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抓住NT再次短暂回上海的机会抢了张最靠边的位置去看了。视角偏得难受,但剧情和表演太棒都让人忽略这一点了。 奈伊出身矿工家庭,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不仅坚持马克思的学习,还学以致用的参与政治,最后在妥协后顺利推行了英国的新医疗制度。 长达近三小时的剧,并没有集中在奈伊的高光时刻——医疗新政的推行上,而是采取倒序的手法,从他在生命最后,于医院中醒来开始,逐渐回想起一生中的一系列片段:跟妹妹因没法顾家照顾得黑肺病的父亲起争执,在学校因口吃被老师体罚,跟小伙伴一起反抗老师,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发现图书馆的美妙并找到克服口吃的方法:看书,和工友反抗资本家上了黑名单后找到了罢工以外的抗争方法:选举从政,从政过程中结识议员妻子,反对张伯伦,张伯伦下台后又反对丘吉尔,被丘吉尔上了重要一课——妥协——后,暂时支持丘吉尔,父亲死亡,工党上台后出任卫生大臣,推进医疗改革,迎接死亡。这些回忆片段与现实有机的交织在一起。
最重要的医改放在了最后,很多剧这么做都像流水账,且重点不突出,但这部剧规避了这些缺点,没有流水账的感觉,一是因为这些片段都包含一点对医改的铺垫,如他对丘吉尔的妥协为他推进医改中对医生的妥协做了铺垫,这样一来不仅不想流水账,反而有种层层铺垫、层层递进的感觉,这样积淀到医改的部分,就有种厚积薄发、喷薄而出的大气势。二是因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和舞美的巧思。
最后的结局,奈伊问父亲,我照顾好大家了吗?父亲没有回答,而是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油灯,舞台渐暗,只有这盏灯在黑暗中坚定的发着光。
这篇影评有剧透