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自由之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耐观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3juGcbJyRV7CTJVi85nKw
上世纪九十年代,土耳其的政治两极分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本片故事便围绕此时代背景下的一名14岁的土耳其少年Ahmet展开。
Ahmet被刚刚皈依伊斯兰教的父亲送到一所宗教寄宿(Yurt),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噩梦,但对父亲来说这是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白天Ahmet在一所世俗的民族主义公立学校上学,难以融入同龄集体;晚上他回到拥挤不堪的宿舍,长时间学习古兰经并遭受教员的体罚和凌辱。Ahmet与另一位寄宿生之间的情谊缓解着他消极低落的情绪,但他仍被迫的在家庭期望、宗教义务和难以辨认的性向烦恼之间游走。
影片的叙事内容和片名都指向极具时代色彩和争议空间的场所——宗教宿舍,不断通过Ahmet的遭遇深化宗教宿舍的体系对年轻信徒的精神奴役与肉体折磨。然而,影片实际涉及的批判性主题范围更广,导演辩证性地呈现了公立学校内向学生灌输民族主义信条的宣传性口号,家庭中父亲的专制,集体中普遍的霸凌现象,社会层面阶级差距之下人与人相处的隔阂等等。多重矛盾以主角Ahmet为线,紧密相连,人物的情感和自我性向的辨认也得到抒发和明晰的空间,导演仍给予角色真实的温度。
多处镜头昭示着角色细腻的情感表达。黑色影调凸显着光影的变化,精准构图中线条与纵深的协同,均起到放大了角色细微情绪的感染力的作用。被建构的影像美感与导演想表达的压抑氛围和批判视角之间形成对冲,并达成微妙的平衡。
此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除了小演员恰到好处的眼神及表演外,用分镜隔开同一时空下对话的两人、多处Ahmet独处的对称式构图等设计都提供着信息。更带来惊喜的是影片最后二十分钟的篇章,Ahmet的精神摆脱父亲的控制,肉体逃离宗教宿舍和学校双重空间的禁锢,他与Hakan的共同出逃不仅为人物带来自由和爱情的甜蜜,更为影片带来色彩。
导演Nehir Tuna是拥有用镜头内的所有元素讲故事的才能,他此前的七部短片拍摄经历为其首部叙事长片《宗教宿舍》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批判力度带来一定功力,此外该影片除了本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地平线单元,还获得过2019年圣丹斯编剧实验室和柏林Nipkow Programm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