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局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烂啊

影评
十一长假争议比较大的一部电影🎬《749局》,昨天抽空和我朋友一起去看了一下。对于这个电影的整体观感,我认为它还是比较容易自洽的。
总结了下,在抖音上看到大众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基本上吐槽的是剧情老套,能猜到后面的结局,吐槽特效不高级,还吐槽主演演员王俊凯的演技不好。
首先针对剧情,我认为这部电影就是关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一部伟大的典型的中国传统观念的救世篇。为什么大家对中国的电影这么包容度这么低呢,同样题材的电影在西方,大结局都是人类战胜了异世界的怪物,我感觉大家对国产电影的剧情也存在一种剧情霸凌。抛开这部片子是六年前的一部电影不说,针对电影🎬的结局,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符合逻辑,如果为了让观众有新鲜感,或者给观众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的话,把结局改为牺牲了主角拯救了全人类亦或者是人类被怪物吞噬灭绝,这都不太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吧。这种剧情能猜到结局就是必然的,就和拍的历史类题材电影,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最后胜利,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成功,那为什么这样的结局,无人吐槽结局能够预见呢,显然观众已经先入为主,认为结局就是合理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知道结局。对于749,观众却显得不尽然宽容了,觉得剧情老套。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剧情情节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除了第一部电影首创情节,后续的都是借鉴改编,就跟文学创作一样,必然肯定是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其二,观众吐槽电影特效不高级,甚至有些人取笑主角马山的翅膀,在这里本来主角身上翼族的基因,他显现真身的翅膀必然是要贴合剧中怪物翅膀,不能和其他题材有翅膀的人物的翅膀相媲美,当然也必不可能和古装剧里神仙显现真身所显化出来的纯白干净的翅膀相比,也没有任何可比性。再者,这种带有科幻题材的电影,口碑确实是容易两极分化,都能理解,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让人不能共情的是,大众没有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影结束后,看到营销号所谓的一些“通稿”以及玩梗“上海堡垒第二部”,被无脑化同质思想,丧失自我体认,试想,你在看完电影后,真的又要吐槽那么多,吐槽那么具体的一些东西吗,如若有,我觉得应该会说出来很多很多,而不是我也觉得,我也认为。特效从开头,工作人员测试马山体能的时候,确实能看出来特效是用了心的,也给观众带来了好的审美体验。当然,中国电影的特效肯定暂时没有国外大的特效公司所给大家呈现出来的特效让人更有沉浸感,让人观感更好,但是诚然,有中国电影人迈出了这一步,从之前我们的《流浪地球》到现在的《749局》,难道这都不是一个一个勇敢的尝试吗?大道至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常说中式教育是打压式的,不提倡鼓励的,但是希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对中国电影,大家同样带有一种中式偏见,就比如外国人学习中文,说出来的汉语并不如国人一样标准,但是大家对他的评论都是赞赏,认为说的可爱,表达的很有趣。但是同样国人,作为代表在公开场合用英语发言,大家开始吐槽英语不是纯正的美音或者英音,在这里我认为大家对自己同胞过于苛刻了一些。语言的本质就是能表达清楚意思即可,反观外国人对国人的英语都是很包容的。这也是一种值得深思和探讨的社会现象。
其三,对于主演演员的演技,大家吐槽演员演技稚嫩,干瞪眼。在这里,演员王俊凯所饰演的就是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少年,王俊凯当时也是19岁。电影里面马山就是一个成长环境比较纯粹的少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干净的,没有被世俗化的一个少年。很多熟悉《甄嬛传》的老粉都知道,孙俪在剧中有很多演技高光,其实就有一个情节,被观众点评:甄嬛演技最差的时候是孙俪演技最好的时候。因为那一场戏,就是孙俪想演出甄嬛演戏的样子,就是为了让观众看出来甄嬛在演戏,还有观众点评:甄嬛演出了现在演员演戏的感觉。此刻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认为王俊凯的马山,却阴差阳错因为演技的稚嫩却意外迎合上了剧中马山青涩不谙世事的少年这一特性,形成了一个巧妙的闭环,实在称得上是一场美丽的错误。
电影一开始的剧情是比较紧凑的,也能
吸引抓住观众眼球,开头就是749局工作人员“围猎”马山,进行紧张地你追我逃的剧情;包括剧中有些情节还有人物的台词和整体呈现,让大家看到人物的多面性,就比如郑恺饰演的局长,一开始他虽给我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冷漠的“上位者”,但到后来他开飞机对抗翼族怪物,为马山争取时间,以及为749局牺牲的成员那句:报告局长,我已无法返航。所流露出来的动容,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物的多面性和体力感,就这个人物他不是单一的,反而更加充盈了。电影还有一个片段,就是局长刺激马山显露他的异能,在酒吧当着众人的面,马山的翅膀显露出来了,大家都在拿手机拍,还有人骂他怪物。这一刻,脑子里刹然回响起马山开头拒绝局长的那句:我想做个正常人。作为被人人喊打的怪物,不明真相的人类,对马山显露恐惧、排斥、歧视、甚至敌意。但是马山最为一个最好的孩子,真是和片尾,马山妈妈说的那句: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是的,他做到了,他尽自己最大力量,与怪物对抗,甚至所救的对象是那些对他不理解、不认同的人类,也使马山这个人物立体起来,没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必然要实现英雄主义的,而是英雄的自我抉择。
电影也有一些奇怪的地方,结尾有些草率,以及开头对翼族和马山这两者之间联系,并没有很明白的向观众呈现,结尾的结局,也算是个半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想象,结尾剧情线不太紧密,有些观众可能体会不到深意,从而感觉烂尾。总之,还是实践出真知,电影上映从第二天开始,争议就开始显现了,本以为电影是有多难看或者剧情让人捉急,但是当我本人走进影院,走进749局,才发现原来只是外面的“声音”太嘈杂了,我被蒙住了耳朵,犹豫在749局的大门外面,犹豫着要不要推开那扇门,直到我听见了一个声音:“来吧,749局欢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