,引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人能理解他,也没有人想要理解他,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无力、可悲。

正如片尾曲唱的一样,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他在最后还是希望有人能理解他,但是真爱怎么才能认识你,除非你走在聚光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